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

  一、七星砬子自然保护区
    七星砬子保护区是以保护东北虎为主要目的的保护区。黑龙江省是东北虎的故乡,在历 史上全省林区均有分布,但据1976年全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合江地区的七星砬子一带有东 北虎9只,1982年调查只剩5只,已达濒危绝种的边缘。为此,1980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此保护区,重点是保护东北虎。
    七星砬子自然保护区位于桦南、集贤两县和双鸭山市交界处,其范围,包括集贤县七星 林场6个林班;桦南县五七林场17个林班;桦南林业局先锋林场69个林班;双鸭山市岭西林场 17个林班;羊鼻子林场13个林班;双鸭山林业局岭东林场27个林班,总面积为49.5万亩,其 中天然林31.5万亩,木材蓄积量265万立方米。
    保护区内群山绵延,山峰重叠,怪石丛生,主峰七星砬子山海拔高854米。山间有安邦河 、七星河、八虎力河和许多小溪,常年流水,交通闭塞,属深山区。全区生长着茂密的天然 林,部分尚为原始状态,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树种以柞山杨、白桦、椴、榆、水曲柳、黄柀 椤为主,间有红松、沙松、鱼鳞松等。草本植物有大叶樟、小叶樟、芦苇、莎草等。由于林 草丰盛,地境幽僻,具有野生动物栖息的良好条件,所以除东北虎外,还有野生动物150余种 ,其中珍贵动物有马鹿、东北豹、猞猁、白鼬、紫貂等。经济动物有野猪、黑熊、狐狸、狍 子、黄鼬等。鸟类有鹰、鸮、鸳鸯、雁、野鸡、啄木鸟等。
    七星砬子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一直由合江行政公署(后改佳木斯市人民政府)代管, 具体工作由行署林业局(后改佳木斯市林业局)负责。下设两个管理站,一个在桦南县五七 林场,一个在集贤县七星林场,由林场兼管。这两个林场所辖的保护区内,在东北虎和其它 珍贵动物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补充饲料和食盐,对野生动物起到保护饲养作用。但在桦南、 双鸭山林业局和双鸭山市林业局所辖林场,由于年年有木材生产任务的压力,未能很好保护 森林,仅1981年桦南、双鸭山林业局和双鸭山市林业局在保护区内的五个施业区就采伐木材 5.9万立方米,同时这些单位反映,“省政府批准建立七星砬子自然保护区叫我们停止采伐 ,但林场的生产任务怎么解决?林场和生产工段迁出保护区,搬迁所需经费又怎么解决?这 些根本问题没有明确说法,所以我们不能停止生产和搬迁”。生产与保护出现矛盾,时至19 85年依然如故。
    二、呼中自然保护区
    呼中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保护区,是全国北部最大的寒温带原始落叶松生态型自然保护 区,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但无人员编制,由呼中林业局代管理。该保护区位于大兴安 岭地区呼中区的西部,东北与呼中林业局接壤,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汉马自然保护区和阿 龙山、甘河林业局毗邻,总面积291万亩,是黑龙江主要支流呼玛河的发源地。主要保护对象 是寒温带针叶林和貂熊、驼鹿等野生动物。
    呼中自然保护区生长着典型的寒温带植被,大兴安岭的各种模式林型及森林垂直分布和 演替规律都反映得十分清楚,对研究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它将成 为大兴安岭的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
    呼中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植被单纯,林层分明。主要优势树种为落叶松和樟子松,常形 成大面积纯林;阔叶树主要有白桦、黑桦、杨、柳等;在山顶地势较高处有成片的偃松生长 ;林下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杜鹃花科的红果越橘、杜香、细叶杜鹃等;草木植物则以沙草 科的苔草、禾本科的大、小叶樟为主。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草地,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隐蔽条 件,为各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后代提供了极好的环境。由于天气寒冷,有很多动物都是寒温 带动物的典型代表种。常见的兽类,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马鹿、驼鹿、麝、猞猁、貂熊等珍 贵动物,还有大量的雪兔、棕熊、野猪、白鼬、银鼠和雷鸟、飞龙等。其中鹿科动物驼鹿是 鹿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2米左右,体重500多公斤;麝是一种体形最小的鹿科动物,体 重仅8~13公斤。貂熊原是生活在更北的动物,有“北极动物”之称,近年才南移到大兴安岭 北部地带,数量逐年增多。有些动物如雪兔、白鼬、银鼠、雷鸟,每到冬季全身毛色为白, 与茫茫雪地融为一色,起“防敌”自卫作用。
    三、黑龙宫自然保护区
    黑龙宫自然保护区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的。该保护区位于尚志县辖区内,受尚志县人 民政府领导,具体工作由县林业局和县科委负责。保护区办公室和黑龙宫国营林场合署办公 ,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以保护林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为主要对象。
    黑龙宫自然保护区座落在尚志县北部,北与宾县的三合店沟顶端接壤,西与阿城县王耍 钱沟东坡山脊相连,南与黑龙宫乡翻身沟北山脊相接,东与哈蟆塘西山相连,总面积5.4万 亩。区内山峦起伏,溪沟纵横,地形复杂,森林与溪流交错分布,水草丰盛,是一个典型盆 地,适于林蛙越冬、产卵、孵化。这里林蛙密度很大,数量很多,是黑龙江省林蛙栖息繁殖 的主要基地,素有“蛤蟆塘”之称。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在海拨500米以上以杨、桦为主,其次是榆树、水曲柳、胡桃楸 和椴树等,下木以白丁香、胡榛子、珍珠梅、绣线菊等为主。500米以下属薪炭林带。草本药 用植物有刺五加、细辛、百合、人参等。蕨菜、苔藓、真菌均有分布。野生动物有黑熊、野 猪、狍子、马鹿、紫貂等。鸟类有啄木鸟、伯劳、猫头鹰、四声杜鹃等。两栖类有林蛙和雨 蛙,林蛙的天敌是野鸡、蛇、黄鼠狼等。
    林蛙同飞龙、熊掌、猴头蘑,被誉为“黑龙江四山珍”。肉食随季节变化,味道各异。 春季经过冬眠,腹内净空,宜煎炸;秋季个大体肥,富含脂肪;冬眠期肉素血清,尤为珍贵 。雌性腹内有脂肪状物质,叫哈什蟆油或田鸡油,含蛋白质、脂肪、糖分和人类所需的多种 维生素及各种激素。干燥体和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中临床上用为养阴药。黑龙江省生产的蛤 什蟆油和酿制的雪蛤大补酒畅销国际市场。
    四、山河自然保护区
    山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城市境内,阿城市山河国营林场管辖的葫芦头沟、四道河子、小 郝沟、三道河子四处蛤蟆塘以及附近的沼泽和林地等划定为保护区范围,面积1.3万亩。东 部地势较高,西部逐渐平缓,属东北山地低山丘陵区。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受阿城市 林业局领导,山河林场代管,保护对象为林蛙。保护区是一个典型的盆地,泉水资源丰富, 四处蛤蟆塘有广阔水面,岸边沼泽地生长着丰盛的大、小叶樟,是林蛙产卵、孵化的极好场 所。保护区的次生林以杨、桦为主,其次为水曲柳、胡桃楸和椴树。林草是林蛙变态、栖息 的隐蔽场所。保护区内有两条泉水汇集的小河,常年不竭,两岸的河床、塔头及泡内是林蛙 越冬之地。区内林蛙的主要天敌有野鸡、蛇、黄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