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旅游购物场所

  黑龙江地区的旅游购物场所,最初出现在上世纪末,且集中在哈尔滨。但并无旅游专店, 仅由一般商店供应旅游商品,这些商店的发展过程极为迅速,初期多为外国资本。1898年8月, 中东路开工仅三个月,在哈尔滨的香坊,俄人即开设了销售化妆品兼理发的“鲁西阿”商铺。 次年,道里出现俄人的阿盖耶夫商行,中国人开设的同盛隆百货店。1900年秋林公司在香坊 开业,道外也开设了几家中国商号。此后,哈尔滨每年都有许多新商号出现。但严格说起来, 这些商店都是为修筑中东路的中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服务的,直到1908年,俄商秋林公 司南岗新大楼落成并开业、才算出现了真正的可满足旅行者需要的购物商店,加上1906年创 建的南岗莫斯科商场、道里同发隆百货店,现代意义上的商店才具雏形。到1920年,道外同 记商场在新址营业,加上道里秋林开业,使哈尔滨的购物场所形成一定规模。这一时期,齐 齐哈尔、绥芬河、黑河等也相继开设了一些购物场所如齐齐哈尔的公和厚百货店、佳木斯的 义兴东环球和同兴和商店等。
    日伪统治期间,由于受到日资的排挤,30年代后期,中国人的商店均一蹶不振,一些外 国资本企业如秋林公司等均转入日资控制之下。日资还在道里开设了当时营业面积最大的丸 商百货店(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旧址),牡丹江、佳木斯等市尤甚。如牡丹江的高冈号、丸宫 号、奇尾百货店等均为日资开设。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外国来宾及外国旅游者,除在各大宾馆内设有售零服务点外, 还指定一些大商店为旅游购物商场,为了加强外汇管理,开设了专门供外国旅游者选购商品 的商店,如:友谊商店。8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的繁荣,物资丰富,商品供应状况改善,原 有商店之间差别已不大,但省旅游局仍指定一些较大、设施较好的商场为外国旅游者的购物 场所,旅行社的导游人员,也经常带游客、旅游团到这些商场购物。这些购物场所,多集中 在哈尔滨市,主要有:秋林公司、保康药店、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哈尔滨工艺美术厂、友 谊商店、黑龙江省文物商店、旅游毛皮商店,黑龙江省冰城画廊等。
    一、秋林公司
    20世纪末,俄国西伯利亚的一个资本家依·亚·秋林在俄远东地方,创办了一家商店, 名秋林公司。1900年,他在哈尔滨香坊也创办了一家秋林公司。1908年迁至在南岗区大直街 与奋斗路交叉处,并建一座新楼,即今秋林公司,成为哈尔滨市一家最有名的高级百货店, 一直是来哈尔旅游者的购物场所。1953年以前,店员中以俄罗斯人居多,少数华人职员也多 精通俄语。
    日伪统治期间,控股权一度转入英国人手中,后被日本人所侵夺。1945年8月,日本投降 后被苏军接管,后交苏联驻中国商务代表处哈尔滨分处管理,1953年苏联政府将秋林公司有 偿地移交给中国经营管理。
    “文化大革命”期间,秋林公司曾一度更名为“东方红百货商店”。1977年,建地下营 业室3层。1982年商店扩建,店楼依原样由二层楼变为四层楼,并更名为“松花江百货商店”, 总营业面积达14 000平方米。1984年10月,恢复了秋林公司老字号。
    秋林公司扩建之后,经销国内外商品达3万多种,为全省之最,顾客日流量人数在10万人 次左右,节假日可达15万人之多。国内外旅游者到哈尔滨观光旅游,多到此店参观或选购商 品。
    秋林公司的一大特点是“前店后厂”。其所经营的食品一部分是自己加工生产的,食品 厂生产的巧克力酒心糖、俄式大面包、西式糕点、黑加仑蜜酒等,均为黑龙江地方特产,服 装厂生产的西装也深受旅游者的欢迎。
    二、保康药店
    保康药店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大街110号,原称“济生堂”,始建于1929年。1956年 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药店,隶属于哈尔滨市药材公司。“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改称“兴 无药店”,后又称“保康药店”。
    保康药店原以经营各种中草药、中成药为主,后兼营西药。供应药品达2 500多种, 具有地方特色的药品有人参、鹿茸、鹿尾、田鸡油、北芪、五加参等。经营管理方面的最大 特点是昼夜服务,凡在白天可买到的药,夜间均可买到。店中有坐堂老中医把脉诊病,十分方便。
    1979年,保康药店被确定为“旅游定点单位”,由于店里工作人员服务热情有礼,受到 外宾的好评。
    三、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
    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位于道里区地段街146号,它的前身是日本商人于1934年12月创办的 登喜和百货店和日本商人于1936年11月创办的丸商百货店。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军接管了这 两家商店,1946年4月苏军撤走前,将两个商店移交给中国当局,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接管, 1948年5月两店改造合并,更名为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后经多次改扩建,到1983年,商店营 业总面积已达10500平方米,经营商品达27500余种,顾客平均日流量 为10万人次,年销售额达1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十大商店之一。
