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学音乐舞蹈

  一文学
    清代以前,锡伯族文学中民歌占有重要比重,现民间流传下来的最古老民歌有《萨满歌 》、《打猎歌》等。
    《打猎歌》这样写道:
    雪花如蝶飞,
    驰骋共撒围。
    踏遍千重山,
    猎夫凯歌回。
    叙事民歌《亚齐娜》,其中一段:
    亚齐娜,咱夫妻,恩爱相处谋生计。
    亚齐娜,谋生计,撒网打鱼到江边。
    亚齐娜,到江边,风里雨里没房住。
    亚齐娜,割野蒿,盖起窝棚安新居。
    亚齐娜,安新居,木梭穿线织鱼网。
    亚齐娜,一叶舟,搏击江水捕鱼忙……
    亚齐娜,咱夫妻,艰难日子笑中过。
    亚齐娜,勤打猎,披星戴月走山林。
    亚齐娜,走山林,使用弓箭和木棒,
    亚齐娜,咱夫妻,满载猎物转回家。
    亚齐娜,转回家,新鲜野味作美餐。
    亚齐娜,咱夫妻,欢歌喜舞生活甜。
    1826年(道光六年),由齐齐哈尔从军至新疆伊犁锡伯族顿吉纳,同察布查尔一、三牛 录乡亲欢聚,即席赋诗抒怀。1949年9月,兴谦译《三区革命诗集》中顿吉纳诗:
    在齐齐哈尔就听到,
    清朝到这里的锡伯人。
    自由流浪的我,
    志愿参军来。
    知已命运薄,
    无奈何是苍天。
    天赐给的命运
    无论如何也如此。
    将来之事,
    追索无济于事。
    出生的原籍,
    思念又枉费心。
    以往所做所为,
    全归于故事里,
    终身之事,
    就依赖于咱嘎善。
    伊犁河从东来,
    此处住着三牛录。
    霍去格尔泉沟里,
    角落湾处皆泉眼。
    洪努海沟的水,
    灌溉于洪都克地。
    虚度岁月的我,
    已来到此泉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锡伯族文学有了发展。双城县锡伯族作家高凤阁,被 录于《中国少数民族现代作家传略》(1980年出版)一书中。
    高凤阁一生创作诗歌100余首。1979年出席全国少数民族诗人、歌手座谈会,创作了诗歌 《二度梅花》:
    各族歌手集北京,
    香山层林尽染红。
    枫叶红时我虽老,
    梅经雪压色更浓。
    十年面壁斥鬼蜮,
    于无声处却有声。
    不是雪化春来早,
    怎得梅花二度生。
    高凤阁在皮影艺术上也有很高声誉。19岁时拜师皮影艺人张振江,演唱皮影戏。1949年 ,高凤阁和徒弟白伍斌(满族)等,为了配合抗美援朝战争,创作了皮影戏《美军暴行》。 在灯光、布景、音响效果等方面做了创新。高凤阁演出组还演出《双失婚》、《五锋会》、 《金石缘》等几十部传统剧目和《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等现代皮影戏。其女儿高金华 ,继承发展了皮影艺术事业。
    1983年,黑龙江省民研会锡伯族会员吴克尧的散文《锡伯族射箭》获全国首届民族团结 征文三等奖。
    二、音乐
    锡伯族有《亚齐娜》古老优美的歌曲,反映了居息在江畔的锡伯族渔猎生活情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4年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锡伯族歌手舒国金演唱《吉祥 的抹黑节》,获优秀表演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锡伯族肖冷,1961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 系毕业,创作歌曲主要有《拖拉机手之歌》、《挖煤歌》、《新旧婚姻对唱》、《打开大地 的门窗》、《茶山新歌》、《九里十八坡》、《快乐的早晨》、《摇篮曲》等。“文化大革 命”期间,肖冷受到牵连,失去了音乐创作的权利。1976年后又重新挥笔谱写歌曲,编选出 版了《工人歌选》、《各族民歌独唱重唱歌曲选》和《歌坛新秀歌曲选》一、二集。
    锡伯族乐器有“苇笛”、双管双簧笛子,芦苇杆制做,每管各开6孔,声调柔和、音量大 ,用于独奏、伴唱,多于田野里吹奏。
    “墨克纳”、口弦,吹奏乐器。2寸钢片制成,吹奏时置唇间,以右指拨弹左边细钢片振 动发声,以口形变化控制声音高低。
    三、舞蹈
    “拜伦”舞。双手与踢踏动作配合,两肩摆动较大。“蝴蝶”舞,即兴表演,多以女子 独舞表演见长,有时亦可男女对舞,男女老少都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