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娱乐场所
自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黑龙江省境内大多数城镇可供旅游者消遣的娱乐场所,以中
国旧式戏院为主。个别有电的城镇或有电影院,只有较大的城市才有其他各种娱乐场所如赛
马场、游乐场、高尔夫球场等。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一些非正当的娱乐场所,此时电影院
已普及,国家还陆续建立了一些剧院,各大企业或行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俱乐部、文化宫等。
80年代后各地出现了台球室、歌舞厅、卡拉OK厅、游戏厅等,娱乐活动种类迅速增加。
一、电影院
黑龙江地区出现电影院的时间较早。1900年,俄人在哈尔滨建立了皆克斯坦影院(当年因
受庚子事件影响未能正常开业,1910年前,营业曾兴旺一时),这也是中国境内第一家电影院。
1902年俄军从军摄影师考布切夫,在今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与西十二道街拐角处,设立
了考布切夫电影院,它与同年建立的美国洛杉机电气影院并称于世。1908年,曾任俄远东总
督的阿列克谢耶夫在哈尔宾南岗义州街(今奋斗路)创办了敖连特电影院。这座电影院经历了
晚清、民国、日伪、中华人民共和国4个历史时期,是黑龙江省内存在时间最长的影院,1955
年始更名为和平电影院,至1985年依然很有名气,顾客盈门。1909年,道里又出现了俄人创
立的托尔斯泰电影院。1925年,位于南岗区中心地带的斯干特影院落成,亦称风翔电影园,
1936年改称亚细亚电影院,1985年,亚细亚电影院依然较有名气。20年代前后,道里区出现
了马迭尔影院。
30年代起,黑龙江地区内,又出现了一大批电影院,如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平安座影院、
道外区的大同影院等;齐齐哈尔市先后建立了春光影院,世界影院、永安影院、大陆影院;
牡丹江市出现了满映影院、东安影院、牡丹剧场;佳木斯出现了协和影院、春明影院、平安
影院等。
这些电影院,有的专为外国人开设,如哈尔滨的敖连特影院,直到50年代初,仍以放映
俄国影片为主,为苏联侨民与苏联旅游者所光顾。30年代道里区平安座影院以放映日语影片
为主,观众为日侨及日本旅行者,直至日本投降。
黑龙江地区出现最早的剧场,是1903年6月,由俄人希尔科夫等人在哈尔滨道里区(今兆
麟公园处)创立的剧场,后停办。此后,陆续有专供俄人使用的剧场出现,有的陆续停办。
1918年,日本人曾在道里建立一剧场,也因场地狭小,三年后即停办。哈尔滨为中国人使用
的剧场,多集中在道外区,如1918年由阜成房产公司修建在道外四家子的大舞台、1920年竣
工的新舞台、以及天仙第一大舞台等,这些剧场均以演出中国戏曲为主,如京剧、梆子、评
剧等,有的剧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在营业。
30年代在齐齐哈尔、牡丹江市、佳木斯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剧场。如佳木斯的三江剧场
(伪皇帝溥仪来佳时曾在此看过戏)松江舞台(当年国内戏曲名角赵喜魁、赵喜桢、高喜玉、麒
麟童等均在此演过戏)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对旧有的影剧院进行翻新改造、
革除陋习的同时,又陆续新建了许多新型现代化的电影院、剧院。分布在各主要城市的著名
新影剧院有哈尔滨市的工人文化宫、青年宫、少年宫、北方大厦剧场、友谊宫剧场、话剧院
剧场、黑龙江省展览馆剧场、北方剧场、工人体育馆剧场以及各大工厂企事业所属的剧场等。
较有名气的电影院有东北电影院、兆麟电影院、哈尔滨电影院、儿童电影院、顾乡电影院、
靖宇电影院,新闻电影院、香坊电影院、天鹅影剧院等。齐齐哈尔市则有东风电影院、梅里
斯电影院、北关电影院、华安影院、红岸剧场等。牡丹江市有庆安电影院,爱民电影院、西
安电影院及儿童影剧院、工人文化宫等。佳木斯市有东辉电影院、东北电影院等。
80年代,来黑龙江地区旅游的海外旅行者,在导游的带领下,经常光顾的影剧场主要有
青年宫、少年宫等。
二、茶园、游乐场
20世纪初,黑龙江地区出现的娱乐场所以“茶园”为主。这茶园实际上类似现在的剧场,
但形式上又有很大区别,设有酒楼、小吃部,在舞台上演戏曲的同时,还供应观众茶点,其
座位的形式亦较随便,前几排常有围桌而坐、边品茶点边观看演出者,因而称茶园。实际上
是集妓院、茶馆、酒楼、戏园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茶园还常以高额聘金从外埠请名伶
演出,以“茶香、水开、角好”享誉黑龙江地区。
