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合板是将木段旋切成单板,经胶合压制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黑龙江林区以
1924年葛瓦里斯基林业公司胶合板厂成立最早。厂内有德国和美国设备,含旋切机、冷压机
和干燥机等。专门生产用于烟叶、茶叶、食糖及橡胶产品的包装箱板,不仅行销关内外,还
出口日本、英国和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家胶合板厂改名为松江胶合板厂,是黑龙
江解放后最先生产胶合板的工厂。
黑龙江省林业系统的胶合板生产主要以椴木为原料,50年代开始部分利用桦木,60年代
又大量使用水曲柳。80年代这3个树种已成为黑龙江省胶合板生产的主要树种,其它树种如山
杨、柞、榆等也使用,但所占比重不大。椴木和水曲柳胶合板50年代中期出口到西欧、中东
、非洲、大洋洲、东南亚及中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口量最多时占当年产量的1/3。目
前省林业系统不仅生产用于建筑、家具和车辆制造的普通胶合板,也能生产用于航空和船舶
等特种胶合板。
1952~1985年,黑龙江省林区胶合板工业从1个小厂发展到42个厂,生产能力从4100立方
米扩大到19万立方米。由不耐潮的Ⅳ类豆蛋白胶合板转升为耐气候的I类酚醛胶合板。销售区
域由国内各省市拓宽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发展总趋势中1978年是个转折点。19
78年前的27年,胶合板生产是从小厂向大厂发展,而以大厂为主;1978年以后的7年则是大厂
与小厂同时发展,而以小厂发展迅速。1950年3月国家为改变木材加工的制材单一化和加深综
合利用木材的程度,决定扩建旧胶合板厂和建新厂。同年,东北森工总局化工处香坊木材加
工厂筹建处成立。1952年7月在哈尔滨建成当时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香坊木材加工厂胶合板车
间,年生产能力9000立方米。1953年5月27日生产出全省建国后第一张冷压干酪素胶合板。1
958年松江胶合板厂扩建,生产能力达1.1万立方米,产量由1952年的4600立方米增至12210
立方米。同年,绥化木材加工厂年生产能力为1万立方米的胶合板车间破土动工,1959年试生
产,1960年生产胶合板76l立方米。至此,松江、香坊和绥化厂就成为黑龙江省3大胶合板骨
干厂。1960年3大厂的年生产能力为3万立方米,实际产量35903立方米。经过改造1965年香坊
木材综合加工厂生产能力由9000立方米增到1.5万立方米;1970年松江胶合板厂的生产能力
扩大到13200立方米;1978年绥化木材综合加工厂也超过原有能力,产量达到1.1万立方米。
“文化大革命”期间胶合板产量下降,最低点是1968年的22008立方米,仅为生产能力的59%
。“文化大革命”以后,逐渐回升,1978年升到39958立方米,为全国胶合板产量的16%。这
个阶段(1952~1978年)胶合板的生产有序,3个大厂稳步发展。1978年以后很多森工林业局
为了安排待业青年和搞活经济,自筹资金,竞相建起一批小胶合板厂。这类小胶合板厂1979
年到1980年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系统的林业局建了4个,黑龙江省林业厅系统建了3个。1982~
1983年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建了3个,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系统猛增了19个,直至1985年还建了
5个。全省共上了39个小胶合板厂,其中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系统33个,黑龙江省林业厅系统和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各3个。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系统中伊春林区15个,牡丹江林区8个,松花
