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场是伐区木材生产最后生产工序归楞和装车的场地。集下来的木材,经过归楞储存或
直接装车(推河)运往贮木场。以其所在位置分:山楞、中楞。按运材方式分:推河楞场、
汽运楞场、森运楞场。1950年以前楞场都是原木大楞场,季节性生产。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从
1955年开始把实行木材流水作业的楞场称为装车场。1957年开始在中楞储存原条。1958年末
山、中楞结存原条149国2立方米,占结存总量的3.5%。见表3—29。1951~1966年随着集材
、归、装机械化的发展,楞场作业逐渐由人力向机械、原木向原条、季节向常年发展。东北
林业总局各林业局到1966年机械集材比重达83.4%,其中95%是原条。楞场大部分变成装车场
,实行原条流水作业。在实行运输原条前,集下来的原条在楞场造材、归楞。1967~1985年
间,归楞方式基本无变化。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基本上是原条流水作业,中楞结存量比较少
。见表3—30。
一、楞场修建
楞场(装车场)的修建质量和面积大小根据集材、存材量、装车方法和作业方式而定。
1963年东北林业总局颁布《伐区调查生产工艺设计试行规程》,1980年林业部颁发《东北、
内蒙古林区企业采伐、营林调查设计规程》,规定:楞场要选设在到材较集中、集材距离最
短、经济上最合理的地方。楞场面积:畜力集材、人力装车、季节性作业的,一般是每吞吐
1立方米原木、清归的修3平方米楞场,半清归或混装下运的修1.5~2平方米楞场。机械集材
、装车的装车场,一般吞吐量在3000立方米左右,其面积如表3—31。
二、楞场管理
1946~1985年,楞场管理概括起来有4种形式:1.“把头”包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在人力原木作业时期,楞场由“把头”承包,负责木材的归楞、装车和保管。2.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中楞管理所,系森工局的基层单位。配备管理人员,加强中楞管理。3.
实行原条流水作业后,楞场归林场管理,装车场均归林场工段管理。4.楞场双层管理,凡是
稍大的储备楞场,由林场负责集材、归楞,然后交运输单位装车外运。上述机构形式除第1种
外,后3种到80年代都还存在,但大多数楞场归林场管理。
50~60年代初,楞场生产主要是原木,实行清归和半清归。为了创造销售条件,林业局
每5日向林场(中楞管理所)按材种、树种下达装车指标,按计划对楞装车。1963年山河屯林
业局开始建立楞场专责制,按楞头配备专员,负责木材从进场检验、归楞的数量和质量、防
火,到装车外运的管理工作。1980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林业总局颁发《山、中楞场管理试
行办法》,对木材检验、楞场管理、装车等作了明确规定,要求配备楞场专员,建帐立卡,
实行承包经营管理。
三、归楞与装车
木材集运到楞场后,有的直接装车(推河),有的经过归楞储存,归楞和装车为楞场的
主要作业。归装作业按方法分,有人力抬、人力拽大绳、捅勾、高站台、绞盘机架杆、缆索
、吊车、装载机等。
人力抬归装。人力抬归装工具,在1941年以前使用的是卡勾、横木(长1.4米,直径12
厘米)、小扁担(长1.2米)、绳套。横木与原木垂直,小扁担与原木平行,工人称之为“
跟腚扁担”。1941年山河屯林区改进抬木工具,把横木改成扒门(长度由1.4米缩到1.2米
),把扁担改成尖杠(长度由1.2米延长到1.6米),扒门与原木平行,尖杠与原木垂直。
几十年来都是使用这种工具抬木材。
绞盘机架杆归装。利用绞盘机作动力,通过两根架杆、爬杠和绳索,把木材拖到楞前或
车前,然后吊起归上楞或装上车。
1952年,在中国的苏联林业专家提出用绞盘机装车,试制出单筒绞盘机,进行装车试验
