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姓氏与人口
一、姓氏
据《嫩江草原上的柯尔克孜族和他们的爱国增产计划》一书记载,柯尔克孜族东迁黑龙
江省时,共有6姓:他本(吴)、额其格(常)、嘎博韩(韩)、蔡音德热(蔡)、博勒德热
(郎)、害热格斯(司)。
柯尔克孜族流传的民歌中记述了这6姓:
我曾在高山下纵马奔驰,
受到他本家人人赞夸。
如今我到哪才能找到呢,
我那心爱的枣骝骏马?
我曾在草原上纵马奔驰,
受到嘎博韩家人人赞夸。
如今我到哪才能找到呢,
我那心爱的枣骝骏马?
我曾到屯子前纵马奔驰,
受到额其格家人人赞夸。
如今我到哪才能找到呢,
我那心爱的枣骝骏马?
我曾在河滩里纵马奔驰,
受到蔡音德热家人人赞夸。
如今我到哪才能找到呢,
我那心爱的枣骝骏马?
我曾在小山岗前纵马奔驰,
受到博勒德热家人人赞夸。
如今我到哪才能找到呢,
我那心爱的枣骝骏马?
我曾在山埂前纵马奔马,
受到害热格斯家人人赞夸。
如今我到哪才能找到呢,
我那心爱的枣骝骏马?
民国初期,柯尔克孜族姓氏改称汉姓,并从柯尔克孜族姓“蔡音德热”分化出汉族姓“
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柯尔克孜族同汉、满等兄弟民族通婚,柯尔克孜族姓氏增多
。
二、人口
清乾隆年间,从新疆东迁至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共约30户140余人。其中班岱屯
10余户,雅洲屯7至8户,三家子屯5户,三间房屯3户,查哈莱屯1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柯尔克孜族人口增长缓慢,甚而下降。富裕县五家子村,清末
柯尔克孜族共200余人。到1945年,还不足13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柯尔克孜族人口逐年增加。1953年全省第一次人口普查,黑龙
江省柯尔克孜族共(时称吉尔吉斯族)394人。其中齐齐哈尔市1人,嫩江地区393人(龙江县
6人、富裕县386人、杜尔伯特旗1人)。1964年全省第二次人口普查,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共
525人,其中齐齐哈尔市21人,嫩江地区497人(讷河县5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5人,富
裕县487人),黑河地区6人(嫩江县1人,德都县5人),大兴安岭地区1人。1982年全省第三
次人口普查,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共874人,其中富裕县有788人,齐齐哈尔市65人。
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人口最多的县为富裕县,全省柯尔克孜族唯一聚居村为富裕县友谊
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五家子村,据1982年全省第三次人口普查,五家子村共122户
620人,其中柯尔克孜族47户256人,占全村人口41.3%。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族262人。其中9
分场134人。大多是近几十年从五家子等地迁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