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果树、食用菌栽培

  一、果树
    果树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系统因地处高寒地带而少有种植外,其它各林业局和市、县 国营林场均有种植。1961年,山河屯林业局万宝山畜牧农场首次在林区人工大面积栽植葡萄 和果树5400株,占地35亩。有黄太平、沙果、苹果、李子4个品种。同年,上甘岭林业局于红 山镇西建果木园10亩。1969年,山河屯林业局前进林场引栽红苓果树苗1400株,各种苹果树 苗1500株,大秋果树苗100株,葡萄苗200株。东方红林场也引栽红苓果树苗800株,大秋果树 苗200株,各种苹果树苗1000株。1974年亚布力林业局引栽黄太平、大秋果、沙果、红苓果树 苗6000株,在5个林场和经营所栽植。同时将青云林场农副队列为果树园基地。黑龙江省林业 总局所属各林业局,从开始种植后的10年间,果树种植面积发展到3385亩。以后的10年间基 本上没有发展,一些基层种植单位还有减少。到1981年,果树种植面积仅剩2341亩。1983年 果树栽培开始成倍增长,到1985年,果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025亩,产果847吨。黑龙江省林 业厅所属各市、县国营林场,1981年果树种植面积2605亩,1985年已发展到4331亩,产果21 0吨。黑龙江省林区到1985年已种植果树12356亩,产果1057吨。见表8—5   
    二、黑穗醋粟
    黑穗醋粟又名黑加伦、黑豆果、紫莓。1982年以前黑龙江省林区很少种植。为了调整产 业结构,从1983年开始各林业局和市、县各国营林场大量引栽黑豆果。亚布力、苇河、双丰 、桃山、南岔、友好等林业局少者引栽百亩,多者上千亩。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所属各林 业局引栽黑豆果4966亩。1984年猛增到19544亩,产量26.5万公斤。1985年又增到28601亩, 产果35.5万公斤。种植黑豆果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有海林林业局;2000亩以上的有苇河、桃 山、穆棱林业局;1000亩以上的有柴河、东京城、林口、迎春林业局。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系 统共有黑豆果种植基地85个。
    三、食用菌
    (一)黑木耳
    1958年冬季,鹤立林业局放木耳园300亩,3年后见效益,当时商店以每公斤2.5元收购 。1969年该局又放木耳园450亩,3年后单位组织职工采收一部分,其余全被家属采收,商店 以每公斤3.50元收购。
    1973年,山河屯林业局长征林场、先锋林场人工引种栽培黑木耳成功。1976年亚布力林 业局栽培木耳0.26万段,1977年增到2.65万段,到1980年猛增到8万段。1982年苇河林业局 食用菌厂袋料栽培木耳成功。
    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黑龙江省林业厅和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都将黑木 耳作为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和拳头产品大力发展。黑龙江省森工系统从1981年的242万段,产 木耳22.5吨,到1985年发展到2665万段,产木耳765.5吨,木耳段增长10倍,产量增长33倍 ,占黑龙江省果品公司1985年全年黑木耳收购量的60%。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从1980年的4. 8万木耳段,产木耳1吨,到1985年90万段,产木耳10吨,木耳段增长18倍,产量增长9倍。见 表8—6。
    
    (二)平菇
    平菇有30多个品种,凤尾菇、榆黄蘑等均属平菇。1974年苇河林业局建立食用菌厂,引 种成功,当年地栽平菇2000平方米,产平菇2000公斤。阿城市林业局建立以蘑菇、木耳为主 的食用菌基地,年产蘑菇30吨。呼中和松岭林业局平菇发展也较快。
    (三)滑菇
    1980年,苇河林业局引种滑菇成功后制作菌块3.4万块,每块产滑菇1.5公斤,当年产 滑菇50吨。兴隆林业局白杨木林场集体经济管理站试做两种不同规格菌块各1000块:每块平 均产滑菇2.5公斤的成本为5元,收入为10元,每块利润5元;每块平均产1.5公斤滑菇的菌 块成本为2.8元,收入达6元,每块利润3.2元,利润为成本的1倍以上。穆棱、桃山、南岔 、山河屯林业局都相继栽培滑菇,制作菌块。由于没有引进保鲜技术和设备,再加上产销之 间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只能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而安排生产。
    (四)猴头蘑
    猴头蘑是黑龙江省林区名贵特产,为食用菌类中的珍品,也是著名的药材。在大小兴安 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等山林中,多数生在枯死的柞树上,也偶生于松、桦的枯立木、倒木 及活树的枯死部分上,常成对出现。从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猴头菌种人工栽培研究试验,19 75年后人工栽培略有发展。1980年以后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的松岭和呼中林业局人工栽培猴 头蘑成功。松花江林业管理局的沾河林业局,从黑河林区引进菌种人工培植2000袋,产鲜猴 头蘑19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