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作业设计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即三类调查,是生产作业前的设计调查:伐区调查、造林地调查、森林抚 育、林分改造调查等。资源应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小地块(作业区)上。它是各林业局依据年 度生产任务和森林经营方案,在实施作业的前一年,由林业局调查队为主,各林场和班组配 合,完成作业调查设计任务。
    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前,长时期的“拔大毛”式采伐、乱砍滥伐,历来从不进行生 产作业前设计调查。1948年黑龙江各林务分局开始进行森林调查作业设计,始有简单的作业 设计图,山场多由老林业工人带队,进行伐区作业设计调查,砍伐木进行每木挂号(斧子砍 印)。
    1950年,带岭林务分局开始组建临时森林调查队,进行秋采冬运前的伐区调查。调查时 ,采用立木挂号检尺的方法计算伐区蓄积量,用100米绳实测面积。调查队有调查员10~15人 。
    1951年,松江、黑龙江省林务局,要求各分局按照生产任务划拨伐区,各局普遍建立调 查队,负责蓄积量、出材量的调查,初期配有1~2台经纬仪、水准仪,负责伐区调查和集运 材道、森铁线路以及伐区生产工艺设计。调查方法为每木调查,即对伐区内的树木逐棵检测 ,简易工程设施等测绘在图纸上,并按当地价格作好预算及说明书,报呈主管上级批准执行 。
    1953~1972年的伐区调查,是各林业局依据年度生产任务和森林经营方案,在作业前一 年,组织林业局的森林调查队进行调查设计。调查设计范围包括森林主伐伐区、抚育采伐、 低价林改造、更新造林、水湿地改造、新建苗圃、新垦农田、牧场等作业场地及林区道路工 程、厂房、住宅等工民建作业设计。调查总体分为小班或地块,进行伐区、场地、线路的踏 查与边界测量,集材、运材道路的选线和定线,基本是全林每木调查,作出伐区调查设计任 务书。
    黑龙江省这支长年在大森林里作业,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包括林地、林木)等工作的队 伍,均统称为“森调队”。作业设计调查是直接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的,其质量如何,直接 关系到林业局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是企业效益优劣,各项作业技术、经济指标完成好坏的关 键所在。为此必须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调查质量,加强从事这一工作的队伍建设。实现林业现 代化,首先要实现作业设计调查工作及队伍的现代化。
    1975~1978年,东方红林业局森调队、图里河林业局森调队,与省第二森调大队相结合 ,进行作业设计调查改革试点。利用森林经理调查成果,进行划拨伐区、抚育、造林、低价 林改造、开垦农田的小班设计,利用微机取代手工处理数据。进入80年代,黑龙江省各林业 局作业设计调查不断进行改革。林口、柴河、山河屯、带岭、朗乡等林业局,先后改革数据 处理、绘图技术,普遍利用微机收到明显效果。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管理局采取以会代训 的办法做全面推广。全省已有21个林业局森调队有了微机。利用微机处理数据,绘图,建立 资源档案,进行资源统计。鉴于全省广大伐区作业设计人员、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伐区 拨交验收工作人员、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林政工作人员等技术质量需要提高,1981年以 来,国家林业部资源司责成河北林业专科学校举办脱产(大专)森林资源管理班,每年各林 业局派1~3人去学习。各林业管理局也举办类似的技术培训班,培训各林业局森调队小队长 、资源科主管单项任务的技术骨干,被培训人员回局后,向本局森调队员们普及应用新技术 ,推动全省各林业局森林调查事业的发展。
    1980~1985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管理局为适应《中国、加拿大森林综合集约经营 项目》的需要,调集省第二森调大队、省综合森调大队共470余人,对朗乡林业局进行森林综 合集约经营的森林经理调查。开展了以林型为主的17项专业调查:林型、土壤、病虫害、更 新、全林生物量、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出材量、枝丫材、母树林、立地指数、生长预估、 社会经济、自然地理、资源生长量、消耗量、森林采伐与更新,编制以林型为主的森林经营 方案,丰富了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各林业局的作业设计(森调)队,到1985年共有4860人,各林业 局自建局就设置森调队,省森工总局直属事业单位管辖的林场,每年都由业务副场长或工程 技术人员组成作业设计(森林调查)队伍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