。1953年带岭森工实验局开始用绞盘机装车,到1957年有16个森工局拥有绞盘机196台,占当
时26个森工局的61.5%。山河屯林业局1959年开始用绞盘机在中楞装车,到1964年全省所有
林业局都有了绞盘机。1953~1985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历年拥有绞盘机台数,如表3—32。有
电动的、有内燃机的,用于楞场归装的都是内燃机的,内燃绞盘机约占总数的50%左右(如表
3—33)。绞盘机作业台年归装量为2万立方米左右。
国家林业部、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林业总局历次颁发的《采运安全技术规程》中
,对归装作业都做了有关安全和操作技术方面的具体规定。
单(双)杆缆索归装。1963年以来在黑龙江省林区逐渐推广使用,特别是实行原条作业
以后,基本上都是使用单杆或双杆缆索归装。单杆缆索的起重量一般是3000公斤,双杆(双
线)缆索的起重量为3000~1万公斤。
1981年,开始在朗乡林业局安装双杆双索缆索。一种是与多个预装架配合用作汽车原条
预装,装车工可以进行均衡作业,汽车可随到随装,压缩等装和装车时间。另一种是用在汽
车接运换装森铁的中楞作转装设备,可以一吊一车,压缩卸车时间,提高转装效率。
装车机装车。装车机(也叫装载机、起重机)归装是机械归装作业的一种。1952年开始
先后从苏联引进克—32汽车起重机、克—51汽车起重机,从民主德国引进依发汽车起重机,
从捷克斯洛伐克引进达脱拉汽车起重机。随后我国自制Q—51型汽车起重机,也叫解放吊。1
978年开始常州林机厂先后制造3吨、5吨型号装载机,既可装原木又可装原条。1985年6月,
带岭林业实验局技术进步项目从美国引进一套12台采运设备,其中有二台美国卡特彼尔公司
制造的950胶轮鄂式装载机。表3—34为1952~1985年拥有装车机台数表。
1954年以来,用拖拉机改装做装车机。伊春林区有的实行自集自装,利用集材拖拉机的
绞盘机和两个主动轮做动力件,通过架杆和绳索进行装车。直到80年代还有这种装车方法。
1954年以来用KT—12拖拉机改装人字形架杆做起重臂,改装成移动式装车机。到1958年末有
93台KT—12拖拉机用做装车,占KT—12拖拉机总量610台的15.2%。
预装。预装就是在运材汽车未到之前,把木材装好在预装架里,汽车到后,将木材吊起
,汽车退人,一次装一车,从而缩短汽车等装和装车时间,减少劳动紧张度。在60年代曾做
过预装试验,也叫大捆装车,但没有坚持和推广使用。1977年方正林业局在西沟林场索道集
材的装车场试用预装架,原条从索道上直接卸到预装架里,不落地装上汽车。1978年带岭林
业实验局学习方正林业局经验,经过试用,全面实行预装。同年,大兴安岭林区呼中林业局
推行大捆装车经验,即原条集到装车场后,绞裹成包,一包装一车,也叫“一包装”,这种
预装方法在大兴安岭林区推广使用。1980年上甘岭林业局学习带岭林业实验局预装经验,结
合该局实际情况,经过试点,实行原条、枝丫双预装,提高了汽车运输效率。1980年与1979
年比,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完成同等任务,使用汽车由15台减到12台。1985年,朗乡林业
局搞高效汽车试点,在装车工序采用了预装工艺,经过2年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预
装架的结构上有创造性的改进。
楞场照明。随着机械化常年流水作业的发展,楞场实行昼夜装车,配备了照明设备。19
55年首次从匈牙利进口3台1.5千瓦小型发电机,配备在东京城林业局北湖头中楞发电照明。
后来,林区采用了柳州机械厂等单位制造的2千瓦小型发电机。
1972年穆棱林业局学习八面通林业局经验,开始试用2105装车绞盘机带发电机照明,解
决了楞场夜间装车照明不足问题,一直到1985年还坚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