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便民服务
1953年实行粮食统销之后,由于供应网点刚刚建立不久,人员大都是新进来的,对粮食
供应业务不熟悉,服务方式简单,态度生硬,处于守门待客、被动服务的状况。为了搞好服
务,黑龙江省粮食厅于1956年发出通知,要求基层粮店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正确执
行粮油供应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各地基层粮店开展了以“执行政策好、
业务制度好、服务质量好、勤俭节约好、安全卫生好、团结学习好”为内容的“六好”粮店
竞赛和各种形式的便民服务活动。
1958年,黑龙江省财贸战线深入开展了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粮食供应部门出
现了“热情服务,送粮到家”的喜人景象。是年,在全省财贸系统跃进成果评比会上评定,
全省粮店全部实现了“六好”。同年,省粮食厅在全省粮食供应部门开展了“六知道”活动
,每个营业员都知道自己所承担的片内户主姓名、住址、职业、人口、定量、余缺粮情况及
用粮习惯。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为了做好服务工作,组织职工开展“假如我是一个顾客”为
题的大讨论,启发大家设身处地的为顾客着想。顾客一进粮店,他们就笑脸相迎,主动搭话
。收款员在收款时做到“三告诉”(告诉收多少钱、找多少钱、发给多少售粮牌数,购粮证
上还剩多少粮油)。付粮员在付粮时做到“三交待(交待售粮牌数、品种、数量)。粮店为
方便群众还在店内设立了服务台,备有空面袋、空油瓶、针线等服务项目,供买粮群众使用
。为方便“双职工”买粮,粮店主动把营业时间由早上8点开业改为提前两小时开业,内部职
工实行串休办法。当生产和生活急需的时候,对在营业时间外来买粮的,二十三粮店也是热
情接待。农垦局江运队为赶运麦收急需物资半夜敲门买粮,粮店立即把粮食卖给他们。每逢
年节或因粮食品种有变化,买粮人多时,粮店就派人到居民组开票,还实行留言预约买粮办
法。机关和工厂的职工因公外出只要来个电话,粮店就能按时把粮票办妥。粮店为解决“五
保户”、军烈属、老弱病残买粮难问题,常年坚持送粮到户。粮店职工还利用访户和休息时
间帮助“五保户”收拾屋子、挑水、买柴,使“五保户”深深感到党对他们的关怀和新社会
的温暖。二十三粮店在执行粮油供应政策上也非常严肃认真。粮店领导对职工要求严格,首
先从内部做起,模范遵守粮食供应政策。有一次,有位营业员在粮店刚开门的时候,自己先
买了5公斤高粱米,吴国富主任发现后,当即对其进行教育,在班后会上组织大家讨论这件事
,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这是一种先己后人的行为。后来这个营业员主动把粮食退了回来。
粮店主任吴国富带头执行政策。居民何有代妈妈从山东来到佳木斯市,落了临时粮食关系,
回山东以后,粮食关系没有注销,多领26公斤粮食,何怕粮店扣回,给吴国富送去几瓶啤酒
,吴国富知道后把啤酒退了回去,并注销了他母亲的临时粮食关系,扣回了多领的粮食。二
十三粮店为了做到斤两准确,经常检查磅秤。即使偶尔由于工作疏忽发生差错,一旦发现就
能严肃对待,认真处理。有一次,居民在消费者代表会议上,反映一位营业员少付给群众0.
