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林产化工
林产化学工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化学加工工业。1922年(民国11年),俄商继办林
场和制材厂之后,在滨绥线石头河子建立木材干馏厂。1927年(民国16年)11月,俄商葛瓦
里斯基林业公司在牙不洛尼(今亚布力)制材厂增设栲胶和树汁车间。1931年(民国二十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资本家随之到东北开办造纸厂。1936年日商在苇河及亚布力各建
一松根油厂。1938年伪满洲纸浆株式会社在牡丹江建立制浆造纸厂。1941~1944年间,日伪
在东北建立12座松根油厂,其中黑龙江地区5座,生产能力共为1585吨,占全东北4885吨的3
2%。东北解放后5个松根油厂尚剩苇河、亚布力和亮河3个。1954年这3个厂合并为苇河化工厂
。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期间,黑龙江林区兴建了铁力木材干馏厂和南岔
木材水解厂。1965年在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建立浆粕车间,1969年在柴河创建中国林业系
统第一座纸板厂,年生产能力为2万吨。在此之前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以及伊东、柴河林业局
也自筹资金兴办一批中小型木材干馏和制浆造纸厂。1958~1961年间为响应黑龙江省政府和
国家林业部的号召,发展以林化为主的木材综合利用,采用土法上马、先土后洋、土洋结合
的方法,上了一批小松香、小干馏、小松焦油和小木炭厂点,后因质量太差不过关而逐步下
马。
1970年,上甘岭林业局贮木加工厂添设一个活性炭车间,铁力木材干馏厂局部减产后又
决定转产,南岔木材水解厂的酒精车间1974年前的产量仅达设计能力的10%,酵母车间不能投
产;柴河纸板厂建厂10年尚未试车,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浆粕车间长期亏损。1970年在全
国计划会议上,国家为增加造纸原料,建议利用林区造材剩余物制浆造纸。之后,在全国林
区小纸浆厂建设会议的鼓舞下,桦南、东京城和塔河等林业局有22个小纸浆厂同时上马,后
因设备等条件限制大部分停产,小部分合并转产纸张。1976年后黑龙江省林化部门,认真执
行党和国家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调整产品结构,并改革工艺技术,推
出许多新产品,老产品的质量也明显提高。1977年南岔木材水解厂酒精年产量突破2000吨,
酵母车间的酵母年产量达360吨。1978年柴河纸板厂正式投产,铁力干馏厂则保留活性炭车间
,新增年产1.5万吨甲醛和7000吨尿醛胶的生产线,并生产39种中成药,年创产值1500万元
,仅此项就占黑龙江省中成药生产总值的1/5。1982年牡丹江木材综合加工厂研制浆粕的二
次加工品纤维素粉,1983年研制成功,1984年建成年产100吨的微晶纤维素车间。黑龙江林区
林化产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松根油等一、两种,到1985年增加到酒精、甲醛等18种,
生产厂点由3处发展到38处,其中纸浆3处,纸张7处,纸板5处,木炭12处,活性炭3处,浆粕
、纤维素、酒精、酵母、甲醛、尿醛胶、松根油和脚气水各1处。1985年黑龙江省林业38处林
化厂点中,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系统有25处,黑龙江省林业厅系统有木炭11处,大兴安岭林业
管理局系统有造纸厂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