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道路建设
为了开发建设新林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85年,黑龙江省林区共修建(保存
)各种林区公路32625公里,修筑森林铁路(762毫米轨距)5502公里,贮木场专用线329.2
公里(1435毫米轨距)。
一、林区铁路建设
(一)标准轨铁路建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8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铁路建设是依据国家铁道部颁发
的《标准轨铁路设计规范》进行的。设计由铁道部第三、第五设计院承担,施工由铁道部东
北铁路工程局,铁道兵以及哈尔滨铁路管理局所属施工单位和牙克石林管局建工局、完达山
林管局铁路工程处等承担。
嫩林干线:嫩林干线起点嫩江,终点古莲,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勘察设计,个长676.7
公里。1959年初,该线加大段(加格达奇至大杨气)曾由海拉尔铁路工程局施工,1960年末
因国家压缩基本建设而停工,此期间只完成部分土石方工程,未曾铺轨。1964年秋、铁道兵
部队三、六、九师近6万官兵进入大兴安岭承担筑路任务,至1974年8月全部竣工并交付运营
,历时10年全线建成通车。由嫩林干线分岔为林(海)碧(水)支线,塔(河)韩(韩家园
子)支线,林碧支线全长115公里,塔韩支线全长117.5公里。专用线:大兴安岭林区自196
4年起共修筑专用线84条,累计98.6公里。
汤林干线:(南岔——乌伊岭)全长278公里,其中南岔至伊春105公里是东北沦陷时期
修建的。解放后续建伊春至乌伊岭173公里于1958年通车。由铁道部第五设计院勘测设计,东
北铁路工程局施工,吸引伊春至乌伊岭7个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平均木材年运量200万立方米
左右。另有伊春至翠峦支线25公里,吸引乌马河、翠峦两局森林资源,平均木材年运量40万
立方米左右。
虎林至东方红线:该线全长60公里,1960~1964年由完达山林管局铁路工程处勘测施工
,设计木材年运量80万立方米。
鹤林线:(鹤岗至鹤北)全长43.6公里,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勘测设计,筑路工程于197
4年10月13日开工,由合江林业工程公司、牙克石建筑工程公司、生产建设兵团、鹤北林业局
基建工程处和道路处等承建,设计木材年运量40万立方米。
专用线: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系统各类铁路专用线210公里,分布在57个贮木加工厂和14个
大中型木材加工厂,每处平均2.95公里。黑龙江省林业厅系统铁路专用线总长20.6公里,
按贮木场平均为730米。
(二)窄轨(森林)铁路建设
窄轨森林铁路曾是林区开发建设的主要运输线路。黑龙江林区森林铁路建设历史较久,
中东铁路通车后,沙俄为进一步掠夺黑龙江森林资源,修筑了森林铁路,初期宽轨、后改为
窄轨。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俄商谢结斯在苇沙河(今尚志县苇河)站南铺宽轨铁路63.
5公里。同年,俄商葛瓦里斯基在海林县横道河子车站铺宽轨铁路7.6公里。
1911年(清宣统三年)4月12日,俄商葛瓦里斯基经营的林场向亚布力北部林区延伸,沿
驿马河铺设宽轨森林铁路71.8公里。1912年,沙俄中东铁路公司在苇沙河铺设宽轨森林铁路
60公里(干线40公里、支线20公里)。1919年葛瓦里斯基在横道河子修建44公里762毫米窄轨
森林铁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自1936年起先后在黑龙江林区修筑火龙沟(大
海林)、仙洞(朱家沟)、柴河、黑牛背、圣浪、铁力、古城镇、东宁(绥阳)、东京城、
山河屯、绥棱、带岭、朗乡等13条森林铁路。到1945年8月,沙俄、日伪在黑龙江省共修筑1
6条森林铁路,总长667公里,除驿马河、苇沙河为宽轨外,其余都是762毫米窄轨铁路。
东北解放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黑龙江省林区修复、延伸森林铁路420多公里,总
长度达1087公里,年运输木材120万立方米。
1949年~1952年,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和抗美援朝时期,新建成双鸭山、田升(双丰)、
桦南、友好、双子河、通河(兴隆)、乌马河、伊东8条森铁线路。1952年年底,全省森铁保
有量1600公里,年运输木材313万立方米。
1954年3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致东北森林工业劳动模范大会复电中,要求“做好木材运
输与运输设备的建设工作”的指示,国家逐年拨专款用于新、改建森林铁路和设备购置。到
1965年,全省森林铁路线路总长达5576公里,其中干线2546公里,木材年运量达862万立方米
。
1966~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森林铁路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新线建设进
度缓慢、工程费用一再超支,长期不能形成运输能力。旧线年久失修、事故频繁,运输成本
逐年增加。伊春林区有南岔、美溪、上甘岭、丰林、红星等局继带岭局之后拆除森铁改建公
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恢复和完善各项森铁管理制度,推行森铁运输经济承包
制,修复失修的线路,更替陈旧设备,使森林铁路逐步走向运输现代化的道路。到1985年,
森铁木材平均年运量稳定在625万立方米,每公里平均1083立方米。1985年原木产量921万立
方米,森铁承运量占65.3%。全省林区森林铁路保有量为5502公里。
解放前,森林铁路建设无统一技术标准,解放后至1956年修筑的森林铁路,标准亦不统
一。1956年,国家森林工业部颁发《林区窄轨铁路设计技术规程》、《森林铁路整体工程施
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等建筑标准,统一了森林铁路建设和施工验收标准。其主要建设标准为
:路基宽度及横断面组成,一般按土壤类别、线路等级不同分别确定。路基宽度1956年《规
程》为2.8~3.2米,1961年《规程》为3.0~3.4米,岩性土壤Ⅲ级线为2.8米。森铁线
路等级按年木材运量不同,区分三个等级。
二、林区公路建设
黑龙江省修筑林区公路始于1953年,当时东京城、穆棱、大丰等林业局,在淘汰水运方
式后,利用林区高寒、冬季运输木材成本低的优越条件,采用投资少、工程量低的方法,修
筑简易道路。简易公路修筑标准当时参照公路修建技术标准,路基宽为4~5米或7~8米,路
基高度以整平为主,尽量减少土石方,只在个别路段复沙砾土。50年代中期,引进捷克太拖
拉重型运材汽车后,开始修筑长年运材公路。至1985年,黑龙江省共保有林区公路32625公里
,省森工总局系统为17255公里(其中运材公路为14553公里),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为1200
5公里,省林业厅系统为336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