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等专业教育
一、东北林业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8年在东北解放区建立哈尔滨农学院,同年11月设森林系。
到1949年2月,从长春、沈阳和哈尔滨接来多批师生。当时,全校有教师46名,学生720名,
同时筹建实验林场(现为哈尔滨动物园)。1950年1月,按照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沈阳农学
院并入哈尔滨农学院,改名东北农学院,刘成栋(刘达)任院长。
1952年7月10日,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建立东北林学院。该院即以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
系、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建立,同时将黑龙江省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学院。1985年
8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它是林业部直属重点高等院校之一,也是黑
龙江省唯一的一所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这所学校经过33年的奋斗历程,逐步发展成为招收研究生、本科生、专科
生,并设有师范部、函授部、夜大、干部专修科等,以林为主,理工结合,文理结合的多学
科、综合性林业大学。到1985年,学校已经为国家培养10352名本科生,135名研究生,69名
外国留学生,2300多名大、中专生。
1952年建院初期,有教师59名。本科设林学系、森林工业系;大专设森林专修科;中专
设林业机械、采运、土木专修科。在校生783名,其中,本科生296名,大、中专生487名。以
后逐年增加专业,扩大招生名额,1965年在校生2598名。1966~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
中断招生。1973~1976年招收4届工农兵学员1601名。1977年,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197
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学院认真贯彻
这一指导思想,以教学和科研为重点,使各项工作都有新的变化。至1985年,共招本科生53
91名,专科生366名,干部专修科414名,函授生898名,夜大生237名,林业干部与技术培训
班7471名。经国家批准,有6个学科可授予博士学位,15个学科可授予硕士学位,导师有杨衔
晋、周以良、王业遽、李景文、邵力平、史济彦、葛明裕、陆仁书教授等。学校所设专业逐
年增加,现设有林学、动物、采运、林工、林业经济、土木工程、林业机械系;社会科学部
,基础部,师范部。1985年在校生人数为:本科生2663名,研究生200名,专科生613名,进
修生154名。学校有教职员工2119人,其中:教师790人,教师中,包括教授13人,副教授10
3人,讲师399人,教员45人,助教290人。
东北林业大学占地面积705亩,校舍面积19800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8053平方米,藏书1
20万册,各种报刊1603种。有73个实验室,面积13944平方米,仪器设备9581台(件),总投
资为10323033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读书和学术活动条件。1985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已出版教材、图书15种;出版学术刊物有《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植物研究》、《野生动物》等8种。这所大学一直把林业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技术理论的研究
,作为主要研究课题。自1952~1985年,在所承担的国家、部、省及事企业单位委托及自定
的科研项目中,有244项取得重要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委、林业部及省奖励的45项,有些
项目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二、伊春林业教育学院
伊春林业教育学院于1978年4月正式成立(与伊春市教育学院合署),院址在伊春市区,
它的前身是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隶属伊春市政府领导。学院成立以来,按照国家教
育部和省教委的要求,对中学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进行培训。开设中文、政治、外语、
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教育基础理论等专业。1978年
和1979年从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考中招收中文、数学、政治,高师函授生564人,学制4年。
1980年招收中师函授生1219人。同时配合省函授广播学院开办了中文速成专科离职进修班,
招收114名学员;1981~1982年招收中文、数学、物理、政治等教师离职进修班学员469名。
到1984年末,学院共举办14期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559人。其中:教育科长27人,中
学校长75人,中学教导主任117人,小学校长184人,小学教导主任112人,小学骨干教师44人
。截至1985年,学校已培养出在职函授和离职进修专科毕业生2925名。
学院教职工从1978年的39人发展到1985年的131人。学院设教师进修部、教学研究部、干
部培训部和一个办公室。校舍总面积565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720平方米,办公楼1664平方
米,宿舍1500平方米,食堂53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万余册。
三、黑龙江省林业教育学院
黑龙江省林业教育学院是1979年经国家林业部和省政府批准筹建,1983年10月建成。院
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直属省森林工业总局。这是以培训全省林区中学在职教师和教
育行政干部、研究教学规律、指导林区办学为宗旨的多职能的教育学院。学院将成为全省林
区普通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素质的实验中心。
学院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六个专业。1984年上半年举办高中数学、
物理、化学、中文及初中英语教材教法进修班,下半年举办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离职进
修专科班,学制2年,共招128人。还开办1个教育行政干部训练班,同时又开办计划内社会考
生的英语专业班30名,生物专业班35名。这两个专科班,学制3年。还有专科函授班及骨干教
