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采伐机具

  黑龙江省林区采伐木材的工具,由手工发展到机械,开始是双人使用大肚锯(快马子锯 )伐木,后来是单人使用弯把锯,发展到用动力锯伐木。
    1860年(清咸丰十年)以前,伐木、打枝、造材均使用大斧,称“玻璃”斧子。1925年 传入俄式大肚锯(快马子)。1949年以前基本上用两人操作的大肚锯伐木、造材。大肚锯长 1666毫米(5尺),中幅宽183毫米(5寸5分),两端宽116毫米(3寸5分)。也有少量从日本 输入的弯把锯,大斧打枝一直延续到80年代。
    1950年开始,黑龙江林区大力推广使用弯把锯,1952年在带岭森林工业实验局,由东北 森林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兼带岭森林工业实验局党委书记张子良主持举行弯把锯使用培训班, 到1953年全省林区普遍使用单人操作的弯把锯伐木、造材,1985年还有少量使用弯把锯。推 广使用弯把锯是采伐工具的一次更新换代。用弯把锯比用大肚锯好处多:伐木造材由两人减 为一人,提高效率;使用灵活,携带方便;伐木能控制倒向,有利于安全;能降低伐根;有 利于执行操作规程。各分局采取办培训班、请进来传教、派出去学习等办法,使工人掌握了 弯把锯的使用和锉锯技术。锉锯工具由原来的三角锉改为平刀锉,也叫板锉。人们在实践中 总结推广在山场随时可以采用的“怀中抱月”、“架子固定”和“夹腿”3种锉锯方法,掌握 了处理锯料、齿刃、齿仓、齿尖的要领。南岔作业所张士儒工组创造出按季节不同进行锉锯 的四季锉锯法,锯锉完后达到尖齐、料齐、仓齐、刃齐。
    推广使用动力锯伐木、造材,是采伐工具的又一次更新换代。1952~1954年在带岭森工 实验局试用采尼美—克5,瓦可勃,哈林—100等3种电锯,同时引进马克林电站(英国产)、 派司—12电站(苏联产)做电源。需要移动电站和上千米电缆供应电源很不方便,加上电锯 本身的一些缺点,在伐区作业中没有坚持推广电锯。后来采尼美—克5电锯广泛用于贮木场造 材。
    1951年开始,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引进哈林—100油锯,在双子河森工局、带岭森工实验 局试用,到1955年全省拥有89台。哈林油锯是在哈林—100电锯基础上改装成的,带有二冲程 汽油发电机,功率为6马力,最高转速4500转/分。这种锯虽然不用电源,但锯重,振动大, 也没有坚持推广使用。1956年从苏联引进“友谊”牌油锯,在带岭森工实验局开始试用油锯 伐木、造材,以后又试用过日本“共立”牌油锯、西德“斯蒂尔”牌油锯等。到1959年16个 林业局拥有油锯334台,绝大部分是进口油锯。当时处在推广使用阶段,只有少数几个林业局 正常投入生产,发挥出油锯伐木的效率。大部分林业局还在试用,效率比较低。1958年柳州 林业机械厂首先生产出“051”型油锯,以后长春汽油机厂、哈尔滨林机厂等单位也生产过“ 051”型油锯。70年代泰州林业机械厂制造“YJ4”型油锯,西北林业机械厂制造“CY5”、“ GJ85”、“CH25”型油锯。国产5种油锯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如表3—7。   
    黑龙江省林区1958年有油锯137台试用,采伐比重只占2.08%。1958年国产油锯投产后油 锯急剧增加。1965年普遍使用油锯伐木、造材,比重达79.7%,每台油锯年采伐量平均4727 立方米,最低1000多立方米,最高达20000立方米。1966~1985年,森工40个林业局油锯拥有 量在3000台左右,台班效率中等伐区为88~107立方米,台年采伐量在5000立方米左右,油锯 伐木比重在90%左右。森工40个林业局历年油锯年末实有数、台年采伐量和伐木比重如表3— 8。      
    黑龙江省林业厅所属市、县林区,1963年开始使用油锯伐木、造材。到1966年,拥有油 锯100多台,油锯采伐量达12%;到1980年,拥有油锯1291台,完好率达76.4%,机械化采伐 量上升到78%。这是油锯数量最多、完好率最大、生产量最高的一年。此后,油锯拥有量逐渐 减少,到1985年拥有701台,其中:国营林场564台、集体林场12台、家庭个人125台。
    大兴安岭林管局,建局投产就使用油锯伐木和造材,1967年拥有油锯172台,台年采伐量 达4798立方米,油锯采伐比重达54.5%。到1985年拥有油锯692台,油锯采伐比重达97.8%。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历年油锯年末实有数、台年采伐量和伐木比重如表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