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多次考古发掘、发现和研究了有关的一些古代遗址地质地貌。对于古代人类与
植物分布关系,经过化学分析处理表明(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哈尔滨市文物局合编《
哈尔滨阎家岗,旧石器时代晚期古营地遗址》考察报告61~66页,文物出版社,1978年。)
在1万年前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山区,以松类针叶树种为主。其林缘
地带或江河湖泊岸边,生长灌木、杨柳,还有毛茛科、伞形科、豆科、莎草科、乔本科等草
本、木本植物,以及少量的水龙骨科和卷柏科蕨类植物。在辽阔的松嫩及三江平原生长着蒿
科、藜科、菊科、牤牛儿苗科、石竹科和伞形科为主的草本植物。在低洼、丘陵或陇岗地生
长着少量松类针叶植物,偶尔伴生有阔叶落叶植物,如桦、榆、鹅耳枥等等。
清代康熙年《盛京通志》记有果松(红松)、黄蒿松(长白落叶松)、依奇松(兴安落
叶松)。《柳边纪略》记有松、榛、桦、栎、柞、椴等树种。清代光绪年版《艮维窝集考》
记有果松、黄蒿松外,主要阔叶树种是桦、栎、柞、椴、榆等等。
民国初年的《呼兰府志》(1915年)记当地树种颇多,有槐、莎榆、黄榆、杨(分为青
杨、白杨、垂杨)、柳(分为红柳、蒿柳、灰柳、青柳、垂柳)、桑、柞、槲、松(分为意
气松、果松、黄松、沙松)、桦(分为香桦、臭桦)、瑟木、黄栌、黄柀椤、楸(山核桃)
、报马子。《黑龙江志稿》(1933年)记有松、赤白松、黄蒿松、依奇松、桦、榆、柳、杨
、桑、檿、柞、槲、楸、椴、楛槐、黄栌、瑟木、老鹳眼、报马子、檀、椿、杜、香树、暖
木、棘、枫、樗、栎、杻、栲、棫、栜等50余种树种。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洲年鉴》记有全东北350余种树种。其中有用树种、针叶树有8种
,阔叶树有12种。在黑龙江地区排列:针叶树有果松(红松)别名海松、五叶松、韩松、新
罗松,日本名朝鲜松。杉松(柏松、沙松),鱼鳞松(唐桧松),黄花松(长白落叶松),
臭松,樟子松,赤松、依奇松(兴安落叶松)。阔叶树有柞、椴、水曲柳、色树、榆树、黄
披椤、楸树、杨、桦、山槐、黄榆、报马子(暴马子)。
1949年东北林务总局计划处,研究计算出原黑龙江、松江两省主要经济树种面积、单位
面积蓄积、总蓄积量表如1—2。
一、红松
红松林分类型从1949~1962年的13年间,面积、蓄积量增减变化:
面积由1752万亩,降至1304万亩减少448万亩,下降25.6%。蓄积量24878万立方米,降
到20841万立方米,降低4037万立方米,下降16.2%,主要采伐红松木材的蓄积量全部在森工
林业局林区进行。
1962~1976年的14年间,红松树种面积、蓄积量变化:
面积由1304万亩,降至666万亩,减少638万亩,下降49%,其中市县林业占2%,森工总局
占98%。蓄积量由20841万立方米,降至9036万立方米,减少11805万立方米,下降56.8%,其
中市县林业占0.4%,森工总局占99.6%,采伐红松林木材重点在森工林区。
1976~1986年一类清查的10年间,红松树种面积、蓄积量变化:
面积由666万亩,升至767万亩,增长101万亩,上升15.2%,其中市县林业占12.4%,森
工总局占87.6%。蓄积量由9036万立方米,降至7361万立方米,减少1675万立方米,下降18
.6%,其中市县林业占5.8%,森工总局占94.2%。虽然市县林区面积和蓄积都有所增加,但
是仅占全省12.4%和5.8%;而大幅度增减变化在森工总局林区占87.6%和94.2%。
二、落叶松
落叶松树种从1949~1962年的13年间,面积、蓄积量变化:
面积由5465万亩,降到4800万亩,降低665万亩,下降12.2%,其中市县林业占6.3%,
森林工业总局占11.7%,大兴安岭占82%,采伐落叶松树种面积在大兴安岭林区;蓄积量由5
7956万立方米,降至49552万立方米,降低8404万立方米,下降14.5%,其中市县林业占3.
