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反帝爱国斗争
一、反帝斗争
17世纪中叶,1665年(康熙四年),沙俄侵占黑龙江上游北岸雅克萨城,烧杀抢掠鄂伦
春族等游猎民族。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军收复雅克萨城,鄂伦春族士兵565人参加了
雅克萨战役,取得了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19世纪中叶,沙俄侵占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鄂伦春族继续奋起抗击沙
俄。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侵略者于海兰泡向瑷珲侵犯时,库玛尔路协领寿廉奉命
率鄂伦春马队官兵500人与俄交战,痛击沙俄侵略者。
二、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一批优秀的鄂伦春族儿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
北抗日联军。当时,抗日联军三、六、九、十一军中,都有鄂伦春人参加,其中第六军中约
有40余名鄂伦春族战士。
1935年秋,日本侵略者出动400—500名日伪军,直趋抗联三、六军后方基地汤旺河流域
。抗联指挥部令六军熟悉地形的鄂伦春族战士“黄毛”,带领抗联战士于汤旺河东岸埋伏,
当敌人大队人马涌进时,“黄毛”命令战士从背后射击,敌人乱作一团,经过半天激战,敌
人留下100余具尸体后狼狈逃窜。1936年冬,抗联第六军神枪手、鄂伦春族战士元宝调至第三
军工作,负责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的警卫任务。1937年冬,赵尚志领导抗联三路军于佳木斯附
近激战,元宝亲手消灭日本侵略军40余人,后遭敌人冷枪射击而牺牲。逊克县松树沟北二部
落鄂伦春族李宝太(绷格力)在抗联影响下,和其儿子李桂下布参加了抗联三军,女儿李桂
香(桂丽艳)参加了三军被服厂工作。1937年4月,李宝太于通河二站战斗中,突围时因救护
哈东司令李福林而牺牲。同年11月,李桂下布随三军一师于通河祥顺战斗中头部负伤牺牲。
李桂香同抗联队伍退至苏联境内整训,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同其丈夫金永顺(抗联战士)
由苏联去朝鲜。
在反日斗争中,鄂伦春族人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日联军转运物资、当向导、传递情报。19
36年,赵尚志率抗联部队夜袭日寇设于伊春的据点,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粮食等物资。李
朱产、莫乌德等动员附近鄂伦春族群众将战利品转移到深山掩埋;后被敌匪发现,李朱产父
子和莫乌德3人被捕,枪杀于逊河。1940年,抗联部队攻打瑷珲县罕达汽时,住哈尔通鄂伦春
族戈平年为抗联领路。1941年,抗联三支队队长王明贵来五道沟宣传抗日救国,鄂伦春族铁
吉利、吴永福2人为其当向导。伊春铁力地区孟庆海和妻子赵荣,在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时
候,曾经常为抗日部队当向导,递送情报,买粮食、衣物送到抗日部队,天冷时还将自己加
工的皮衣、皮手套、皮靰鞡等物品带给战士穿用,时间达6年之久。后来,孟庆海参加了抗日
部队,同日寇进行了英勇战斗,直到光荣牺牲。孟庆海牺牲后,妻子赵荣仍与抗日联军保持
密切联系,因而被日伪警务科关押长达3年之久。该地区的鄂伦春族宪扎布和孟淑云夫妇,参
加抗日联军并多次与日寇作战,宪扎布在攻打铁力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妻子孟淑云继续坚持
与日寇进行斗争,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鄂伦春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由于不堪再忍受日本法西斯的野蛮统治纷
纷起来斗争。逊克县原“山林队”一队的鄂伦春族人,毅然将欺压鄂伦春族猎民的本俭、池
田等日本军官打死。同年,呼玛县十八站地区的鄂伦春族人,也将企图顽抗的日本指导官铃
木喜一等14人打死,并在孟曲古等人的带领下,与苏联红军一道追击逃窜日军,经过几次战
斗,打死日军200余名,俘获几十名。
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教育、引导下,革命觉悟迅
速提高,许多人不仅站到了党和人民政府一边,而且还积极帮助党和人民政府作受国民党特
务蒙骗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有的还配合人民解放军直接参加了剿匪战斗,甚至献出了宝贵
生命。如居住在逊克县乌底尔河流域的李英格利、孟丁下布等猎民,从1947年初就同人民解
放军一起进山,寻找受蒙骗的群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宣传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残匪的阴
谋,至使多数人很快提高了觉悟,投靠人民政府。遭到孤立的顽匪恨透了李英格利、孟丁下
布等人,便突袭了李、孟居住的卧龙河村,杀害了村长李英格利和文书李玉峰,严刑拷打了
孟丁下布等人,然后将全村男女老幼劫持到山上,逼迫他们为匪。但觉悟了的鄂伦春族群众
,不久就在孟丁下布、西特布、莫银才等人的带领下,又回到了人民政府的怀抱,更加坚定
了他们跟党走、依靠人民政府的决心。许多人还直接参加了剿匪斗争,直到最后胜利。再如
居住在呼玛县倭拉河流域的鄂伦春族猎民孟清太,是人民解放军接收呼玛县时第一个站到人
民政府一边的鄂伦春人。当他听到国民党特务企图拉拢蒙骗居住在外河流域的猎民参加“光
复军”时,便主动请求去做这部分人的工作。在他耐心地说服下,不仅使这部分人没有一个
参加“光复军”,还组成了有30多人参加的剿匪队伍,随同解放军参加剿匪战斗,为消灭活
动于大兴安岭一带的赵志民等国民党匪徒做出了贡献。
还有不少鄂伦春族青年积极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先后志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国人民志愿军,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解放全中国和抗美援朝,做出了一定贡献。瑷珲县
的吴福生、吴福寿、吴包海、关福伦及逊克县的孟吉新、孟吉勤兄弟等,在解放战争最艰苦
的时候,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吴福寿、吴包海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关福伦1947
年参军后,先在嫩江保安大队,后到安东(辽宁丹东)山炮营服役,1950年转为志愿军赴朝
参战,参加了解放平壤的战斗,曾立三等功,获奖章1枚。后方的广大鄂伦春族人民也积极捐
款捐物、购买公债等,支援抗美援朝,全省仅1000余人的鄂伦春族,捐献了人民币达5000余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