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粮油运输
黑龙江地区在渤海国建立地方政权时,府、州、县和军事卫所之间就有粮食运输,运输
粮食靠陆路和水路。陆路运粮工具有牛车、马车,冬季还有狗爬犁等;水路运输工具有黄窝
(一种轻巧快便的小船)和舢板船、风船等。粮食运输主要在府、州、县和卫所之间进行。
后经辽、金、元、明、清等朝代,运粮道路和运输工具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到清代生产
粮食逐渐增多,运粮路线也在不断扩大和延伸,府、州、县之间形成了运粮道路网络。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又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
横贯东西,水陆畅通的粮食运输路线。运输粮食工具,陆路运输除火车外,已发展有车体比
较坚固、载重量多的马车、花轱辘车、俄式四轮马车、马爬犁。在边境和草原还使用勒勒车
、骆驼车等。水路运输有利用帆船的,并已出现轮机船。
民国时期粮食运输工具出现汽车、胶轮马车和轮机船。运输载重量增加,时间缩短,效
率明显提高。
东北沦陷时期,铁路、公路运输能力都有增加,载货汽车亦大量应用于粮
食运输。胶轮马车、轮机船已普遍应用,城市运输由伪满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全面垄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运输粮食任务较重,除用铁路运输外,有相
当一部分粮食是动员农村胶轮马车运往前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4年开始,着手从粮食部门内部建立健全比较完整的、贯
穿粮油调运全过程的粮油运输规章制度。开展了按经济区域组织粮油合理运输,形成了比较
完善合理的公路、水路、铁路紧密衔接的粮油运输流向。运输工具从比较简单发展为完整配
套。铁路运输在粮库内修了专用线。运输粮食由袋装发展到散装,运输油脂由桶装发展到专
用油罐车,安装了输油管线。水路、公路运输除依靠社会运输力量外,粮食部门还建立了运
粮专业汽车队和船队,在粮食运输中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黑龙江省粮食运输已具有铁路、
公路、水路四通八达,运输路线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1949——1985年,全省运输粮食总量为25469.6万吨。其中铁路运输11608万吨占45.6
%,公路运输13010.4万吨占51.1%,水路运输851.2万吨占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