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兴安岭林管局生产通讯
从1964年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会战起,全区的通讯建设即按总体开发规划和设计要求,与
其它建设同步进行。初期是建设有线通讯,通讯线路沿着林区公路架设架空线路。林管局与
各林业局,林业局与各林场间用有线电话进行生产指挥和信息传递。各林场与工段间的通讯
线路采用临时被复线挂设。70年代后部分林业局对通讯线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装设较为先
进的载波通讯设备。阿木尔、图强、十八站林业局用自动拨号通讯设备替代了共电电话,实
现局与林场间通讯自动化,提高了通讯容量和效能,方便了调度指挥和公务联络。1981年,
用10余万元经费购进宝鸡烽火无线电厂产的XO—132型电台,应用于林场至工段(综合作业组
)的通讯。经呼中林业局5年试用效果良好,各林业局普遍应用。1985年又购进高速传真机,
部分林业局、场之间的传真通讯形成网络。林管局和林业局引进“微机”处理日常较繁杂的
年、季、月、日调度统计、计算工作。1981年林管局统一部署,在进行调度机构调整的同时
,加强通讯管理,在林管局总调度室内设立通讯科。各林业局也组建通讯科;各林场设置通
讯股;工段配备专人负责通讯工作。使全管局以木材生产为主的通讯工作走向集中统一管理
的轨道。为此,建立健全一系列通讯管理规章制度,对机构设置、设备选型、通讯设备质量
技术标准、维修养护、检查评比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全管局共有通讯专业人员562人(其中
无线专业人员251人)。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木材生产通讯经过20余年的建设,已具相当规模。据1985年统计,
全区局与林场间的通讯线路1404杆公里,用于木材生产的无线电台561部,伐区无线通讯覆盖
率达80%以上,部分林业局达100%,基本实现局通场、场通段、段通作业组的通讯网络要求。
生产指挥手段、各级调度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所改善和提高,信息传递加快,对发展木材生产
和林业各项建设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