您的当前位置:

后 记

  《黑龙江省志·科学文化团体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的编纂工作,是在省文
    联党组和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和具体帮助下,经多年的资料搜集和编纂修改 ,前后有许多同志参与工作,逐步完成的;是许多领导和同志的长期工作的心血结晶。
    本志属于团体志。它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如实记述 黑龙江省文联自1949年成立至1985年末这36年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历程, 它所开创的事业、所做过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左”倾错误思想所给它带来的束缚 ,造成的伤害和挫折等。编写这样一部志书,对于总结历史,保存资料,启迪后人,以史为 鉴,沿着邓小平理论所指引的方向,为黑龙江文艺事业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无疑具有重要 意义。
    从1985年末成立史志办到1991年,主要是集中力量搜集资料,综合分析,拟订篇目阶段 ,同时编写了《黑龙江省文联大事记》。1992年,因主要负责人病重住院,工作一时中辍。 在这种情况下,省文联党组重新组建了由离休老干部和在职年轻干部共5人参加的新的编写班 子。新班子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接受了组织上的委托,开始熟悉已编写的 少部分草稿和已有资料,学习志书体例要求和新编志书的指导思想,在已有基础上重新开始 了编写工作,同时继续丰富资料。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编写组兢兢业业,刻苦实践, 在省地方志办公室具体指导下,反复修改,多次增删,到1996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初稿(征 求意见稿)。1997年1月召开了评议会,会上在几个重要方面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会后依靠党 组和编委会,又作了大幅度的认真修改和增删。1998年6月终于完成了送审稿,并基本上通过 了终审。
    回顾本志编写过程,有经验,有教训。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编写现代志书不是一件 轻而易举的事情,它不但需要通过精心搜集充分占有必要资料和相适应的文字表达功夫,而 且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善于运用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繁复的历史 资料和特殊的历史事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条分缕柝,褒贬有据,这样才有可能全 面准确地写下真实的历史,成为一部有用的志书。否则,就难免走弯路。
    为反映出省文联成立及其开展工作的历史渊源,本志对解放战争时期文艺团体及文艺工 作情况,在概述和有关章节中也都作了扼要记述。省文联成立后的工作同解放战争时期黑龙 江地区的革命文艺工作之间,在方向和方针的贯彻执行上以及工作方法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血 缘关系。
    “文化大革命”中省文联组织机构被“砸烂”后,一个时期内全省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 由当时的文化局创评办来抓,本志对此也作了一些必要的记述,这是为了表明我省文艺创作 发展过程的历史连续性和曲折性。
    本志主要记述省文联及其所属各文艺家协会的组织发展和工作情况,对各市(地)、县 (市)文联的组织发展和工作情况,除必要之处未作过多涉及,但各地区和驻军部队的作家 、艺术家的创作成就,本志都作为全省文艺创作成就而包括了进来。
    自1985年末省文联史志办成立时起,省文联历届主管领导方行、江南、胡建良、关荣玉 、王学武等和现任主要领导才起,曾经担任过本志副主编的老干部张克等,都对本志的编纂 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支持。史志办原主任张浪、副主任李希贵、工作人员欧阳秀芝,在前期 资料搜集整理上都做了大量的可贵的开拓性工作。张浪同志提供了最初的篇目,并开始了一 些章节的草拟工作。后期的编写工作就是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负责后期编写工作的 主要是栾文海同志,还有李福才、玉钟灵、高广玉、林满员同志。栾文海统编。
    本志编纂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前期由胡建良、江南审稿、张浪主编的《黑龙江省文联大 事记》,和一些老领导老同志所提供的资料;又吸收了《黑龙江省志·文化艺术志(送审稿 )》(黑龙江省文化厅史志办编)、《北大荒文学艺术》(杨治经、杨诗粮、彭放等著,北 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黑龙江省志.共产党志·宣传工作编》(征求意见稿)(中共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史志办编)中的部分有关资料性内容,以及省档案馆档案资料和能够查寻 到的其它文字资料等。
    由于我们资料不足,水平有限,问题肯定还会是很多的。我们殷切期望领导、专家和同 志们不吝赐教,以便日后有机会再版时修改订正,使其臻于完善。
    编者
    199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