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木场是国家保管和贮存木材的露天仓库,也是原木生产的最终工序。贮木场建设工程
由场地、楞区、铁路专用线,森铁公路进场线,卸、造、选、归、装设备以及生产用房等组
成。
一、贮木场概况
1922年11月,俄木商葛瓦里斯基,在牙不洛尼待避所(即亚布力车站)附近,首次修建
贮木场和制材厂,称“葛瓦里斯基帐房”。1945年前,黑龙江林区有贮木场100个。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森林工业的发展,各林业局的贮木场也相继进行改建和扩建。50年代初
,贮木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机械设备日益配套。1958年,一些贮木场H到材量剧增,楞
区普遍超贮,造成了严重混楞和“摊煎饼”(指木材堆放的横七竖八大片,杂乱无序)现象
。196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挥下,各贮木场成立清楞、装车抢运木材组织。经过一年多
的努力,改变了混楞、“摊煎饼”状况。一些贮木场扩大了场地楞区面积,增设或更替了贮
木场设备,基本杜绝了贮木场超贮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贮木场建设再度受挫,研制
贮木场设备的专业机构被撤消,试制成功的单轨平车选材线路及设施被拆除,致使贮木场管
理混乱,超贮和“摊煎饼”现象再次发生。中共上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贮木场建设发生了新
的变化,一些陈旧落后的兜卸架杆机由提卸设备——卸车桥所取代,消除人推平车选材方式
,由原木运输机和电力选材车代替。柴河、壮志等贮木场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较快,
重点发展归装桥,以提高贮木场“三清一化”(指原木的材长、树种、等级清,一化商品化
)的科学管理水平。
到1985年,黑龙江林区共建成贮木场123个,其中省森工总局系统57个,年吞吐能力120
0万立米,部属大兴安岭林管局34个,年吞吐能力480万立米。省林业厅系统32个,年吞吐能
力约100万立米。沾河、鹤北两个贮木场建于70年代中期,建设规模较大,贮木场卸、造、选
、归、装技术装备也比较先进。其他各贮木场历经30多年改扩建,主要技术装备得到迅速更
换。
二、贮木场选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林区的贮木场建设尚无统一标准,1955
年后,在进行丰林、红星、新青等森工局贮木场勘测设计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贮木场选设和
建设标准。黑龙江林区贮木场布局及其场地选择、建设标准主要是:贮木场布局应根据资源
基地形状,木材流向、运输类型和地形条件确定;在技术、工艺先进、经济合理的前提下,
务求企业内部运距最短,外部衔接合理,靠近国铁车站、公路干线和林业局、场址。在符合
上述条件下,最好是一局一场;场地心理选设在外型较为规整的长方型地段,地形平坦,自
然坡度适宜,适合堆放原木和建造贮木场专用设施;场地面积除满足贮木场生产需要外,应
考虑建设木材加工厂的需要;贮木场建设符合防火防爆、防范洪水的要求,地表干燥、土壤
渗水性强,并有充足水源满足防火需要。贮木场地不应建在泥石流、滑坡、崩塌、无法改造
的重沼泽地以及有浅层开采价值的矿藏区、输变电线走廊和石油、煤气管道干线地段,根据
《林业局总体设计规程》规定的标准结存量,不同吞吐能力的贮木场地用地面积标准如表2—
17。
黑龙江林区,建国后新、改、扩建的贮木场,多数符合上述标准。其中新青贮木场是最
标准的。贮木场地总面积约600亩,距国铁车站和森铁车站均在300米左右,不受洪水受害,
与木材加工厂衔接。配置合理,在工艺布置上没有返向流程和短途运输。该贮木场建设为提