本世纪20年代,哈尔滨市的茶园,多集中在道外。1917年,阜成房产公司即在道外东四
家子租用地皮,1918年建成茶园称东四家子大舞台。同年12月20日,中华茶园在道外劝业场
内开张。1920年7月,新舞台竣工。8月又建成滨江俱乐茶社。1921年9月10日,中国商人胡仁
泽在道外“荟芳里”(今道外十六道街)建成华乐茶园并营业,此园是专为唱“落子”(评剧)
的大型茶园。1922年改称新乐舞台。
华乐茶园是当时黑龙江地区最大的茶园,建筑为砖木结构,镜框式舞台,观众席有三层,
设有雅座、包厢。茶园前厅备有餐厅、小吃部。剧场两侧及后大门为艺妓住处,是当时较为
典型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接待对象多为当地及外地旅行至此的富商、乡绅、达官等。20年代
至30年知名的演员如马德成、程永龙、杨瑞亭、白玉昆、周信芳、梅兰芳及落子名星李金星
等均曾在此演出过。1928年华乐茶园改称“东北大戏院”,播放有声电影。翌年又改为“华
乐舞台”。1948年4月,此园被东北文协接管,改称哈尔滨剧院,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1953年改称哈尔滨评剧院至今。
1912年,佳木斯建成一座大型游乐场——新天地游乐场。场内设有国民会馆、国民武馆、
民众教育馆、演讲厅、松江大舞台、宴乐茶园(即说书馆)、汇丰宝局(赌场)、露天游艺场(进
行相声、杂技、摔跤、射击、跑马等表演或游乐活动)等,项目较为齐全。
早在20世纪初,黑龙江地区的哈尔滨市、海拉尔等地就出现了专供外国侨民及外国旅行
者使用的娱乐场所,但主要的均在哈尔滨。1901年中东铁路临时工厂就建立俱乐部,1902年
中东铁路公司也建立了俱乐部;同年12月15日,俄国商人建立了豪华的商务俱乐部;1906年,
中东铁路方面又将所建旅馆借与外阿穆尔军区,成立了军官俱乐部;1910年以后,又陆续出
现了乌克兰俱乐部、犹太人演出场,日本人兴建的共乐馆、会馆、民馆,德国人俱乐部等。
这些俱尔部大小不一,但均为外国人所设,只有1912年在道里七道街开设的滨江俱乐部是由
中国人创办并为中国人使用。这些俱乐部至日本投降时大都早已停办,只有原商务俱乐部由
苏联侨民会管理,仍在活动。20世纪60年代初,侨民会解散后,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接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实行开放政策以来,省内各大中城市陆续修建了
许多现代化的游乐场,供国内外游人使用,其中坐落在哈尔滨且较有名的游乐场有:青年之
家游乐场、太阳湖水上游乐场、游园游乐场、百乐宫、银都游乐中心、紫丁香游乐场等。这
些游乐场除设有娱乐室、碰碰车、航天飞机、转椅、双人飞天、汽炮枪、激光射击、蹦床、
飞盘、赛车等多项游乐项目外,有的还设有剧场、舞台、录像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此
外,哈尔滨工人文化宫、青年宫、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道里文化娱乐中心及各大公园内,
也都建有规模不等的游乐场、舞厅、电子游艺室等游乐场所。
三、体育运动场馆
黑龙江地区最早出现的体育运动场馆,首推1905年由俄人在哈尔滨南岗(今王兆屯附近)
开设的赛马场,占地48万平方米,四周围以铁丝网,看台在赛马场两侧中段,面积约2 000平
方米。自1906年起,每年分春秋两季举行赛马活动。这是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活动,参加活
动者初期多为外国侨民,后期也有中国人参加,不少买赛马彩票者曾为此倾家荡产。1933年,
曾加以重修,1945年日本投降后,赛马场被关闭,场地改作他用。
1938年时,哈尔滨曾出现过一所高尔夫球场,名偕乐高尔夫球场,地址在道里警察街(现
尚志、中央两街之间)。此场举行过多次高尔夫球比赛,参赛者多为外国侨民。
此外,30年代,哈尔滨修建了几个露天运动场,但设备均极简陋。1937年3月,曾修建了
一所宣德体育馆,规模亦小,去体育馆者多为外侨或无国籍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建立了许多体育场馆,尤以冰上运动场馆为多,新建
冰上运动基地系全国设备最完善的冰上运动场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街8号,占地10万
平方米,1982年建成开业。有可容纳4000名观众的滑冰馆,馆内有一大型人工制冷速滑场。
此外还有一处1000平方米的健身房和一处建筑面积为6 800平方米的接待站,可同时接待400人
食宿。这是中国全年候冰上训练基地,全国大型冰上体育比赛多在这里举行,是热爱冰上运动
的旅游者喜欢光顾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