师讲习班。学院结合全省林业普通教育的工作实际,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还召开林业学校管理研讨会,聘请省内专家讲授学校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国外信息。
1985年3~4月,举办林区校长短训班,讲授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并组织赴京
、沪、杭等地学习考察。同年9月,招收社会计划内两个专科班,英语29人,生物30人。
1985年底,离职进修和社会招生专科班在校生252名,培训中师函授生978名,中小学教
师和教育行政干部3269名。学院组织建立林区普通教育各学科教学研究会14个,召开教研学
术年会32次,组写教研论文380篇,其中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6篇。组织林区中学各学科竞赛
,参赛学生达3120人次。学院教职工135人,其中:教师72人,辅导人员13人,行政干部26人
,后勤和工人24人。设有办公室、政工科、教务科、教师进修部、教学研究部、教育行政干
部培训部等。学院总建筑面积为9500平方米,配有物理、化学、生物、语言等9个实验室,还
有阅览室、图书馆藏书近5万册。
四、黑龙江省林业管理干部学院
黑龙江省林业管理干部学院是1983年11月19日经省高教局审定,国家教育部备案,省人
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学院设在齐齐哈尔市,与省林业干部学校合用一个校址。行政隶属省林
业厅,教学业务由省教委管理。
学院成立后,主要招收全省地方林业系统在职干部,经过全国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
择优录取,学制2年,成绩合格,发给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书。设林学、财会、林业经济3
个专业。1983年9月,经省成人教育统一考试,录取2个林学大专班学员76人,1984年9月又录
取财会专业31人,林业经济专业38人;还为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代培财会生105人。1985年录
取财会专业55人,林业管理专业178人。到1985年末,共招收大专学员483人。其中毕业生76
人,在校生302人。学院除培养大专生外,还办了各种短训班及各类专业证书班。学院有68名
教师。其中,副教授6名,副研究员1名,副研究馆员1名,讲师13名,工程师1名,经济师1名
,会计师1名。学校校园面积18万平方米,教学楼5624平方米,食堂1300平方米,学生宿舍1
463平方米,2个阅览室有500余种报刊杂志,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有100多种树木在教学标本
园中茁壮生长,面积为28.5亩。
五、黑龙江省森林工业职工大学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职工大学(与省森林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用一个校址),地址在伊春
市带岭区。是由1953年创建的原带岭森林工业实验学校逐步发展起来,是一所培养森工企业
管理和技术专门人才的成人高等学校。
1957年,经国家高教部批准建立“带岭森林工业学校”,1958年,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
准,学校升格为“东北林学院带岭林学分院”。1960年,扩建为黑龙江林学院,1962年,黑
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停办,将其大部分学生、部分教师并入牡丹江林业学校。这一时期,共
培训各级各类学员3900人。1973年恢复办学,校名为黑龙江省林业干部学校。
1981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学校升格为黑龙江省林业干部学院。1984年2月,经省
人民政府批准,林业干部学院更名为黑龙江省森林工业职工大学。1985年5月,经省高等教育
局批准,成立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职工大学一套机构,两
块牌子,承担全省森林工业系统各级各类干部的专业教育与职工培训双重任务。1981年,先
后设林业机械运用与修理、森林采伐运输机械化、林学、林业经济、木材加工等专业,学制
2~3年。1983年又增设广播电视大学的中文专业,学制2年;会计、企业化管理专业,学制3
年;均为大专水平。从1981年到1985年,共招收短训班1714人,大专1962人。
1983年底,实有教职工255人,其中:专职教师112人。专职教师中,高级工程师1人,讲
师6人,工程师25人,会计师1人。学院设森林工业、林学、林业经济3个系,1个基础部。校
舍建筑面积27700平方米,有26个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0万册。
六、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大学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大学,1981年12月由大兴安岭地区工农教育办公室筹建。1982年开始
招生,9月正式上课。设物理、数学、中文、化学、英语等5个专业,13个半脱产教学班,共
有学员234人。同时,大兴安岭地区和林业管理局筹款在大兴安岭电视台附设了广播电视教育
演播设备,总价值18万元。1983年6月,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常委会议决定,广播电视大学为处
级单位,并上报省政府审批,暂定编制20人,经费由地方财政和林业管理局各承担一半。随
后,又先后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配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辅导教师
10人,设置教务处并选配有处、科两级干部,广播电视大学基本成型。秋季招收党政干部2年
制中文脱产班学员62人,在校生已达296人,与此同时在呼玛、塔河、漠河县和加格达奇、呼
中、新林、松岭区等14处,先后建成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或教学班,形成地区广播电视教育
体系。其中,新林区、塔河县、图强林业局等已有了较好的演播设备。基层各单位先后调配
了专职干部36人,专职教师20人,兼职教师46人。1983年12月8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大兴
安岭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年末,全地区广播电视大学在校生已达1245。1984年,又有
11个单位招收新生940人,并增设了为林业建设服务的土木建筑、林业机械等专业。年末,在
校生达2185人。
1985年1月,使用新教学楼,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又装备了卫星地面接收站,闭路电视
、语音室、物理、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房、图书阅览室和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