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勘察设计

  黑龙江林区的勘察设计,1953年由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设计公司(设在哈尔滨)统一进 行。1954年改称国家林业部设计公司。1955年,分别成立哈尔滨、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设计 公司。l958年森工、营林体制合并后,建立黑龙江省林业厅建设局,管理勘察设计。1962年 ,建立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1963年改为东北林业总局勘察设计院(在哈尔滨),1965年改 为国家林业部基本建设总局东北设计院,1969年改为黑龙江省林业总局设计院,1972年改称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1979年晋级为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副厅级)。1985年全院拥有 职工92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9人。承担全省开发新林区的规划设计,林业局总体设 计,道路桥梁设计,水文、工程地质勘察,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机械设备设计,电力设计 等大型勘察设计任务。建院以来,共完成1500多项勘察设计、科研项目。
    随着黑龙江林区深入开发的需要,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所属伊春、牡丹江、松花江、 合江林业管理局,林业部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和黑龙江省林业厅,各自建立林业勘察设计院 (队)。分别承担各林业局和各地、市、县林业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
    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队伍,为了林区开发建设,年复一年在林海雪原,勘察设计全省 48个森工林业局和各地、市、县国营林场。进行林区城镇规划,对林业局、林场、贮木场、 装车场、森林铁路、运材公路、桥梁、输变电线路、工厂、电厂等进行多方面的勘察设计, 为黑龙江林业的发展和祖国“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还承担一些援外项目 和国内兄弟省、市、县及军队的部分勘察设计任务,成为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勘察设计队伍。
    一、林业开发规划设计
    (一)小兴安岭林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点开发伊春林区(小兴安岭林区)。1954年,东北森林工 业管理局组织勘察设计力量,建成伊春红旗(红星林业局)勘察设计队,后改为伊春森林工 业管理局设计公司。1955~1956年相继完成丰林(五营)、红旗(红星)、新青、东汤(今 称汤旺河)等森林工业局的建局勘测设计,为全国林业局总体设计探索出勘察设计经验,被 国家林业部总结推广。伊春林区50年代的林业局总体设计、林区城镇规划、贮木加工厂总体 设计等勘察设计项目在全国领先。
    (二)完达山林区
    1958年,国家决定开发完达山林区,农垦部部长王震率领农垦、林业、铁路等部门专业 技术人员,到完达山林区进行踏查和资源考察。1960年,国家林业部森林经理调查大队对完 达山林区进行森林经理调查,1961年编制出森林经营利用方案,1962年开始进行大片林区规 划。东北林业总局勘察设计院派出道路、总体、地质勘察设计队伍,赴完达山林区进行全面 勘察,编制《完达山林区初步开发方案》。同年,又派出勘察设计队伍进完达山,详细勘察 该区腹部的山形地势,根据发展农、林、水、电、交通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大量的外业工程 勘测。完成线路勘测192公里,工人村、苗圃勘测4680亩,伐区调查4个林场,农林牧综合调 查9处,水文地质普查169平方公里,基本满足了有关工程要求。1965年1月,国务院批准国家 计委“关于完达山林区开发方案和东方红等5个林业局设计任务书”。同年5月,东北林业总 局勘察设计院就《完达山林区初步开发方案》进行全面论证,作出开发完达山林区全套设计 文件报批。1966年,进行第二次完达山林区总体设计,1967年,国家林业部决定将东方红、 独木河、奇尔沁、饶河4个林业局合并为东方红林业局,同年秋季批准《东方红林业局总体设 计》。1975年作出第3个《东方红林业局总体设计》,1980年8月,由国家林业部和黑龙江省 林业总局对东方红林业局总体设计全面审查,进一步修改总体设计,完达山林区最后建成东 方红和迎春两个森工林业局。
    (三)大兴安岭林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兴安岭林区历经3次开发,即所谓“三进一出”。1953年,国 家林业部派森林经理调查大队深入大兴安岭林区调查。第一次开发是在1955年,黑龙江省林 业厅成立大兴安岭建设委员会,相继建立呼玛、开库康、额木尔、漠河4个林管区,下设43个 森林经营所;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兴安岭林区的西南部建立9个森林经营所。从此加 强了对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
