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森林调查队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黑龙江林区进行森林调查的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国家林业部
直属的森林调查大队,另一支是黑龙江林区的地方森林调查队。
一、林业部属森林调查大队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责成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训练500名森林调查工程技术人员。
1951年,我国第一支森林调查队——东北林野调查总队在沈阳诞生,后迁至营口市。1953年
8月,该队改由国家林业部森林经营司直接领导,并扩编成国家林业部直属第一、第二森林经
理调查大队。1954年,第一大队由营口市迁至哈尔滨市,第二大队迁至抚顺市。1956年末,
国家林业部决定再扩建2个大队,从第一、二大队分出一部分人员,组成第六、七森林经理调
查大队驻牡丹江市。1957年,国家林业部驻黑龙江省森林经理调查大队达4个,专业调查队伍
总人数由750余人,发展到1400余人。当时国家林业部直属森林调查大队有11个,黑龙江有4
个。这支队伍是黑龙江林区进行大规模森林经理调查的骨干力量,1958年下放黑龙江省管理
。
二、省(局)森林调查队
黑龙江林区随着林业机构的建立,组建起各级森林调查队(组)。1950年3月,东北林务
总局派森林调查队(组)赴黑龙江、松江省协助各林务分局指导森林调查工作。同年9月,组
建东北森林工业总局森林调查队,编制约70人,这是当时东北国有林区组建最早的一支森林
调查队。
1951年,松江省林业厅从社会上招收一批学生和转业军人共108人,培训半年后组成松江
省林野调查队。主要任务是在省内林区的清理林场、宜林地和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1952年,黑龙江省林野调查队在齐齐哈尔成立,职工总人数约70人。在此之前,黑龙江
省只在省政府的计划科内设有10人左右的森林调查组,该组配合东北人民政府林政局林野调
查队,曾对西部防护林带、大面积造林地区和防火线进行踏察和勘测工作。
1954年8月,随着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两省的林野调查队合并成黑龙江省森林调查大
队,总人数170人。1957年发展到244人,这支队伍与林业部直属森林经理调查大队配合,在
省内进行森林调查工作。
1958年11月,黑龙江省林业厅精减机构,其所属省森林调查大队被解散,大部分人员分
配到各县和专署。同年,森工、营林体制合并后,国家林业部直属的第六、七森调大队被下
放给黑龙江省林业厅,根据森林调查任务的需要,扩编成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森林调
查大队,人员达780人。
1960年秋,国家林业部为平衡全国森林调查力量,将原六大队调往云南,黑龙江省保留
第二、第三两个大队,470人,每年完成1500万亩左右森林调查任务。
1962年,筹建东北林业总局,黑龙江省第三森调大队划归东北林业总局。1964年该大队
由国家林业部改为第十森林调查大队,将总体设计人员留东北林业(总局)勘察设计院。第
二森林调查大队仍归黑龙江省林业厅领导,林业厅将第二森调大队和省造林调查队与林业厅
调查设计局合并,职工350人。
1965年,国家林业部在黑龙江省绥化镇组建第十一、第十二两个森林调查大队,每队编
制300人。1968年10月,国家林业部下达文件将该两个大队划归黑龙江省领导。
1969年,驻牡丹江的部属第十森调大队划归大兴安岭林管局领导,迁往加格达奇。同年
,黑龙江省林业革命委员会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的林业厅调查设计局,重新组建黑
龙江省林业调查设计大队,编制100人左右。
1970年,省革委会领导的黑龙江省林业总局,将调查设计大队部分人员组建成黑龙江省
森林资源调查管理局,由130人组成黑龙江省第一森林调查大队,并将驻绥化的两个森林调查
大队,整顿合并成第二森林调查大队,归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局领导。
1973年,黑龙江省营林局(由省林业总局分出)成立后,原黑龙江省林业厅调查设计局
的干部,组成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由省营林局(后恢复省林业厅)领导。省营林局分
出后,黑龙江省林业总局所属森林资源调查管理局,直接领导第二森林调查大队,职工400余
人。
1981年,为适应全省森林资源复查工作需要,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在原省森林资源调查管
理局组建第一森林调查大队(驻牡丹江)、森林综合调查大队(驻哈尔滨),两个大队共有
编制500人。
森林调查工作,每年有半年以上在森林区里进行,野外作业流动性、分散性很大。一般
每年3月中旬最晚至5月初上山搞外业,到秋末冬初才下山。森调队按大、中、小队编组,每
小队20人左右,每年承担45万亩的外业任务,每个移营区约4.5万亩,每年外业6个月左右需
移营10次以上。每个营点用木杆支架帐篷,用小杆和榛柴搭成床铺。吃的是小米、面粉、干
菜、腊肉等,每天靠人力到库点捣背,每10天、半月搬迁一次宿营地点,队员须每人背70至
100余斤重的行装、备品、仪器和粮食,步行几十里,重新支架帐篷。森林调查作业,经常跋
山涉水,有时作业地区较远或收工较晚,就在野外露宿。为了寻找山脉主脊,经常求助于当
地鄂伦春、鄂温克、蒙古族猎人当向导拉岭,走到天黑就地点燃篝火,取暖、做饭,测量员
的工作需时刻观察仪器,一到傍晚蚊蠓小咬猖獗,纱巾、蚊帽、驱蚊油均无济于事,索性用
稀泥抹脸。对森调队员袭击的还有“草爬子”(传染森林脑炎的小虫)、野狼、黑熊、毒蛇
等,每年都有人员被伤害的事例,迷山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国家林业部第二森调大队会计迷
了山,走到鄂伦春仓库区,他为遵守民族政策饿死不吃库粮,在当地传为佳话。突如其来的
气候变化,对森调队员是最大的威胁。暴雨、早霜不仅影响队员的健康,甚至有的队员因气
候遽变而献出宝贵的生命。森调队员们怀着报国之心,只要能为祖国查清森林资源,再苦再
累心甘情愿。为此,他们自觉向老红军、老八路、老抗联学习,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在40年的森林调查工作中,已培养造就出一批森林经理专业人才。为了培养提高这支专
业人员队伍的素质,各大队加强智力投资,选送中专以下技术人员到林业学校和省测绘学校
等院校学习。
由于森林调查队员素质的提高,黑龙江省森林调查取得不少科研成果,1983年评出一等
奖18项,二等奖32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省科学大会奖9项。经过森林调查的艰苦
锤炼,森调工程技术人员有80%以上晋升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近半数被提为各级专业领导
干部,并且为上级输送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