1公斤小米。会后,吴国富就领着营业员带小米送上门去。80岁的袁廷延老人说:“我活了这
多么年,经过几个朝代,从未见到象今天这样的好粮店,这样的好职工”。
1963年,黑龙江省粮食厅在全省粮食系统推广了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经验。是年7月23日,黑龙江日报发表题为《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的职工全心全意为群众
服务的事迹》的报道,并配发了《粮食供应部门的一个好榜样》的社论,文中指出:二十三
粮店职工们之所以能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他们有
个好带头人吴国富。吴国富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听党的话,按党的指示
办事,经常参加劳动,常年工作在粮店。社论号召黑龙江省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认真学
习二十三粮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964年5月,粮食部副部长安法乾带领工作组到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总结经验,并于5月
11日在佳木斯市召开了全国粮食厅(局)长电话会议,推广了二十三粮店工作的基本经验。
他充分肯定了二十三粮店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五好”粮店,是一个革命化的粮店
,是全国城市粮店的一面旗帜。并把二十三粮店的基本经验概括为“严、准、和、便”四个
字。
严:就是粮店职工在遵守供应政策上,“严”字当头,做到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
徇私情,不谋私利,以身作则,毫不特殊。
准:就是斤两准确,保证供应群众粮食该多少是多少,该什么品种是什么品种。即使偶
尔少付一二两粮食,检查发现后,立即补给群众,严格遵守社会主义商业道德。
和:就是态度和蔼。对群众诚恳接待,热情招呼,使群众感到顺心、满意。
便:就是便利群众。粮店的一切工作,从便利群众出发,把方便让给群众,困难留给自
己。所以,深受群众欢迎和称赞。
是年5月18日,大公报为宣传二十三粮店的事迹专门发表了题为《一个出色的城市粮店》
的社论。紧接着粮食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厅(局)下发了《关于组织职工学习佳木
斯市第二十三粮店先进经验》的通知,要求全国城市粮店认真学习。粮食部赠送二十三粮店
一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的锦旗。
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迹在报刊上发表后,在全国粮食系统引起很
大反响,许多省、市都组织代表团来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进行参观、学习。根据粮食部提议
,把《二十三粮店服务事迹》、《粮店工作制度》和《粮店故事选》分别印成单行本,发至
全国各地粮食系统。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粮店服务工作也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一些先进粮店如佳木斯二
十三粮店、哈尔滨市尚志一粮店、齐齐哈尔市黄沙滩粮店、牡丹江市人民粮店等被扣上“黑
店”帽子,粮店主任被揪斗。尽管如此,粮食供应部门广大职工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粮店
照常对外营业,坚持天天卖粮,坚持各项便民措施,为人民尽职尽责。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
主任吴国富被斗回来之后仍然坚持工作,粮店职工李时荣和杨淑兰患高血压症仍坚持为“五
保户”送粮。职工经受住了困难时期的考验,再次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黑龙江省粮食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双学”运动。在开展
“双学”(学大庆、学大寨)建设“两大”式企业中,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被评为“两大”
式企业,并于1981年3月在全省财贸工作电话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于是,一个学习二十三粮
店的活动又在全省各地展开。牡丹江地区粮食供应部门提出远学二十三,近学人民粮店,深
入开展了“五好”粮店、“六好”营业员活动,提高了服务质量。到1981年末汇查时全区有
1/3的粮店实行早6时开始营业、晚7时闭店,解决了买粮排队和职工请假买粮的问题。同时
,广泛开展了苦练基本功活动,全区有20%的粮店职工达到“六知”(知道顾客姓名、住址、
职业、人口、定量、余缺情况及用粮习惯)。牡丹江市桦林粮店的册籍员李培新,对管区80
0户居民做到“六知”,被群众誉为“活户口”。这个粮店收款员张荣久实现了多品种收款“
一口清”,大大加快了收款速度,减少了群众买粮等候时间。黑龙江省粮食局多次组织他们
和其他市的“六知”者表演和交流,推动了粮店“六知”和“一口清”活动的开展。
鹤岗市各粮店学习二十三粮店,提出服务上门,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他们针对8个矿居
民分散的特点,采取了店内外服务两条线的办法。店内定时销售、店外走街串巷送粮下街。
全市有120多台流动服务车为集体单位预约定购送粮,或给偏远居民常年推车送粮上门。
齐齐哈尔市各粮店学习二十三粮店,结合实际,在全市开展了“十满意”服务活动。“
十满意”内容是:早开晚关,时间方便;生熟兼营,品种齐全;买卖公平,足斤足两;收发
票证,随来随办;执行政策,一视同仁;精通业务,准快不乱;服务周到、热情和蔼;宣传
解释,多问不烦;特殊困难,送粮到家;商品卫生,店容美观。开展“十满意”活动,使粮
店职工的服务面貌有很大改观,受到群众称赞。
到1985年,黑龙江省粮食供应部门通过学习二十三粮店活动,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服务
质量都有明显的变化。许多粮店的店貌焕然一新,并且建立了群众监督委员会制度,定期召
开会议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在店内普遍设置了服务台、意见簿;开设了军烈属、五保户、
老干部和科技人员优先服务窗口;实行了值班制、挂牌服务,使用文明用语;摆设公平秤、
价格表、粮食样品;开展送粮到家,送熟食到工厂、车间、工地、医院和学校;实行电话预
约,留袋预约等便民活动,赢得了信誉,在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
哈尔滨市安埠一粮店、齐齐哈尔市黄沙滩粮店、芙蓉街粮店、牡丹江市人民粮店和大庆粮店
、鸡西市第十粮店、绥化市二粮店、伊春市二粮店等分别被评为省文明单位标兵和文明建设
先进单位。全省涌现出先进工作者和各级劳动模范4428人。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主任吴国富
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哈尔滨市安埠一粮店主任刘景珍和牡丹江市大庆粮店主任陈长江被评
为省、市级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