江林区5个,合江林区4个,带岭实验局1个。全省39个小厂组成的群体没列入国家计划,虽然
产量与3个大厂相当,能为黑龙江省增加近1倍的胶合板产量,但原料供应却无正常渠道,严
重冲击了大厂。1980年以后3大厂全面技术改造,生产能力由3.7万立方米扩大到6.5万立方
米,原料更为紧缺。这个阶段(1979~1985年)小胶合板群体的生产无序,发展过热,出现
了以小挤大的现象。
1.生产技术
黑龙江省林业胶合板生产技术,经数10年努力有很大提高。大厂基本上实现机械化、连
续化和部分单机自动化。林业小厂相当部分也实现了机械化,手工劳动比重日益减少,但整
体水平不高。
工艺方面,胶合板生产工艺变化较多,主要随胶种和树种不同而异。胶是胶合板的主要
原料。黑龙江省制造胶合板曾使用的胶种有豆胶、血胶、尿醛胶和酚醛胶4种,豆胶用了41年
(1924~1965年),血胶用了27年(l953~1980年),尿醛和酚醛胶用了26年(1959~1985
年)。其间豆胶血胶共存,使用了12年(1953~1965年);血胶与尿醛、酚醛胶并用21年(
1959~1980年);豆胶与尿醛、酚醛胶同时使用了6年(1959~1965年)。以后豆胶、血胶逐
渐为尿醛和酚醛胶所替代。
胶合板制造工艺有湿热法工艺、干热法工艺和干冷法工艺。湿是指胶合时用的单板是湿
的;干是指单板是干的;冷是指冷压胶合;热是指热压胶合。工艺与胶种有关,湿热法适用
血胶;干热法普遍使用尿醛胶和酚醛胶;而干冷法则常用豆胶、干酪素胶和冷压尿醛胶。树
种与工艺也有关,椴木夏季可以不蒸煮,工艺中少一道木段热处理;水曲柳冬夏都要蒸煮,
多一道工艺;落叶松有树脂,必须增加脱脂工艺。
湿热法(湿单板热压)工艺,是指木段旋制湿单板后不经干燥,立即送热压机胶合的工
艺。因单板的含水率高,压制成的板坯还需干燥。这种工艺的长处是木材利用率高,工序少
、设备不多;缺点是容易产生翘曲、裂纹和鼓包等加工缺陷。工艺流程为:原木锯截、木段
热处理、木段剥皮、木段定中心、单板旋切、单板剪切、单板涂胶、配成板坯、送热压机胶
压成合板,卸下冷却并干燥,再经锯边、磨光(刮光)、选分、修补、然后包装入库。
干冷法(干单板冷压)工艺,是指旋切机旋出湿单板后,经干燥机干燥,再涂上胶,在
室温条件下通过冷压机胶合的工艺。工艺流程与湿热法的区别是单板先干燥后剪切,板坯冷
压后要经干燥。这种工艺的长处是不必添置热压机,省去供热系统,投资不大;短处是工效
低、耗胶量大。
干热法(干单板热压)工艺,是指湿单板干燥后涂胶在热压机中胶合的工艺。干热法工
艺的特点也是先将湿单板干燥后再剪切;如用尿醛胶或酚醛胶,还需预压和荒修,然后热压
。干热法适用于各种胶。其长处是胶合时间短,工效高,产品质量好,已成为主要的生产工
艺,为各厂普遍采用。其短处主要是工艺复杂,占用设备多,木材利用率低于湿热法工艺。
工艺流程为:原木锯截、热处理、剥皮、定中心、旋切、单板干燥、剪切、单板加工(修补
、齐边、胶拼)、涂胶、组坯、预压、荒修、热压、冷却、锯边、磨光、选分、修补、包装
、入库。
1924~1985年,黑龙江林区各胶合板厂先后均采用过上述3种生产工艺。1924~1958年主
要以豆血胶干冷法和湿热法工艺为主。1959~1980年3种工艺并存,湿热法工艺上升到主位,
干热法工艺和干冷法工艺处于宾位。1981~1985年全省各胶合板厂点全部采用尿醛胶干热法
工艺,豆血胶的干冷法和湿热法工艺已不用。
1961年以来,胶合板的生产工艺相对稳定,除因胶种3次变化而变化外,其它变化不多。
近年由于胶合板原料日趋紧张,为了珍惜原木扩大了胶合板用材树种,并改变了胶合板结构
。树种由椴木、水曲柳和桦木老三样扩大到杨榆等多种;结构由同厚度单板改为薄表板、厚
芯板,而且表板用椴木和水曲柳,芯板用其它树种。因为树种和单板厚度的改变,与之有关
的热处理,旋切和热压等工艺也相应改变。此外还实现了芯板整张化、快速胶合等新工艺。
1959~1960年,香坊木材综合加工厂受国家林业部委托,生产出航空胶合板和船舶胶合
板,属特种高级胶合板,工艺也有所不同。航空胶合板使用的树种在黑龙江省林业生产是使
用桦木,由始至终整个生产过程与生产普通胶合板相似,工艺要求严格。制造特点是不用液
体胶,用预先制成的热固性酚醛树脂胶膜。木段质量上等,旋切分粗旋和精旋,单板选自精