    第二次开发是195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与内蒙古自治区于7月同时决定开发大兴安岭北坡 及东南坡林区,黑龙江省在塔河建立大兴安岭建局筹备处,后改为办事处,负责筹建11个林 业局(森工局),后合并为9个局。省林业厅责成哈尔滨、牡丹江、合江、伊春林业管理局所 属各老森工局,包建大兴安岭的11个局:呼南、敖尔青、塔汗河、塔河口、干部河、富拉根 、乌鲁克、曼拉开、大乌苏、西里尼、塔源林业局。到1960年5月25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 撤销黑河林管局塔河办事处,建立呼玛林业管理局。受其管辖的林业局有:呼南、开库康、 额木尔、漠河、西尔根、跃进、干部河、富拉根、乌鲁克、大乌苏、西里尼、塔源共12个林 业局。1961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嫩林铁路(嫩江县至加格达奇)缓建,中共黑龙江省委和 国家林业部决定,除保留富饶林业局1500人,承担护林、护路、护产、待机开发的任务外, 呼玛林管局及其所属林业企业,地方的商业、粮食、银行、邮电等部门全部撤转,至1963年 7月,随着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干部、职工和家属撤转工作的结束,大兴安岭林区(北坡)的 第二次开发也宣告结束。在1960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相继建立奎勒河 、多布库尔和加格达奇林业局,最后合并为加格达奇区林业局。从此,加格达奇(地区), 成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指挥中心。
    1962年,国家林业部对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重新规划,设11个“托拉斯”(联合企业 ),即大杨树、霍龙门、库伦斯、南瓮河、十八站、松岭、新林、呼中、塔河、阿木尔、古 莲等林业公司。1964年2月,国务院批准林业部、铁道部《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 由铁道兵参加会战,国家林业部长罗玉川任会战指挥部政委,铁道兵司令员郭维成任会战指 挥部总指挥,再一次抽调东北内蒙古林区林业职工,开始第3次开发大兴安岭林区。
    同年,东北林业总局勘察设计院和内蒙古牙克石林业勘察设计院,共同进行松岭林业公 司总体设计。东北林业总局勘察设计院派出400余名主要技术力量,参加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 设大会战。1965年进行新林林业公司总体设计,1966年进行呼中林业公司总体设计。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兴安岭坚持开发建设。1971年进行南瓮河,库伦 斯2个林业公司总体设计。1972年进行古莲林业公司总体设计,1976年古莲林业公司分为西林 吉、林中、富克山3个林业局,对西林吉林业局重新进行总体设计。1978年,十八站林业公司 分为十八站、韩家园子两个林业局,同时进行韩家园子林业局可行性研究。1982年,由于阿 木尔林业公司分为阿木尔、图强两个林业局,由牙克石林业勘察设计院重新进行阿木尔林业 局总体设计。
    (四)东北西部防护林带
    黑龙江省林业厅勘察设计队伍,50年代以来对“东北西部防护林带”进行勘察设计,60 年代进行长白山北部林业勘察设计和小兴安岭北坡勘察设计。80年代进行国家“三北”(东 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工程勘察设计,为合理开发建设黑龙江大地,维护黑龙江省自然生 态平衡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详见本志《植树造林篇》)
    二、森工林业局(场)总体设计
    1954年,在伊春由林业设计公司,首次开展新建局总体设计。1955年完成我国第一个五 营林业局总体设计,相继又完成红星、新青、汤旺河等局场总体设计。1958年成立黑龙江省 林业厅建设局后完成通北、穆棱等局总体设计。1962年成立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后,总 体设计队伍有工程技术人员近百人,逐年进行全省各林业局、场的总体设计,是全国林业部 门中一支人员多、专业全、实力雄厚的专业设计队伍。不仅进行新林区开发林业局、场总体 设计,还进行各林业局改造总体设计。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自1962年建院以来,完成林 业局总体设计23项,林业城镇规划51处,贮木场设计及改建规划41处,换装场设计10处,林 产工业项目前期研究22项,中外合资及对外林区开发2项。
    三、道路桥梁勘测设计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建立以来,共完成各类道路勘测设计8926.34公里。各种桥梁 勘测设计共171座,总长13715米。勘察设计项目从林区公路、窄轨森林铁路到国家公路、城 市交通等各方面。勘测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从老式的经纬仪、水准仪现场测设,扩展到应用 航测照片影象地形图进行定线放样设计,并应用激光测距仪、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仪器设备 。不仅进行全省林区勘察设计,还为交通、煤炭、石油等其它行业的道路工程进行勘察设计 。在勘察设计中逐步做到设计与科研相结合,如冻害处理、排洪、路基路面测定等方面,都 做过大量调查研究与实验。并在国家林业部主管部门领导下,承担林区道路、桥涵设计规范 及标准图的编制、修订与管理工作。
