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四、萧红故居

  萧红故居位于呼兰县城内文化路29号,为一旧式宅院,占地792平方米,住宅周围筑有土 坯墙。住宅分为东西两院。东院正房为萧红出生处,共5间,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青砖瓦房。在房屋正中北墙上开一小木门,通往后园。
    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名张乃莹,是中国30年代著名女作家,笔名悄吟、萧红等。黑龙 江省呼兰县人,1911年生。1928年秋,考入东省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1930年初中毕业。 因父亲逼婚,离家出走,到北京就读于北平女师大附中高中部,后因经济困难,返回哈尔滨。 1933年元旦,以笔名“悄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曲》。是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利用《大同报》创办了副刊《夜哨》,发表了许多萧红的作品,此后, 她与萧军合作出版短篇小说散文集《跋涉》,确立了她在东北进步文艺界的地位。1934年6月, 因涉嫌“反满抗日”,受到日伪当局的迫害,出逃至青岛,并在那里完成她的代表作中篇小 说《生死场》。同年抵达上海,11月,萧红拜见鲁迅先生,鲁迅为《生死场》作序,并帮助 萧红自费出版。这部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奠定 了她在左翼文艺阵营中的基础。1940年,萧红到了香港。在近两年的贫病交加的生活中,她 竭尽心力完成了长篇小说《马伯乐》、《呼兰河传》和中篇《小城三月》。1942年1月22日病 逝,年仅31岁,骨灰葬于香港浅水湾,1957年8月15日,迁葬于广州市东郊银河革命公墓。
    现在开放的萧红故居,是80年代初,经有关部门整理修葺过的。进门后,即可看到一座 白色的萧红雕像。正房东两间为萧红出生地及其父母的居室。室内陈列有萧红家用的书柜、 桌椅、梳妆台以及萧红不同版本的作品、生活照片、纪念萧红的文史资料等200多件。西两间 为展室,墙上悬有美国学者葛浩文、瑞士作家赵淑侠、加拿大作家陈若曦、日本作家前野淑 子的题词,还有国内知名作家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白朗、方冰等人怀念萧红的题 词与诗作。展柜内摆有许多著名作家、诗人、艺术家赠给故居的名著以及柳亚子先生寻找萧 红墓的拜墓词等。展柜中还有苏联作家代表团赠给故居的一些纪念章和作品,以及日本作家 大野靖子及其丈夫的来信。
    萧红及其作品已受到各国人民的景仰和欢迎。香港、台湾、日本、美国都有一些人在研 究萧红和她的作品。黑龙江省不仅出版了萧红的大部分作品,还出版了一些研究萧红的专著、 传记等,并多次在呼兰、哈尔滨举办有关萧红其人及其著作的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