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证陈列馆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细菌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街52号,馆址即原日军
第七三一部队本部所在地。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通称“石井部队”、“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等。始建1933年,
初本部设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细菌实验场则设在哈尔滨远郊拉滨线上一个车站附近,1936年
迁至平房,1939年正式建成,专门从事细菌生产、试验和研究。下设四部,即一部(细菌研究)、
二部(实战研究)、三部(防疫给水研究)、四部(细菌生产),另有总务部、训练教育部、器材
供应部、诊疗部。此外,七三一部队还在林口、孙吴、海林、海拉尔设有4个支队,在大连还
设有卫生研究所,是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研究、制造细菌武器并准备实施细菌战
的秘密军事机构。
“七三一”细菌部队灭绝人性地采用活人作试验,实验方法共有30多种,如细菌注射、
细菌食物传染、冻伤、毒气、枪弹穿透,人马血交换注射、梅毒、烟注入人肺等。自1940年
至1945年8月,共有中国、苏联、蒙古、朝鲜等国家3000多人,被作为细菌试验品,在这里惨
遭杀害。这些被害者均为抗日中外战俘,和平人士和无辜百姓。
1945年8月14日,石井部队在撤退前,奉命炸毁了七三一部队的主要建筑物、仪器、设备、
半成品、成品及重要资料,企图消灭罪证。由于时间仓促,有些异常坚固的建筑物残存下来,
成为历史的见证。
陈列馆展区内的遗址有原七三一部队本部大楼、四方楼、特设监狱、冷冻室、兵器库、
焚尸炉和菌种地下储存室等11处。较为完整的是本部大楼,日军撤退时,大楼仅被烧毁,1949
年10月时被修复,现为第25中学。对外展出的还有方型楼址,在本部大楼之后,原有走廊与
地下通道与本部相连,为细菌研究、培殖、实验的中心。方型楼院中也有一长廊,将院内一
分为二,各有一砖瓦结构的二层楼房,为特设监狱,每栋楼内可关400名被作为实验的被捕者。
地下室设有活人染菌实验室。四方楼和监狱、楼外解剖室、焚尸炉,都有通道相连。日军在
撤退前,杀害了几百名被关押者。由于此处为七三一部主要罪证所在,因此,破坏得最为撤
底,仅剩部分房基。原监狱处,当年的榆树及地下洞口仍在。遗址的锅炉房发电室,原为三
层楼房,现仅余一面残墙,三座烟囱中有两座仍完整,高20余米,一座仅残存一半。此外,
还有动物饲养室、跳蚤培殖室、焙烧细菌瓷弹的窑体等遗址。
1983年,原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开始筹建哈尔滨日
本细菌工厂罪证展览馆。1985年8月,建成并更名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陈列室陈列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证人的
证词、细菌战犯的供词,日本军方的文件影印件、实物等,成为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行的铁证。
截至1985年末,开馆4个月,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3万多人,其中有日本、美国、加拿大、英
国、法国、苏联、朝鲜、泰国及港、澳、台胞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400多人。参观者有
七三一部队罪行的受害者的家属,现居澳大利亚的苏联侨民扎伊卡兄妹的祖父、伯父,均在
七三一部队的实验中遇害。来访的日本人中甚至有原日军七三一部队特别班的一名队员。他
在参观后通过翻译表示谢罪:“近50年来,一直萦绕在胸中的谢罪和悔恨的愿望终于实现,作为
七三一部队的成员,我心情格外沉痛,将永记这一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