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防护林隶属于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位于松嫩平原,北靠大兴安
岭,南与吉林省毗邻,东接张广才岭,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
45°08′~48°58′,东经122°24′~128°19′。行政范围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
、肇源、甘南、安达、绥化、肇东、阿城、呼兰、双城、巴彦、宾县、肇州、海伦、望奎、
明水、青冈、兰西、泰来、龙江、林甸、富裕、讷河、依安、克山、克东、拜泉和杜尔伯特
蒙古族自治县等29个市县,所辖乡镇553个。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地区总土地面积10.4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22.9%。
一、防护林规划
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建设防护林体系工程。黑
龙江省原防护林21县(市)纳入建设工程之中,1981年又把海伦、望奎、绥化、巴彦、呼兰
、嫩江、北安7县纳入建设范围。同年在富裕县进行工程规划试点,全省共纳入“三北”的2
9个市县技术人员参加,通过培训,实做试点后,全面铺开。1984年对“三北”的29个市县防
护林体系建设做了二期工程规划。该规划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1982〕l49号文件批转国家
计委《关于制订长期计划的通知》和林业部〔1983〕892号文件批转“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二期工程规划任务的报告》,以及1984年2月国家林业部在呼
和浩特市召开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会议精神进行的。黑龙江省长陈雷在
全省绿化工作会议上作了部署,副省长王连铮亲自过问规划工作,省绿化委员会下发《关于
全面开展“三北”防护林第二期工程规划的通知》。并成立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二期工
程规划办公室,聘请科研、教学、生产部门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各市县都成立以主管
书记、县长为组长,吸收农、林、水、畜、土地、区划等部门领导参加的二期工程规划领导
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乡、村的领导同志也都亲自参加规划,领导规划。为统一技术标
准,分两级进行训练试点,由省统一组织分别在泰来、拜泉、安达三县举办规划训练班,培
训3421名骨干力量。各市县训练3698名规划人员,共组织532个规划组,动员17412人参加规
划。此规划提交的主要成果有: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二期工程规划总说明书,黑
龙江省“三北”防护林第一期工程现状图,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二期工程规划图
,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二期规划统计表,骨干工程项目表,投资概算及效益估算
,造林典型设计图表和说明书。
二、防护林营造
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地区的29个县(市)除龙江、讷河、克山、克东、海伦、巴彦
、宾县、阿城等丘陵、半山区具有一些次生林外,平原地区基本无林。
1978~1980年,即“三北”一期工程建设初期,年造林保存面积50至60万亩,但突出农
防林建设这个重点不够,农防林占造林保存面积的16.4%,而用材林、薪炭林等占总造林保
存面积70%。
1981~1982年,即一期工程建设的中期,造林的重点有所转移,工作抓法也有所改变,
建设步伐加快,这两年的造林保存面积217万亩,相当于前3年的171%,农防林造林面积20.
24万亩,造林成活率二年平均达到64.3%,保存率达到76.9%。虽然造林面积、质量提高了
,但有的县农田防护林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大多是“沿着路边走,围着地头转,就是不进
田”。
1983年,在国家林业部“三北”局召开的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建设吉
林省现场会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旱地农业生产肇州现场会议的推动下,黑龙江
省“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坚持个体、集体、国家造林,以防护林
建设为主,多林种结合,带网片结合,造封管结合的方针,1983年至1985年,3年全区共造林
保存面积752.2万亩,相当于前5年造林保存面积的219%,其中农田防护林222.3万亩,占总
造林保存面积的29.6%,相当于建国以来至1982年农防林造林保存面积244%,造林3年平均成
活率85.4%,面积保存率达到95.4%,是历史最好水平。“三北”一期工程建设从1978年到
1985年的8年间,造林保存面积1095.2万亩,是国家下达600万亩任务的182%,8年造林平均
成活率为69.8%,保存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