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材是将木材从采伐区集到装车(推河)点(山楞、中楞、装车场或推河场),是木材
生产过程中劳动量大,比较繁重的一道工序。黑龙江省林区木材生产集材方式的发展,是从
畜力集材发展到机械集材;从季节性集材发展到常年集材;从集原木发展到集原条。从时间
上看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4年以前,基本上是畜力集材,也叫牛马套子集材,即利用冬季大地结冻
的冰雪条件,组织农民携带牛马人山进行季节性的原木集材。1952年畜力集材占94.9%,在
这个时期还有少量新工具集材和平车集运材。
第二阶段是1955~1966年,由畜力集材发展到机械集材。50年代后期开始从苏联引进木
柈做燃料的克特—12拖拉机和特德特—40、60、40M拖拉机,进行以集运原条为主的机械常年
原条流水作业试点,改革生产工艺,实行拖拉机集原条常年流水作业。1960年开始使用国产
集材—50拖拉机,到1964年开始成批使用。1966年末拥有集材拖拉机2455台,机械集材比重
由1955年的11.7%增加到83.4%。拖拉机集材95%以上是集原条,夏季集材占全年的30%以上
。1950~1954年和1959~1963年,曾大搞人力集材,即新工具集材和冰雪滑道集材。特别是
1960年前后油脂供应紧张,农村又缺畜力,机械和畜力集材能力都不够,在自力更生、奋发
图强精神的鼓舞下,林区大搞冰雪滑道集材和新工具集材。1961年冬新工具集材量达362万立
方米,占集材总量的46.9%。
第三阶段是1967年以来,机械集材处于稳定阶段,机械集材比重在90%左右。在这一阶段
里,是以机械为主,机、畜、冰、具结合。1975~1980年间,根据黑龙江省关于停止动员农
村社员到林区参加冬运的指示精神,机械集材比重1978年达到了96.7%。
在集材工艺安排上,一般都是尽量用一种集材方式完成集材任务,避免重复装卸作业。
一种集材方式一次集不到装车(推河)场时,采取接运的办法,接运方式有:冰爬犁、森铁
台车上山、拖拉机、索道、畜力、滑道、平车、汽车等。接运量(山楞到中楞)如表3—12。
接运量占总集材量的比重逐年减少,到1978年只有7.5%。随着伐区资源的变化,接运量又有
所增加,1985年达到14.1%。
1977年,国家林业部从芬兰引进的882KK采集联合机、880S打枝造材联合机和928型装运
联合机,在带岭林业实验局进行生产试验,在1978年进行冬、夏季作业试生产。由于这套联
合机,特别是采集和打枝造材联合机,适应范围有限,不能广为生产使用。经国家林业部批
准,于1978年9月调给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新林林业局继续进行生产试验,结果没能推广使用
。
在1984年国家技术进步引进项目中,带岭林业实验局引进采集设备。1985年有美国产的
轮式集材拖拉机6台,鄂式装载机2台,推土机2台,平道机1台,奥地利产的钢架杆索道集材
机1台先后到货,经过生产试验,这套设备适应性强,效率高,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效益都
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