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制 粉

  黑龙江地区小麦加工面粉历经石臼、石磨和机器制粉等3个阶段。用石臼和石磨加工面粉 历史久远,机器加工面粉从1900年在哈尔滨出现机器制粉到1985年共有85年历史。黑龙江地 区机器制粉早于东北地区其他城市,仅比全国最早的上海晚4年。黑龙江地区机器制粉开始多 集中于哈尔滨,以后逐渐发展到中东铁路沿线,均为沙俄官、商经营,规模有大有小,机械 化程度较高,产品质量较好。产品除市场销售外,大部分供中东铁路员工和沙俄侨民食用。 制粉业已成为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大工业之一。
    机器制粉工业虽然兴起较早,但在发展过程中起伏变化较大。开始由沙俄官、商垄断。 日俄战争以后到民国期间,除中国民族资本和中国官僚资本开始经营制粉工业外,还有法国 、美国、日本也打入面粉工业。东北沦陷时期,面粉工业完全被伪满当局统制。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政府没收了敌伪火磨,建立了公营制粉厂。私营火磨经过扶植有 了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制粉工业经过基础设施改造,布局调整,地方国营、合 作社营火磨归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后,紧接着对私营火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公私合 营,使全省制粉工业实现了全行业统一归口粮食部门管理和领导。以后经过两次调整布局, 并根据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又继续扩建、新建了一批大中小型制粉厂,形成全省制粉厂合 理布局,保证了军需民用。同时对原有的制粉设备,围绕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加出品率 等进行了有步骤有计划的改造,逐步由使用进口设备改为使用国产设备。在工艺上推行皮( 磨)、心(磨)并重,前路出粉、小麦搭配、着水润麦等,形成黑龙江省制粉工业布局合理 、城乡兼顾、大中小并举以中小型为主、厂库结合、产销结合的新格局。全省除少数边远县 外,其他市、县都有自己的面粉厂或车间。设备实现了国产化、机械化和工艺连续化,并根 据黑龙江省小麦品质差的情况,自行设计、制造设备,改革工艺,使加工精粉、颗粒粉、标 准粉、全麦粉的质量标准都能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粉厂设备和工艺 比,属于上游水平。同国际技术先进的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比较,仅在设备工艺上缺少 计算机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