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区人力集材主要有串坡、冰雪滑道、新工具等几种集材方式。
一、撬杆串坡集材
串坡是人力利用撬杆、压角子,借助木材在坡上下滑的力量将原木从山上串到山下。串
坡分冬串、夏串,大部分是冬季利用冰雪条件串坡。有的伐区坡度陡,不适合冬季作业,就
在夏季将原木串到山下,到冬季利用其它集材方式接运到楞场。串坡距离近的几十米,远的
几百米。一般是2~4人1组,组与组间距离200米以上,1个人1天平均串坡1立方米左右。通过
串坡的木材有一部分是小集中性质,由另一个集材方式接运到楞场;有的木材串到山下即可
装车外运。串坡数量及比重见表3—13。
串坡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作业。1961年黑龙江省林业厅、1978年黑龙江省林业总局、19
84年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先后颁发《林业安全技术规程》,对人力串坡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以及在作业中的一些安全技术作了规定。
二、冰雪滑道集材
这种集材方法是利用冬季天时地利条件将原木从山上滑到山下。串坡不用修道,冰雪滑
道需要修槽道,木材在槽内滑行;原木要经过小集中摆到滑道旁,以备堆放。
1959年以后,由于集材机械和燃料供应不足,农村畜力紧张,而大力发展冰雪滑道集材
。东京城等大部分林业局冬季集材由以畜力为主改为以冰雪滑道和新工具为主。
1960年冬,在穆棱林业局召开东北林业伐区作业现场会,总结推广冰雪滑道集材经验。
黑龙江省林业厅1960、1961、1963年颁发《冰雪滑道集材技术管理规程》的试行本和修订本
,对伐区生产工艺设计、中楞场的选设、道路的勘测设计、准备作业、技术管理与技术保安
、线路维修保养、生产组织管理、冰雪滑道善后处理等方面作了规定。
1962年,柴河林业局总结出“冰雪滑道集材一条龙”的经验,朗乡林业局总结出“长距
离缓坡冰雪滑道接力集材经验”。1963年朗乡林业局总结出“冰雪滑道集材的几点做法”,
1963年达最盛时期。由于作业中木材损失大、生产不安全,容易引起林地水土冲刷等问题,
以后这种集材方式逐渐减少。全省冰雪滑道集材量占集材总量的比重70年代末期以来都在1%
左右。见表3—14。
同年,黑龙江省林业厅、东北林业总局先后颁发的《木材采运安全技术规程》,对冰雪
滑道集材都做了规定。
三、新工具集材
1949年以前,黑龙江省林区木材生产都是在冬季利用简易的工具进行集材作业。1950年
,辽东林区创造单轨木马、木轨双滑杠等集材工具,突破受冬季限制,可以进行常年作业。
这些工具比冬季使用的爬犁新,故名新工具。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召开“新工具集材
现场会”,在东北林区推广,黑龙江省林区开始使用新工具集材。1952年山河屯林业局4个林
场修建20条木轨双滑杠,集材3.5万立方米。1953年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公布《单轨木马运
材技术操作法》。新工具集材的突出特点是工具设备就地取材,以木运木,充分利用自然地
势条件。其缺点是消耗和损伤木材太多(木材损伤10%左右),工人仍未解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随着机械集材的发展,冰雪滑道集材的出现,新工具集材在50年代初期推广,但没有大量
发展。
1958~1961年,由于集材机械和燃料供应不足,农村畜力紧张,林区又利用了新工具集
材。1958年全省新工具集材64446立方米,占集材总量的0.5%。
1959年,黑龙江省林业厅、省总工会与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共同组织对集材新工具进行鉴
定,确定了木滑道、木轨滑杠、单轨木轮车、轻轨滑杠等31种新工具。木轨滑杠是在辽东木
轨双滑杠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坡度7~25度,线路长度一般在500米左右,地形坡
度合适的可达1000多米。木轨道用直径18~24厘米树干通直的原条做成,两根木滑杠平行横
摆在木轨道上,把滑杠栓在木轨上,然后装木材,用大绳捆好,每趟载量4立方米左右,一个
班可集材40立方米。采、集、归综合劳动组织30~32人,每个工日的综合劳动生产率1~1.
2立方米,每立方米成本为3~7元。
1961年,黑龙江省林业厅颁发的《林业安全技术规程》中对新工具集材规定了40条,主
要内容是:凡依靠滑动、滚动式集材的,在其下坡终点处必须设置危险标志,并须规定上下
联系信号与联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