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森林抚育站

  1950年秋,黑龙江省在旧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建立3个森林抚育站,即绥棱县六棵松、海 伦县老公司和通北县么站森林抚育站;松江省在伊春县建立带岭森林抚育站。
    1951年,黑龙江省又建立铁力县神树、鸡岭森林抚育站、嫩江县中央站森林抚育站和庆 安县向阳山森林抚育站;松江省又建立宁安县镜泊湖、五常县三人班、阿城县中和、通河县 西北河森林抚育站;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的五道库、乌敏河、翠峦、南岔和双子河分局,建 立大桥、第四、、第五、第六、石头河、西营、屏山、档石河、么河、南山、双子河柳树森 林抚育站。是年,黑龙江地区共有24个森林抚育站,其中黑龙江省市县林业7个;松江省市县 林业5个;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12个。
    1952年,黑龙江省建立铁力县田升、德都县五大连池、绥棱县黑葳子、通北县板门店、 嫩江县马场、嫩江县落马湖、嫩江县四十里河、逊克县奇克、呼玛县金山森林抚育站;松江 省建立汤原县浩良河、海林县横道河子、海林县三道关、宁安县老松岭、宁安县尔站、穆棱 县凤月桥、桦川县驼腰子、林口县新城镇、密山县黑台子、尚志县亮河、东宁县白头山、延 寿县中和屯、五常县牦牛河、勃利县通天沟、集贤县福利屯、依兰县达良河、宾县大泉子、 阿城县平山、通河县浓河、木兰县三合屯、方正县大罗密、鹤岗市宝泉岭森林抚育站;黑龙 江地区的龙江森林工业管理局在铁力、绥棱、通北等森工分局建立18个森林抚育站。是年, 黑龙江林业共有72个森林抚育站,其中黑龙江省市县林业16个;松江省市县林业26个;伊春 森林工业管理局12个;黑龙江森林工业管理局18个。黑龙江省和松江省分别于1951年和1952 年春,分期集中训练森林抚育站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通过学习《森林抚育站经营方案》 、林学原理、森林调查知识、森林保护、抚育和更新知识,边学习理论边进行现场实际操作 。
    1953年春夏,黑龙江省又建立嫩江县崔家坟和绥棱县扎音河森林抚育站;松江省又建立 宝清县双鸭山、尚志县冷山和通河县岔林河森林抚育站。是时,黑龙江地区共建立77个森林 抚育站,其中市县林业47个(黑龙江省18个;松江省29个);森林工业系统30个(伊春森林 工业管理局12个;黑龙江森林工业管理局(绥化)18个),见表7—1。   
    1953年8月,东北地区缺少林业生产资金投入,普遍整顿和调整林业机构与生产组织,压 缩和精简职工队伍。黑龙江地区林业将原77个森林抚育站调整为16个森林抚育站。
    森林抚育站是科级(区级)建制单位,下辖抚育工队和苗圃。市县森林抚育站,由黑龙 江和松江两省林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双重领导,正副站长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直接 任命。站长配备行政干部,副站长配备林业技术干部。黑龙江省的森林抚育站每站定编42人 ,其中管理干部15人(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各半);抚育工队27人(含2名技术员和苗圃 工人)。松江省的森林抚育站每站定编46人,其中正、副站长各1人;技术员2人;行政管理 干部9人;生产工人30人;勤杂工人3人。森林工业系统的抚育站,由所在省的林业主管部门 进行业务领导,森林抚育站内设业务、行政等管理股。
    1952~1953年黑龙江省16个森林抚育站共有职工736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64人;技术人 员144人;工人528人。松江省26个森林抚育站共有职工844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12人;技 术人员200人;工人432人。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12个森林抚育站共有职工986人(龙江森林工 业管理局编制不详)。1953年,黑龙江省18个森林抚育站共有职工814人。松江省29个森林抚 育站共有职工1090人,其中行政管理干部257人;技术人员206人;工人627人。
    1950~1953年,黑龙江地区的森林抚育站组织群众实施封山育林7155840亩;完成卫生抚 育采伐(清理林场)743280亩,其中森工系统森林抚育站完成77835亩;采集树种185.9537 万公斤(含组织群众采种);林间育苗720亩(不含森工系统森林抚育站);人工移植野生树 苗更新143661亩,其中森工企业森林抚育站15596亩;种子直播更新108027亩,其中森工森林 抚育站13427亩。
    是时,森林抚育站经营生产任务繁重,防火和卫生抚育采伐任务突出,迹地更新和幼林 抚育经营能力和财力却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