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食品加工
黑龙江省林区的食品加工,是随着职工和家属逐年增多,为了方便职工生活而陆续发展
起来的。
1955年,双子河林业局有5家只加工麻花、烧饼的糕点铺。次年,这些个体户组织成立食
品合作社,后改名双子河食品加工厂。生产逐步扩大,品种逐渐增多,除机制饼干外,还有
糕点、面包、糖果、元霄等20余种。该厂生产的大虾糖被伊春市评为市优产品。桦南林业局
商业食品加工厂先后经两次扩建,增建了糖果车间。产品由原来的7种增加到13种。产量由原
来的年产150吨提高到年产350吨,增长1倍以上。桦南林业局森铁管理处也建起面包厂,所产
的面包在森铁沿线车站和旅客列车上出售,质优价廉深受职工群众欢迎。绥棱林业局森铁处
青年管理站在张家湾农场建糕点厂2处,平均日产糕点160公斤,年总收入达62000元。张家湾
农场还建立面条加工厂,每日加工面条250公斤,年产值达31500元。
1956年双子河林业局建冰棍厂,初建时没有冷冻设备,每年春融前就组织人力到河里刨
冰储存于冰窖内,以备生产冰棍使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黑龙江省林区内的冰棍厂
发展迅速,遍及各森工林业局和市、县国营林场,产品由单一的生产冰棍,发展到生产雪糕
、冰淇淋、冰点等。绥棱林业局在义气松、五四、北股流林场和张家湾农场以及街道、贮木
场、森铁处等地建起10处冰棍厂,年产冰棍600万支,雪糕10万块,年产值达31万元。
同年,双子河林业局有小型豆腐坊2处,主要生产水豆腐和干豆腐。桦南林业局的酱菜厂
除生产酱油、醋、咸菜外,还生产水豆腐和干豆腐。此后,各森工林业局和市、县国营林场
都相继建起豆腐坊。林业局所在地的豆腐坊,原料来源由粮食部门供给,从居民供应的菜豆
中解决。加工部门不直接出售,送交商业各门市部出售,居民凭票购买。在各林场和森林经
营所等单位的豆腐坊,可以用黄豆兑换豆腐收取加工费,或用议价黄豆加工豆腐,再自行议
价出售。
1958年,南岔林业局办起林区第一个小型乳品厂,以后发展到有职工183人,厂房2500平
方米,固定资产达160万元,每日可处理鲜奶8吨,产奶粉1.2吨,年产奶粉300多吨。该厂所
产“育林牌”全脂奶粉,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绥棱林业局在建兴林场也建起小型奶粉
厂1处,日处理鲜奶1.2吨,产奶粉144公斤,年产奶粉50吨。
1958年以后,随着林区种植业的发展,开始兴起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粉条、粉丝。加工
网点多为农业生产队和家属生产队,利用冬闲加工粉条。原料来源以自产出售剩余的小马铃
薯为主,兼营少量带料加工。沾河林业局龙山粉条加工厂所产粉条,以加工精细、质量好而
闻名林区。绥棱林业局引进北京郊区的技术和设备,建立3处粉丝加工厂,每厂季节生产能力
为年产粉丝200吨,3个厂可年产600吨。年消耗马铃薯5000吨,年创产值84万元。
1980年以后,东方红、绥棱、友好、桦南、朗乡、兴隆等森工林业局和带岭林业实验局
都建起饮料(汽水)厂。绥棱林业局木材加工厂青年管理站的汽水厂,年产汽水20万瓶。带
岭林业实验局的桦树汁饮料厂采用天然桦树汁液为原料,生产出具有林区风味的桦树汁饮料
,产品品种达10余种。友好林业局山珍饮料厂也初具规模,有职工40人,固定资产45万元,
年产汽水和饮料156吨,年产值达30万元,产品品种近20种。桦南林业局投资10万元在酒厂内
扩建饮料车间,购置自动化设备1套,自配方生产山葡萄小香槟、桔汁、可口可乐饮料,投放
市场以后很受消费者的欢迎,被评为桦南县饮料产品中的优质产品。
到1985年,黑龙江省林区已有食品加工厂73处,年产糕点、糖果810吨;酱菜厂16处,年
产酱菜1000吨;饮料(汽水)厂30余处(不包括车间),年产饮料(汽水)54万箱;乳制品
厂2处,年产奶粉300多吨;豆制品厂(包括作坊)917处,年产豆制品1万多吨;肉制品厂5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