    四、水文、工程地质勘察
    随着林区开发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林产工业项目的陆续上马,黑龙江林区的水文地 质勘测项目逐渐增加。五、六十年代的林业工程勘察设计,以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工 程地质为主,水文地质为辅,自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会战以来,逐渐转向以水文地质勘察为主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通过多年勘探实践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勘察体系, 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地质勘探新设备 不断研制成功,林业地质勘探设备也更新换代。80年代开始采用大口径水文水井钻机,学习 和引进应用航空照片、物探和静力触探等多种手段,开辟供水管井施工工程地质原位测试等 项新工艺。提供水土分析资料的化验室,不断添置新设备,学习先进的分析技术方法,使资 料更为科学准确,促进了勘察设计质量的提高,不仅满足省内林业基本建设的需要,而且为 兄弟林区开发钻探做出贡献。
    五、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
    黑龙江林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是从搞好林产工业群体和单体设计,以林区建设为 主,以中、小型为主逐步发展起来的。仅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建院以来,23年间即完成工业 与民用建筑设计135.5万平方米。目前,已能承担大型刨花板厂、30万件板式家具、年产4万 立方米金属壳体干燥车间、年产10万立方米引进设备制材车间、年产1.5万立方米引进设备 的中密度纤维板厂、装机容量2.5万千瓦机组热电厂、冷量4×130T压力39公斤的锅炉房设计 。在民用设计中承担了5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高层建筑以及综合性较强的电视台、大型俱乐 部和宾馆等设计。不仅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而且打入全国建筑市场,并承担中外合资项目 的勘察设计。
    六、机械设备设计
    黑龙江林区的机械设备设计,是从60年代仅能承担非标准设计发展起来的。70年代以来 ,先后承担年产5000吨湿片纤维板、日产5吨纸浆及碱回收、年产2万~10万立方米的制材车 间、年产5000吨干片纤维板、年产5000吨中密度纤维板、年产5000立方米细木工板、平板家 俱工程设计中的非标准及部分主机设计。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在研制新产品、承担引 进工程项目的非标准套设计及承揽种类繁多的设备设计中,以速度快、质量好、技术先进, 受到用户好评。1980年,对湖南省株州市木材公司干片硬质纤维板车间,进行适合于生产中 密度纤维板的中试和技术改造,通过国家林业部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人造板生产的空白, 获得株州市人民政府“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此项成果被北京光华木材厂、天津木材一厂 年产1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车间设计采用,为发展中密度纤维板和林产工业做出贡献。
    七、电力设计
    为发展黑龙江林区电力事业,1964年东北林业总局负责组建林业部东北电力总公司,下 设电力设计所、土建工程处、输电线路安装处及机修厂,承担林区电力系统建设规划,火力 发电厂、输电线路、大中型变电所和为电力系统配套的整体工程的设计和安装。
    1969年,国家林业部撤销东北电力总公司,其电力设计所成立电力设计室,并入黑龙江 省林业设计院。后分为电厂和送变电两个设计室。
    1985年电力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达80多人。多年来学习、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电力设计 水平不断提高。除完成林业电力设计外,还承担省内外冶金、轻工、煤炭等系统的大型电力 设计。同时开拓了新的技术领域,完成矿区电力机车、大中型给排水工程、集中供热、工业 与民用建筑设计、地形测量等。主要设计有双丰、带岭、方正等林业局电厂,高、低压输电 线路4800多公里,变电所120多处。为大小兴安岭、完达山、长白山等林区电力建设作出贡献 。此外,还参加了哈依煤气工程等外系统及辽宁省锦州、内蒙古牙克石等外省市的电力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