4%,森工总局占12%,大兴安岭占84.6%。
1962~1976年的14年间,落叶松树种面积、蓄积量变化:
面积由4800万亩,升到5619万亩,增长819万亩,上升17%,其中市县林业占6.5%,森工
总局占9.7%,大兴安岭占83.8%,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天然更新能力强,因此落叶松面积增
长占主导地位;蓄积量由49552万立方米,降至33495万立方米,降低16057万立方米,下降3
2.4%,其中市县林业占2.2%,森工总局占5.8%,大兴安岭占92%。
1976~1986年一类清查的10年间,落叶松树种面积、蓄积量变化:
面积由5619万亩,升到6030万亩,增长411万亩,上升7.3%,其中市县林业占10.3%,
森工总局占14.1%,大兴安岭占75.6%;蓄积量由33495万立方米,增至35712万立方米,增
长2217万立方米,上升6.6%,其中市县林业占4.6%,森工总局占10.8%,大兴安岭占84.
6%。
三、珍贵硬阔叶林
珍贵硬阔叶林主要指以水曲柳、黄柀椤、核桃楸树种为主组成的阔叶林。从1949~1962
年13年间森林面积、蓄积量变化:
面积由366万亩,升到456万亩,增长90万亩,上升24.6%,其中市县林业占17.5%,森
工总局占82.5%;蓄积量由3084万立方米,升至3208万立方米,增长124万立方米,上升4%,
其中市县林业占11%,森工总局占89%,森工林区面积和蓄积量增长最多、采伐利用消耗量也
最大。
1962~1976年的14年间,珍贵硬阔叶林面积、蓄积量变化:
面积由456万亩,降至360万亩,降低96万亩,下降21%,其中市县林业占38%,森工总局
占62%;蓄积量由3208万立方米,降至2187万立方米,降低1021万立方米,下降31.9%,其中
市县林业占36%,森工总局占64%。在这14年内,其中经过10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
砍伐民需军用木材,其次是大办小木加工厂,水曲柳也成了胶合板原材料,因此这类林分消
耗量都有明显增加。
1976~1986年一类清查的10年间,珍贵硬阔叶林面积、蓄积量变化:
面积由360万亩,升至461万亩,增长101万亩,上升28%,其中市县林业占28.4%,森工
总局占71.6%;蓄积量由2187万立方米,升至2551万立方米,增长364万立方米,上升16.6
%,其中市县林业占21.8%,森工总局占78.2%。
四、各林分树种
各林分林木树种面积、蓄积量有增加,也有减少。“六五”一类清查(1981~1985年)
树种面积、蓄积量如表1—3。
1985年,黑龙江省有林木种类296种,主要树种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在乔木树种中列举
了104种,按其主要用途分为用材树种79种,观赏树种16种和果树9种。灌木树种191种,按其
用途分为观赏、药用、水土保持和经济树种。全省分布较广的有托盘(马林果)、笃斯越桔
、猕猴桃和著名观赏花灌木丁香、山梅花、榆叶梅、黄刺玫、玫瑰花、绣线菊、连翘、忍冬
,药用植物麻黄、小蘖、苦参、刺五加、接骨木,木本粮油类树种榛子、橡子(栎树果实。
栎木名也叫麻栎或橡,通称柞树)文冠果等,主要树种及藤本植物名称,详见表1—4和表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