旋木段最优质部分,而且极薄,0.8毫米以下;要求精工细作。
船舶胶合板也用桦木、色木等材质致密的树种。特点是具有高耐水性能;各层单板厚度
不得超过1.5毫米,用高精度旋切机旋制;表板浸渍或涂布醇溶性酚醛胶以防水,芯板涂水
溶性酚醛胶作粘合剂;用较高的压力经热压胶合而成,生产的船舶板长度不足时还要搭接再
热压。
胶合板的生产设备主要有旋切机、单板干燥机、单板剪切机、胶拼机、涂胶机、热压机
、磨光机和锯边机。大厂生产较早,设备有日伪遗留的、东欧制造的、日本战后生产的;小
厂设备全是国产和自制的。大厂的设备大都陈旧落后,精度下降。日伪遗留设备是30年代产
品,日本战后设备也是50年代产品,东欧的设备不适合黑龙江省林情。多年来虽有所改进,
但都是小改小革,不适应生产要求,亟需彻底改造。林区小厂所用的国产设备质量不稳定,
也需改进。根据林业部1980年挖潜改革会议的安排,香坊、松江和绥化3大胶合板厂共投资7
18万元进行了填平补齐,配套成线的技术改造。新增加和更替的国产设备17种74台均由林业
部林机公司供货,由于供应的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影响改造。此外,各工厂还通过不
同渠道,分别引进部分设备促进了生产,但也不配套。
从全局看,改造基本达到配套成线,实现“三化”的目的。因为使用喷气式横向网带干
燥机,实现了旋切—干燥—剪切连续化;因为使用多层热压机,实现了涂胶、预压、热压连
续化;也因使用横拼机,芯板实现了整张化。车间其它条件也得到改善,改进和增设了通风
除尘管道,内部运输也叉车化,木芯废材以前是人抱车拉,现在实现了机械化,安装了自制
的地上和地下皮带运输机。
通过改造,3大胶合板厂的生产能力都有所提高。松江胶合板厂和绥化木材综合加工厂分
别由13200立方米和1万立方米提高到2万立方米,香坊木材综合加工厂由1.5万立方米上升到
2.5万立方米,3厂由38200立方米扩大到65000立方米,扩大了26800立方米。截至1985年黑
龙江省林业忧处胶合板生产厂点共拥有设备2338台,其中黑龙江省森工总局2270台、黑龙江
省林业厅33台、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35台。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中3个大胶合板厂366台,林区
小厂1904台,整体设备处于60、70年代水平,大部分设备属60年代水平,部分引进设备属70
年代水平,这部分设备含1978年安装的芬兰劳泰公司的N4VKKT104/L75型旋切机,1981年投
产的日本北川VH8761型及山东HE2—600型30层热压机,以及1979年使用的日本名南WSD(5’
)型砂光机及NUYAEC—4型横拼机。
2.产品产量
黑龙江省林业系统生产普通胶合板,也生产过特种胶合板。普通胶合板是椴木,水曲柳
和桦木尿醛或酚醛胶合板,主要幅面为1220×1830,厚3.5及6毫米、3层或5层。一般用于包
装、船舶装修、家具、车辆及电器外壳制作。特种胶合板是桦木酚醛航空胶合板、船舶胶合
板和木材层积塑料。1958年前我国不能制造航空胶合板和船舶胶合板,依靠芬兰和苏联进口
。应工程兵器材部等单位之急需,1957年4月香坊木材加工厂试制成功,从10月小批量生产,
1958年正式生产,第一批航空胶合板的产量是7立方米,船舶胶合板47立方米。为国产直升飞
机、滑翔机和登陆艇的问世立下功劳。木材层积塑料也曾小批量生产,供各大水电站作闸门
配件用。桦木胶合板是黑龙江特产,产量为全国之冠。
1952年黑龙江林业系统胶合板产量4658立方米,1953年9527立方米,1957年21567立方米
。1953~1957年的5年产量是节节上升,年增3000立方米左右。1958年产量29567立方米,为
1957年的137%。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工人还坚持生产岗位,产量未受影响,反而增
长5000立方米达42248立方米。以后12年元气大伤,产量滑坡谷底到22008立方米,仅为1966
年的52%,直到1979年才持平。1982年开始林区小胶合板厂如雨后春笋,产量成倍增加,198
5年占黑龙江省林业系统胶合板产量的49.5%,相当于3大胶合板厂的产量(50.5%)。但39