    1978~1985年,商店每年都接待海外旅游者近千名,除华侨、日本旅游者外,还有欧美、 东南亚及非洲的旅游者。
    四、哈尔滨工艺美术厂
    哈尔滨工艺美术厂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厂内设有接待外国旅游者参观、购买工 艺品的旅游定点商店。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工厂生产的麦秸工艺品,羽毛工艺品、玉雕、石刻、 玛瑙、珍珠以及工艺画、水墨画等,供应的美术工艺品上万种,以带有地方特色者最受外国 旅游者的欢迎,年均销售额达40余万元。
    五、友谊商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专家及苏联等国的友好人士、旅游者来黑龙江地区较多, 为了照顾他们购物,1959年10月,曾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大街,开设了一家友谊商店,负 责供应外国旅游者所需商品。1960年8月,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友谊商店遂于1962年3月停止 营业,将供应其他外宾商品的业务归并到南岗秋林公司,统一敞开经营。国际旅行社(今国际 饭店)为方便旅游者购物,在宾馆内开设一个代销店,由秋林公司派出一名营业员,专为外国 旅游者购物服务。
    1975年起,来黑龙江省旅游的海外旅行者逐渐增多,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又由秋林公司 负责,恢复友谊商店,店址设在哈尔滨南岗区大直街93号,营业面积为239平方米,1978年扩 大到477平方米。初期经营商品200余种均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中药材、名贵中成药及 高档裘皮制品、名酒等。
    80年代起,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来黑龙江地区旅游的外国旅游者猛增。1982年12 月秋林公司为适应形势,扩大对外经营,将友谊商店迁至秋林公司四楼,营业面积扩大到894 平方米,并由原来只供给外宾的封闭式经营,改为开放式经营,面向外宾、华侨及国内顾客, 外汇商品则设立了专柜。经营的品种增至十大类,即工艺品、金银首饰、文房四宝、中成药、 毛皮制品、呢绒绸缎、针棉织品、烟酒食品、家用电器及其他类商品。到1985年经营品种达 2 800种,外宾客流量达10000人次,比1978年增加了13.7倍,1978年至1985年来友谊商 店购物的海外旅游者总计约60 924人次,旅游者所属国家遍及世界各地。
    六、黑龙江省文物商店
    黑龙江省文物商店创办于1976年,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50号。与省博物馆毗邻。
    文物商店的业务是负责全省范围内的历代文物收购、鉴别、管理与收藏,为黑龙江省博 物馆提供文物藏品,为考古科研单位提供实物、科研资料,同时对外出售文物制品。
    文物商店内设有文物收购部,收购流散在民间的历代文物。文物经专家鉴定,分类并加 盖火印后,交商店保管或出售。文物商店展销的历代文物达数千个品种,按国家规定可以在 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文物有名人字画、珠宝翠钻、文房四宝及瓷器等。文物商店每年都接待众 多的中外游客。
    七、旅游毛皮商店
    旅游毛皮商店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88号,创办于1979年,是适应当时旅游业的 发展形势,以及外国游人到黑龙江的需求而开办的。毛皮商店是省内唯一一家专门 向国内外旅游者提供高级毛皮制品的商店。商店经销貂皮、元皮、貉皮、水獭皮、香鼠皮、 艾虎皮、灰鼠皮、狐狸皮等各种名贵裘皮制品,既有中国传统式样,又有流行世界各地的现 代冬装。由于毛皮质地优良,款式别致,因此颇受旅游者的青睐。
    八、黑龙江省冰城画廊
    黑龙江省冰城画廊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奋斗路342号,创建于1984年。
    冰城画廊的展室面积达1 000平方米,是中国四大画廊之一。主要展销中国近代、当 代名人书法作品、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及中国历史金石拓片等。绘画作品中不仅有中国 的水墨画,也有水彩画、油画、版画等。
    画廊还销售文房四宝、金石印章及绘画工具、器材、颜料、工艺美术品、画册、字帖、 民间工艺画、图书等,并为顾客提供装裱古今书画等服务。
    冰城画廊自创办至1985年,举办过多次书画家交流表演活动,曾专门邀请日本、新加坡、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书画家,前来参加经验交流活动。并先后接待了来画廊购画的美国、英 国、法国、马来西亚、苏联等欧美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团(者),销售书画作品近千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