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一、冰灯、冰雪节

  冰灯的制作与观赏来源于民间。初始,马夫饮马后,余水留于桶中,遂成冰砣,凿开冰 砣,倒出中间尚未冻的水、形成冰洞,再稍加温,冰砣与桶分离,形成冰罩,将油灯放入冰 罩内,可防风照明,是为冰灯的雏形。每遇春节或上元夜时,城乡居民多用此法制作冰灯, 城镇店铺商家更是以此装饰门面招徕生意。
    黑龙江地区有关冰灯的记载,始见于清嘉庆时人西清所著《黑龙江外记》一书:“上元 城中张灯五夜,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可见 齐齐哈尔城当时的冰灯已脱离原始形态,进行了精细的艺术加工。此外,清代文人金韬也有 咏冰灯诗云:“元宵佳节试新灯,姊妹街头笑语应。却是谁家翻样巧,老人星挂一条冰。” 所谓老人星挂一条冰即西清所云“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证明当时寿星冰灯已极为流 行。作为一种民间的游乐活动沿续了近两百年之久。
    现代意义上的冰灯观赏,始于1963年2月。当时,由哈尔滨市长吕其恩提议倡导,在哈尔 滨市兆麟公园举办了冰灯游园会。惟彼时尚未采用松花江的天然冰制作造型巨大的作品,仍 沿用古老方式,用水桶、盆、罐制作,再于外形上略为加工,共制出形态各异的冰灯1000 多盏。又利用园内的山、桥、树、亭浇冻冰景;将鲜花与金鱼冻在冰里,使景物更具有生机, 又用雪堆塑成大象,在假山上向下浇水,形成冰道,供游人滑行。冰灯游园会于2月7日开幕, 是夜,华灯初放,整个园内琳琅璀璨、叠银砌玉,宛若水晶宫一般,消息传出,轰动全城, 人们扶老携幼不顾严寒路远前来观赏,附近市县的百姓也闻风而来。6天中共接待游人25万人 次,这是全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办的冰雪游乐活动。
    此后,哈尔滨的冰灯游园会,逐渐向齐齐哈尔等城市扩展,并不断创新。由利用桶、盆 等工具进行小形体制作,发展到利用江河天然冰制作。从少数人制作发展到城建系统、工厂、 企业乃至大专院校参加制作;从仅一个兆麟公园发展到哈尔滨道外公园、儿童公园以及齐齐 哈尔龙沙公园、佳木斯公园;由公园扩展到城市广场、街心花园。制作规模也逐渐向大造型 发展,除人物、动物形态外,陆续出现了楼台、亭、阁等古今建筑造型,最高者达十余米。 游园会还按景物内容与风格分成十几个景区,各具特色。此后,冰灯活动又由灯冰、冰景发 展到雪塑、冰雪画。冰灯游园时间也由几天发展到自元旦延续到春节以后。自1963年至1985 年哈尔滨市陆续举办了11届冰灯游园会。截止1982年统计,观常者即达180万人次,在国内外 产生了广泛影响。日本广播协会录制的冰灯电视片春节期间在东京播放,观众达3000多万。 此后,不断发展,到1985年形成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娱乐、冰雪旅游、冰雪文艺等其 他内容在内的冰雪节。此后每年举办1次,其主要内容除冰灯游园会外,还有冰雕、雪塑比赛、 冬泳表演、冰上体育表演(花样、速滑、冰球等)、滑雪游乐、冰上游乐(乘冰帆、打冰橇)、 冰上婚礼以及冰雪节商贸活动等,使冰雪旅游更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