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森林状况

  远古时代,黑龙江地区大小兴安岭、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 北部大兴安岭植被区系,称寒温带针叶林区系,包括松嫩平原以北和以东的广阔山地;南部 以长白山系的老爷岭为界,北部延至黑河以南的兴安岭,山峦重叠、地势起伏,形成复杂的 山区地形,称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按黑龙江植物的分布(周以良、董世林、聂绍荃著《 黑龙江树木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1~22页。):I.大兴安岭植物区;Ⅱ. 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Ⅱ(1).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亚区,Ⅱ(2).老爷岭亚区 ,Ⅱ(3).穆棱——三江平原亚区;Ⅲ(3).松嫩平原植物区。古代大兴安岭南麓、东麓 和小兴安岭之余脉,如现在松嫩平原的呼兰、巴彦、绥化、望奎、庆安、铁力、北安、克东 、克山、讷河、海伦、嫩江、拜泉等县,分布着广阔的森林草原。
    1858年和1860年(清咸丰八年和十年)《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 沙俄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使黑龙 江森林面积大为减少。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大肆侵占和砍 伐森林;l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沦陷。日本侵略者对黑龙江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 掠夺式的乱砍滥伐。先是俄国、后为日本在此掠夺森林资源共历时将近50年,严重破坏了黑 龙江森林的原始状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表明,在大兴安岭林区、小兴 安岭腹部(汤旺河上游)、完达山主岭一带,以及张广才岭和老爷岭脊部保存有大片原始森 林外,凡是穿越林区的宽轨铁路、窄轨铁路沿线,松花江沿岸及松花江水系较大支流从1898 年算起(呼兰河、拉林河、牡丹江、嫩江等)的流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附近交通方便 ,利于水陆运输的森林地带,均遭到沙俄和日伪砍伐。尤其是张广才岭林区,经过反复砍伐 ,林型及树种残破不堪,已经变成过伐林区,有的演变成次生林或疏林、灌丛类型。不少乱 砍滥伐破坏严重的林地,已变成荒山秃岭或沦为农耕地,珍贵树种的数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