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饲料科研

  黑龙江地区的饲料科研工作在解放前是不被统治者重视的,特别是东北沦陷时期,日本 侵略者开发饲料资源,是以掠夺农副产品为目的,饲料科研很难得到发展。伪满当局在饲料 株式会社的主持下,对黑龙江地区所生产的玉米、大麦、豆饼作为饲料曾进行过营养成分的 化学分析,其结果仅作为部队军马和一些官办的养畜单位配料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非常注重饲料科研工作,以为畜、禽、渔业发展 服务为目的,开展饲料科研。畜牧部门抽出科技人员,研究玉米、高粱和大豆作为饲料时的 营养成分,以及役马、役牛的用粮数量标准。黑龙江地区的农牧系统、东北农学院,抓住发 展国民经济的“一五”、“二五”计划期间的有利时机,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饲料成分,逐 步确定各种畜、禽、鱼所需饲料品种。随着科学的发展,测定方法不断改进,测定的饲料营 养成分的种类和饲料品种数量也越来越多。1978年,东北农学院已能分析饲料成分的品种达 100多种,把国内外已确定的饲料营养成分、消化率、饲料标准,按不同畜别编印成《饲料营 养及畜禽饲养标准》一书,为饲料科研和加工配料提供科学的依据。
    随着全省饲料工业的发展,对饲料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980年,省畜牧研究所将全 省常用的饲草、饲料营养成分编制成《黑龙江省饲料营养成分表》。还对常用饲料通过家畜 饲养消化试验,测定出畜、禽饲喂的80多种常用粮或混合饲料营养价值,编制成《黑龙江省 家畜、禽饲料营养价值表》。为了便于应用,又分别列有各种饲料饲喂畜、禽、鱼的方法说 明。分析出适应奶牛(羊)用饲料91种,猪用饲料210种,鸡用饲料70种,马用饲料23种。在 全省国营农、牧场和部分农村逐步推广使用,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是年,全省粮食系统为适 应农村生产体系和经营体制改革的需要,从为畜、禽、渔业发展服务出发,提高饲料产品质 量,从1982年至1984年,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5个市的饲料公司建立 了饲料科研所或科研室。为适应全省饲料科研的发展,省饲料公司也设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 。在商业部、省科委的支持和帮助下,省饲料公司认真抓了科研所(室)和试验场的组建和 仪器配备、科研课题的安排,以及全面质量管理和配合饲料的创优活动,促进了全省饲料工 业的发展,增强了饲料企业的活力,支持了畜、禽、渔业的发展。饲料加工部门通过掌握饲 料的营养价值,按家畜、家禽、鱼等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加工全价配合饲料,促进畜、禽 、鱼的健康生长发育。粮食部门为促进饲料科研的配套发展,于1982年9月至1985年1月,先 后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市投资138.2万元建设饲料科研试验场, 其面积达10067平方米,其中建鸡舍5992平方米、猪舍3875平方米、牛舍200平方米。饲养试 验蛋鸡16013只、肉鸡3500只、猪502头、奶牛30头。在“六五”计划期间,完成饲料科研课 题16项,投入科研经费达32.9万元。省饲料公司狠抓了蛋鸡、肉鸡全价配合饲料的推广和应 用工作,仅“养鸡高产综合技术”一项,全省推广应用后,在1984年鸡全价配合饲料产销就 达3.7万吨,产值1480万元,企业获经济效益65万元,创社会效益达200万元。1985年应用蛋 鸡、肉鸡两个品种的全价配合饲料17.6万吨,产值达到7040万元,企业经济效益达800万元 ,创社会效益2200万元。与上年比较,产量增长3.7倍,产值增加3.8倍,企业经济效益提 高11.3倍,社会效益提高10倍,企业养鸡总数已达到5900万只,其中有60%的鸡已饲喂全价 配合饲料。此项科研成果于1985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了不断提高配合饲料质量,满足饲养单位和用户的需要,省饲料公司和哈尔滨、齐齐 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市饲料公司所属饲料科研所(室),先后接受并完成了省、 市科委、经委下达的改进饲料配方,增加肉、蛋、奶的产品产量等16项科研课题,有的项目 还获得省、市科委的奖励,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牡丹江市饲料公司开发以石粉代替贝 壳粉项目,年开发使用5000吨,每吨降低成本70元,年可减少成本35万元。全省粮食系统年 生产蛋鸡配合饲料需用石粉1.5万吨,可减少成本105万元。这项技术已通过省科委鉴定,在 全省推广使用。已有10项科研成果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和广泛应用,其余6项在小范围应用。