个小厂的总设计能力却大于大厂近一倍,大厂生产能力发挥91.3%,而林业小厂只发挥52%。
大厂厂均生产能力为21667立方米,厂均产量为19792立方米,小厂厂均能力为3361立方米,
厂均产量为1741立方米。
1985年黑龙江省林业系统共有大小胶合板厂42家,年产量近12万立方米。职工计18607名
。
1955年黑龙江省松江胶合板厂和香坊木材加工厂首次出口椴木血胶胶合板。1967年绥化
木材综合加工厂生产的胶合板也曾出口。自1955~1985年3大胶合板厂共出口椴木血胶和尿醛
胶合板135549立方米,其中松江65137立方米,香坊52566立方米、绥化17846立方米。
椴木胶合板色泽素雅,深受国际市场欢迎,享有“象牙板”美誉。出口国家及地区有日
本、新加坡、泰国、英国、法国、伊拉克、埃及、加拿大、古巴、澳大利亚、南朝鲜和香港
。国内销售网点有各部队,各军工厂,各省国防工办物资公司,各电子工业局供销公司,各
省市物资供应站,各省市木材公司等300余处。
3.产品质量
松江胶合板厂生产最早,产品质量屡创佳绩。50年代在全国胶合板同行业厂际竞赛中连
续多年名列前茅,成为全国同行业学习的榜样。60年代初产品质量仍高居榜首,“文化大革
命”结束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所生产的双象
牌椴木尿醛胶合板1979~1984年连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林业部优质产
品,1985年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获金牌奖。所生产的双象牌水曲柳尿醛胶合板1980年获黑龙
江省优质产品称号,1981~1985年又获银牌奖,也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1979年香坊木材综
合加工厂在3大胶合板厂中率先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贯彻《优质产品标准法》、《
优质产品操作法》和《优质产品考核法》,并以此为内容开展创优质产品劳动竞赛,同时还
组织质量攻关小组和质量管理小组。通过这些活动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所生产的江帆牌椴木
尿醛胶合板1979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和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2年又被评为林业部优质产品。
江帆牌桦木酚醛胶合板1980年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1983年评为林业部优质产品,19
84年又获国家银牌奖、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绥化木材综合加工厂也注重产品质量。1985年
松叶牌椴木尿醛胶合板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林区小胶合板厂在3大厂的技术扶助下质量
管理日益进步,不少小厂的产品质量逐步接近大厂水平。1985年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绥
棱林业局木材加工厂的胶合板也评上了黑龙江省优质产品。至此,全省胶合板产品创优质名
牌有7种,金牌国优1种、银牌国优2种、部优1种、省优3种。
1965年前,胶合板行业执行企业标准和林业部标准,1966~1985年执行国家标准(GB73
8—65、GB738—75)。胶合板的质量按国家标准分成3等。一般以合格率1、2等及1等品率来
表示。3大胶合板厂最早有等级率记录的是松江厂,1957年即已将产品分等。香坊厂1962年,
绥化厂1963年才分等。见表4—11。
1985年8月,黑龙江省人造板质量检测站对松花江林管局4个小胶合板厂进行抽查,合格
率在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