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配给品种和价格

  从1941年开始,面粉由专卖机关配给,其他各种农产品由伪满农产品公社配给。
    一、细粮
    大米、白面,主要配给日本人和朝鲜人,及反动官僚、高级军官、汉奸豪绅、社会名流 等。
    二、粗粮
    配给给一般居民的粮食品种,主要是高粱米、玉米面和玉米。高粱混合面代替面粉之后 又出现了橡子面等代用品,难以食用。至于白面、大米属专卖品,不准中国平民百姓吃,违 者以“经济犯”处治。乡镇各道路隘口经常有伪满武装警察把守,搜捕所谓“经济犯”。当 时行人携带1—1.5公斤大米,就以贩运粮食定罪。对中国人所配给的都是杂粮,质量次,数 量也少,还被伪官吏层层克扣。虽有配给店,也不能按时配给,经常中断。鸡西从1940年到 1944年期间,每人每月只配给粮食10公斤,共配给2.4万吨。煤矿工人每人每天只供应发霉 的玉米面和小米0.5公斤,妇女0.25公斤,小孩和其他居民不供应。每到年三十,每个矿工 配给0.5公斤黑面粉,其余部分配给橡子面。佳木斯市内居民因粮食配给不足,竟以豆腐渣 、糠、草根、橡子面等充饥。严重的粮食不足,不仅造成居民健康状况的严重恶化,患病、 死亡率急剧增高,还导致不少骇人听闻的惨案。据日本驻佳木斯宪兵队高字508号文中记载: 伪三江省鹤立县有300人因无食粮而相继自杀。依兰县因无粮而自杀者也有数名。1942年5月 10日至20日,望奎县山头村就有30多人自杀。萝北成年人每月只配给2.5公斤粗粮,大都是 破碎谷子,广大农民只好掺糠菜和橡子面度日,使不少人得浮肿病,有的吃橡子面大便非常 困难。1943年肇兴四屯就饿死70人。据统计,在哈尔滨、齐齐哈尔、鹤岗等3市,街头乞丐有 2700人,到处乞讨。在伪满统治下,人民被逼入绝境。
    三、食油
    豆油配给虽因年而异,但基本数量则不分城镇、农村,每人每年2公斤。豆油的需要量与 猪油供给数量有密切关系。在未实行粮食统制时,猪油随便买,还勉强可以过得去。自伪满 实施皮革统制以后,猪油亦由统制机关收买,老百姓很少买到。豆油又实行配给,广大人民 群众吃油更加困难。加上豆油运输困难,多半未按配给量买到,更加剧了食油紧张。1942年 ,黑龙江地区配给豆油总量为2.7万吨,占伪满东北地区配给总量78700吨的34%。
    四、“配给”价格
    粮食“配给”价格构成为:收购粮食基础价,加上完成“配给”过程的费用。1944年统 制机构规定各类粮食“配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