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糟渣饲料资源

  黑龙江省是甜菜、大豆的主要生产省份,制糖、酿酒和生产酱、醋、豆制品的糟渣、甜 菜丝等可利用的资源较多。到1985年,全省共有酒厂(包括酒精厂)147座、糖厂25座、酱醋 厂67座、国家商办豆腐坊46个,私人开办的豆腐坊遍布城乡。这些厂家生产的副产品糟渣以 及下脚料极其丰富,是黑龙江省生产配、混合饲料,用于发展畜、禽业的重要饲料资源。
    一、甜菜渣(丝)
    甜菜渣(丝)是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资源,是养猪、养奶牛的廉价饲料。19 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波兰商人在阿城建立年产350吨食糖的甜菜机械化制糖厂。新中国 建立后,除修复和扩建原有糖厂外,又相继在齐齐哈尔、佳木斯、讷河、依安、肇州等地建 立新的糖厂。1980年6月,又建成安达、明水、肇源、望奎和肇东5个中型糖厂。到1985年底 ,全省共有大、小糖厂25座,当年加工出甜菜渣335万吨,其中用于生产干粕的甜菜渣158万 吨,加工出干粕9.26万吨。
    为积极开发利用这一饲料资源,促进畜、禽业的发展,1982年11月30日,黑龙江省人民 政府召开全省利用甜菜渣发展畜牧业会议。会上总结交流了利用甜菜渣喂养牲畜的经验,落 实了甜菜渣区域供应的分配方案,并解决了若干具体政策问题。从此,甜菜渣(丝)依据不 同加工方法和含水量可分为湿粕(含水量93—95%)、压粕(含水量78—80%)、干粕(含水 量10—20%)。干粕经过再加工可制成含水量小于5%的颗粒干粕。省人民政府规定50%的甜菜 渣返还甜菜产地,发展养猪和奶牛事业,余下部分就地销售。
    
    甜菜渣具有牲畜适口性强的特点,是奶牛、奶羊和猪的优质饲料之一。讷河县红光糖厂 附近的乡、镇普遍利用甜菜渣喂奶牛。1982年这个县用于饲喂奶牛的甜菜渣4568吨,使奶牛 产奶量提高19%,并节省饲草1246吨。双城县奶牛专业户学习讷河县奶牛饲喂甜菜渣的经验, 纷纷去阿城糖厂购买甜菜渣(每吨1.25元)饲喂奶牛,使奶牛产奶量提高15—20%,降低饲 料费用30%。同时,甜菜渣的充分利用也解决了糖厂甜菜渣积压污染环境的问题。以甜菜渣7 —10%与谷类、饼粕、糠麸配成的猪饲料,用以喂育肥猪和哺乳母猪,既达到配料合理,又可 以节省一部分粮食,已被糖厂附近的市、县广泛利用。糖厂每年还加工出一部分干粕出口, 不仅增加了外汇收入,还减少了内销运输的负担。
    二、糟渣
    黑龙江地区以酒糟作猪饲料由来已久,资源极为丰富。1911年(清宣统三,年),《宾 州府政书》记载:“烧商既烧酒又卖酒则有数百头猪者,饲以酒糟。”在东北沦陷时期,《 畜产事情调查之二》曾记载:龙江、拜泉、讷河、泰来、德都等11个县统计,年生产酒糟30 02吨,用作饲料2481吨,占生产量的82.6%。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黑龙江地区的城镇、 农村、大型国营农场建有大、小不同的酒厂或作坊62座,坚持常年生产,年生产酒糟12万吨 ,全部用作猪饲料。1982年,全省在70个市、县已建成投产的大型制酒厂131座(包括啤、色 、果酒厂),年产干酒糟33.5万吨,稀糟75万吨。其中有40个市、县有啤酒厂,年生产啤酒 糟3.5万吨,用作饲料3.4万吨。全省年利用酒糟作饲料33.4万吨(有一部分损失),是建 国初期的2.8倍。还有液体发酵酒糟75万吨,除工业部门内部用于生产一部分以外,剩余部 分也作饲料。城镇酱菜厂生产的酱渣、醋渣以及豆腐坊的豆腐渣,统一由各地饲料站分配给 国营养猪场和个体专业户,支持养畜业的发展。
    据1982——1984年《黑龙江省配合饲料资源调研及开发利用报告》记载:1982年糟渣总 产量180万吨,其中用作饲料124.6万吨。它是一种分布广、产量高、价格低廉的饲料资源。 是年,全省除定型厂家生产豆腐渣、淀粉粗渣39.6万吨外,广大农村在秋冬两季还生产“两 渣”饲料87.1万吨,主要用作农村生猪的粗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