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饲料加工
清朝以前,黑龙江地区没有饲料加工作坊。畜、禽饲养者自行用原粮或将原粮压碎后饲
喂,也用加工粮谷、大豆的副产品饲喂。1923年(民国12年),中东铁路公司兴办的安达畜
、禽试验场开办了饲料加工业务,除满足本场畜、禽饲喂外,还接收委托加工,并把自行加
工剩余部分的混合饲料投放市场销售。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于1940年建立了北满饲料
株式会社,加工、贩卖家畜饲喂的配、混合饲料。营业所在地设在哈尔滨埠头区(道里区)
西六道街,法人代表是日本人坂井敏保,从业人员7人。借兴业银行资本金额10万元(伪满中
央银行货币)。到1944年由于太平洋战争局势紧张,日本人离开饲料株式会社,从此终止了
饲料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畜牧业、养禽业开始兴旺。为促
进全省畜、禽业生产发展,省粮食厅于1958年9月4日在巴彦县兴隆镇召开了现场会,提出“
大力支援农业社建立饲料加工厂、积极办好县建粮食工业”的意见,当时由于缺少资金等原
因没有得到实施。黑龙江省饲料工业兴起是在1970年以后。开始在双城县粮食部门试办饲料
加工厂,生产简单的蛋鸡和奶牛混合饲料,受到饲养户的欢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饲料加工行业的发
展,并在建厂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从1981年开始在大、中城市建设饲料加工厂。1982年
在全省全面展开建设饲料加工厂工作。还从国外引进一些饲料加工先进设备。到1985年全省
已建成各种类型饲料加工厂522座,其中粮食部门建成饲料加工厂75座,已投产的69座,正在
建设即将投产的6座。建厂总投资达5391万元,形成配、混合饲料年单班生产能力90.1万吨
。除粮食部门在大、中城市和重点县(市)建设配合饲料厂外,其他小型饲料厂和饲料加工
站(点)遍布城镇和部分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