    1983年至1985年,全省粮食部门7家饲料科研所(室),认真学习省畜牧研究所研制饲料 配方的经验,以省内大宗饲料玉米、豆饼、葵花饼、甜菜渣(丝)等为原料,并针对缺硒和 微量元素不足的地方性特点,研制饲料配方,并适当加入添加剂,利用粗纤维测定仪、粗脂 肪测定仪、粗蛋白测定仪等仪器来测定饲料营养成分。奶牛饲料配方在大庆市红色草原牧场 的200头奶牛中试喂后,比原来日用粮可节省蛋白质饲料57%,节约能量饲料30%,每头奶牛日 产奶量比原来增加2公斤,奶牛体质比原来健康。猪饲料配方,育肥6个月龄的猪体重可达93 公斤,全期日增重为390——600克,每增加1公斤体重需用2.9——3.4公斤饲料,配合饲料 中虽掺入17%的野生苜蓿草粉,仍然获得这样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用细绿萍10—15%代替 配合饲料中的全部糠麸(约占15%),效果也很好。省畜牧部门研制出奶牛饲料配方21种,猪 饲料配方19种,鸡饲料配方11种,经省畜牧局组织专家鉴定后,印发到全省地(市)、县广 泛应用。
    黑龙江省粮食系统在具有17种先进的科研仪器的条件下,发挥科技人员多的优势,充分 利用试验室、实验场研究吸取、筛选畜牧部门饲料配方的同时,于1985年充分利用粮食部门 自产糠麸、饼粕多的饲料资源优势,并针对不同饲养场(户)的饲养方式,生产管理水平等 条件,研究出17种效益高的蛋鸡、肉鸡配合饲料配方,经省饲料配方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 ,已在75家配合饲料加工厂和21家只有生产机组的饲料加工厂批量生产。蛋鸡的饲料配方, 由哈尔滨市饲料科研所研制后,经过实际试喂证明,全期(一年)每只鸡产蛋量为230—240 枚,即总蛋量为13——14公斤,比过去增加2.5——3.5公斤,蛋料比为1:2.7——3.0, 比原本每只蛋鸡年节约粮食3.5公斤。
    黑龙江省科委在“六五”计划期间下达给省饲料行业的科研所(室)的9项科研课题,已 于1985年底按时完成。其中,蛋鸡和肉鸡的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由哈尔滨市饲料科研所承担研 究完成,并已交付生产部门安排生产。这种蛋鸡全价配合饲料经过试喂,比一般配合饲料提 高产蛋率3成,蛋料比为1:2.5,每只产蛋鸡年增加收入35%,经济效益显著。1985年这种蛋 鸡全价配合饲料又列入省人民政府推广科研成果项目。省科委开发中心、省饲料公司、省畜 牧局、省农机局、东北农学院、国营农场管理局组成推广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当年推广面达60%。肉鸡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喂56天即可出栏,体重达到1.56公斤。肉料比 为1:2.34。每只出栏鸡比同期用其他配合饲料饲喂时增加收入0.30元。
    省饲料公司在已有研制饲料配方基础上,又根据畜、禽饲养标准和黑龙江省自产的含有 能量、蛋白、粗纤维、矿物质成分多的饲料资源优势,经过科学试验,把玉米、高粱、饼粕 、糠麸、骨粉或蚌壳粉碎混合制成营养成分高,经济效益好的几种配、混合饲料的配方,筛 选出各两种:
    1.奶牛精料配方
    (1)玉米40%、豆粕45%、麸子12%、添加剂2%、食盐1%。
    (2)玉米46.5%、豆粕29.5%、麸子19%、预混合料3%、食盐2%。
    2.肉用仔鸡料配方
    (1)玉米66.14%、豆饼23.8%、麸子4%、鱼粉3%、贝砂0.9%、骨粉1.5%、食盐0.2 %、蛋氨酸0.1%、微量元素0.1%、多种维生素0.01%、亚硒酸钠0.15%、硫酸铜0.05%、氯 化胆碱0.05%。另外每吨喹乙醇35克。
    (2)玉米55.16%、豆饼30.2%、麸子4%、高粱5%、鱼粉2%、贝壳粉0.9%、骨粉1.5% 、食盐0.2%、蛋氨酸0.18%、微量元素0.1%、多种维生素0.01%、亚硒酸钠0.15%、硫酸 铜0.05%、氯化胆碱0.05%。另外每吨饲料另加喹乙醇35克。
    3.产蛋鸡饲料配方
    (1)玉米59.47%、豆饼21%、麸子5%、鱼粉5%、贝砂4.15%、骨粉2%、食盐0.15%、蛋 氨酸0.09%、微量元素0.1%、多种维生素0.01%、亚硒酸钠0.15%、氯化胆碱0.03%、石粒 2.85%。
    (2)玉米62.3%、豆饼19.7%、麸子2%、鱼粉3.4%、骨粉1.5%、贝壳粉8.8%、生长 素2%、食盐0.2%、多种维生素0.05%、蛋氨酸0.05%。
    1985年,全省粮食部门已建立饲料科研所(室)7处,化验室56处,科技人员大专以上的 130人,中专的120人。“六五”计划期间,获得国家科技攻关表彰奖2项。同时,还积极开展 与国外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流,与美国大豆协会、饲料谷物协会合作的“肉鸡无鱼粉配合饲料 ”和“犊公牛快速育肥”两个科研项目均取得成果。还先后派科技人员去美国、瑞士、西德 、意大利、法国、泰国进行考察、学习和培训,并邀请荷兰专家到黑龙江省进行咨询,有力 地推动了全省饲料科研和饲料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