高商品化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三、贮木场专用设施和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贮木场设备简易,只有掐钩、压脚子、大绳、跳板等工具。从
1956年起,伐区产品由原木改为原条,造材工序从伐区移至贮木场。分卸车、造材、选材、
归楞、装车等5道工序。各工序配备专用工具和设备(设施)。
卸车设备:卸车设备有兜卸架杆、卸车缆索和卸车桥等三种形式。兜卸架杆,在全省林
区使用最为普遍,该设备始建于1955年,由绞盘机、架杆、滑轮及钢丝绳导绕系统组成。通
过牵引索及滑轮组的物理作用,将原条兜卸在造材台上,至1980年全省林区使用此种机械卸
车的贮木场占70%左右。卸车缆索:卸车缆索由支架(木结构钢结构)、承重索、运行和起升
机等组成。木支架缆索约在1956年始建于双子河贮木场,后在带岭、桃山等贮木场推广应用
,起重30吨,建造跨度30~40米,卸车效率600~800立方米/台班。钢支架缆索1964年建造
于翠峦贮木场,到目前为止,是全省唯一的一组钢结构卸车缆索。这种缆索建造后,在20多
年的生产使用中,收到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卸车桥:建造始于60年代中期,首建于柴河
和大丰贮木场,支腿初为固定式(柴河为钢结构、大丰为混凝上结构),后为移动式。卸车
桥70年代末期在全省贮木场推广开来。截止到1985年,省森工总局系统共有卸车桥50多台(
伊春26台)。基本形式有柴河、汤旺河两种。卸车能力可达l000立方米/台班。结构一般为
型钢桁架式,个别为箱型结构。柴河卸车桥为该场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汤旺河贮木场卸车
桥为大连起重机厂定型设备,该场使用定型设备图,在大连起重机厂指导下制造架设的。
造材设备:造材设施及设备主要是由造材台、造材锯机及进料、出料设备等组成。初建
的造材台为木结构,后来的为混合结构(水泥桩、木梁、木台板)。造材台建造规格、尺十
见表218。
造材锯主要设备为M(2)L(2)—950型中频电锯,亦有使用柳州油锯,个别贮木场使用
液压门式锯、液压平衡锯。液压门式锯为柴河贮木场仿制的,设计能力为300~400立方米/
台班。液压平衡锯由中国林科院机械研究所在1974年研究制造,安装于大兴安岭壮志贮木场
,设计造材能力250~300立方米/台班。
选材设备:黑龙江省林区选材设备建国初为人推平车,1956年后有原木运输机、电力选
材车。原木运输机有索式、链式两种形式,黑龙江林区以索式为主,约占75%左右。运输机栈
桥一般采用混凝土桩柱结构或森铁轻轨支架结构。每条原木运输机的选材能力350~500立方
米/台班。早期建造的运输栈桥为木结构,1978年后,木结构栈桥多被淘汰。电力选材车与
有轨电车相似,由电力机车原木拖车组成。硅整流电力选材车是铁力贮木场在1964年研制的
,后在全省林区一些贮木场应用。据铁力贮木场调查,使用硅整流控制装置,较旧式电阻器
操纵可节电33%、降低原材料费60%、减少维修费50%,车辆完好率提高30%,可大幅度降低选
材成本,台班选材效率50~80立方米左右。
归楞、装车设备:归楞、装车设备有A型架杆归装绞盘机、归装缆索、归装桥等三种归装
设备。
A型架杆归装机,在黑龙江林区架设使用范围较其它两种广泛。架设简单、造价较低。归
装120~150立方米/台班,最高200立米/台班,此种设备约占归装设备总量的70%左右。
归装缆索在吉林林区安装架设较广,在黑龙江林区个别贮木场亦有架设使用的。其架设
方法有单索和双索两种形式,双索较为平稳归装效果较好,单杆次之,适于归装短材和小径
木。每组索归装能力200~250立方米/台班。
归装桥是7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的,初建于柴河贮木场,该场开始只有两组桥,后来发展
到近10组,全部取代归装架杆绞盘机,后在一些贮木场推广,归装能力300~350立方米/台
班。
1985年,全省森工林业局共建造归装桥30组。归装桥架一般桁架式,截面有三角形和矩
形两种。使用钢材以型钢为主,管材为辅。桥架支腿一侧为钢性,一侧为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