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采药
黑龙江省林区生长着大量的中药材,据不完全统计有57种。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一直由省、市、县各级药材公司组织采集。主要采集的中药材有:山参、五味子
、鹿茸、刺五加、党参、黄芪等。
山参:即人参又名棒锤,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纺锤形呈圆锥状的肉质根,白净浑圆,
并且有很多分支,颇似人形。山参的药用价值很高,含有人参皂甙、挥发油、人参酸、葡萄
糖、烟酸、胆碱、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历来为医家所重视。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
痛、冠状动脉硬化、心肌营养不良、糖尿病、神经衰弱、视力减退等症,同时还具有大补元
气、养血生津、宁神益智等滋补功能。在林间自然生长的叫山参或野山参,人工栽培的叫园
参或园子参。山参生长慢,寿命达百年以上,一苗山参重量超过8两者罕见,昔日流传“7两
为参、8两为宝”的说法。1985年兴隆林业局境内挖得一苗野山参,重量1斤2两。黑龙江省林
区山参蕴藏量约500公斤,占全国的1/4。
五味子:黑龙江省出产的五味子称北五味子,俗称“山花椒”,北部和东部林区盛产,
每年霜降过后是采摘的最好时期。北五味子品质尤好,畅销国内外。1976年仅双丰林业局就
出口北五味子5万公斤,换取外汇15万美元,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1977年,国家外贸部将双
丰林业局的拉林、青林、曙光和卫林4个施业区作为外贸部五味子出口基地,基地经营面积2
1120亩。1980年,双丰林业局收购5万公斤,全部供给内销。
鹿茸:鹿的种类较多,有梅花鹿、马鹿、驯鹿等,凡雄鹿均能生鹿茸,民间素以梅花鹿
茸为上品。鹿的生活地区主要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鹿茸为东北“三宝”之一,在国
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是黑龙江省林区优势产品之一,国家已将鹿列为一二类保护动物。
刺五加:别名香五加、刺花榛棒。黑龙江省林区刺五加资源丰富,蕴藏量13000吨,但采
集利用率仅占14%左右。绥棱林业局1983年采集11吨,1984年采集80吨,1985年采集7吨。现
亟待将这一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
黄芪:又称北芪。黑龙江省林区均有分布,以大兴安岭林区所产为最多。是一种具有多
功能的中草药,药用部分是干燥根。黄芪生用可利水消肿、解毒生肌、益卫固表。多用于补
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脱、痈疽久不收口等症,是补气诸药之最。大兴安
岭林区制成“北芪茶”在国内外出售,颇受商家欢迎。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统计,1980年,采集刺五加69.8万公斤。1981年采集83.5万公斤,
1982年采集94万公斤,1983年采集63.5万公斤;采集五味子1980年48万公斤,1981年采集3
5.5万公斤,1982年采集10万公斤,1983年采集48万公斤。黑龙江省林业厅系统,1981年采
集各种药材11600公斤,1982年采集12000公斤,1983年采集37000公斤,1984年采集15715公
斤,1985年采集30625公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1985年采集平贝、黄芪1000余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