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红松籽采集

  红松树为黑龙江省林区的重要树种,红松种子又是林区人工更新造林的主要树种。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集红松籽一向被各级林业部门所重视。红松籽为山地树种,主要产于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完达山林区,尤以省内有“红松故乡”之称的伊春林区为集 中产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松采种一直是由黑龙江省林业厅统管直营。1955年春,黑龙 江省林业厅即统一部署全面采种,每年又临时组建采种专业队,还分别在小兴安岭的神树镇 、牡丹江市、伊春等地建立4处红松种子贮藏库,长期科学地保存红松种子。1957年,黑龙江 省林业厅给伊春采集红松种子任务20万公斤,实际到12月中旬止,调人省管种子库的纯红松 种子达90万公斤,为原计划的4.5倍。
    1960年黑龙江省林业厅成立林木种子公司,到1968年春省林业机构被“文化大革命”“ 砸乱”撤销之前,森工林区的红松种子采收一直由黑龙江省林业厅经营、贮藏、调拨。1966 年全省红松种子库存量达1091800公斤,开出调拨令运出去的松籽达966800公斤。黑龙江林区 1950~1966年红松种子采集量概况见表8—9。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松种子采集工作失去控制,由各林业局自行安排,发动 群众上山采集,有大部分红松籽被供销部门收去,还有的被贩运到全国大城市出售。改革开 放以后,红松种子被列入出口物资,为国家换取外汇。
    1970年,全省林区采集红松种子100.8万公斤,其中:合江林区14.6万公斤,伊春林区 40万公斤,牡丹江林区20万公斤,松花江林区20.2万公斤,鸡西市林区0.4万公斤,鹤岗市 林区3万公斤,双鸭山市林区2.6万公斤。
    1972年伊春林区的红星林业局红松种子大丰收,采集量达50万公斤。
    1973年,黑龙江省营林局成立(后来恢复黑龙江省林业厅),全省林木种子站开始运作 ,红松种子采集量逐渐增加,采集和收购形势开始好转。据当年统计:各市、县林业系统采 集红松种子10万公斤;森工系统采集250万公斤,其中伊春林区红松种子占90%左右。
    1974~1977年,全省林区红松采种有一个丰收年,每年采集量为200~300万公斤。全省 林区红松种子贮藏量较大的神树种子库,据统计,从1957~1985年底,共贮藏保管红松种子 119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项林业方针、政策逐渐得到落实,林木采种的工作受到各级 林业部门领导重视,职工群众及家属采种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1979至1982年是平收年分,每 年平均采集量为150~200万公斤。
    1983年,黑龙江省营林局更名为黑龙江省林业厅,恢复其“文化大革命”前机构,黑龙 江省林业厅林木种子站,经过对红松母树林种源踏查和经验总结,证明这又是个大丰收年, 全省采集红松种子达350~400万公斤,创有史以来最高记录。1984年为平收年,产量约100~ 150万公斤。
    1985年,又是丰收年,全省红松种子采集量在250~300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