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 育
第四章 文 化
清代,黑龙江地区柯尔克孜族人多数不识字,没有学校。
中华民国时期,富裕县五家子柯尔克孜族出现了私塾,外请教师,用蒙、汉两种文字授
课,学生10余人,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民国末年,吴本德回到
五家子村创办了小学。学生10余人,讲授语文、数学、常识等课。
东北沦陷时期,柯尔克孜族私塾取消,小学停办,文盲占大多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柯尔克孜族五家子聚居村建立了小学,教师吴宝达,有
柯尔克孜族学生2班18人。1953年,改富裕县五家子村小学为五家子民族学校。1963年,五家
子民族学校在校生增至4班39人,适龄儿童基本入学。教师增至3人,授课用汉语、汉文。1984
年,在校学生增至101人,其中柯尔克孜族学生5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5%,学生巩固率93%,
及格率80%,升学率75%。教师增至6人,其中公办教师2人,民办教师4人。文化程度为中师2人,
高中1人,初中3人。
1985年,五家子民族学校在校学生90人,其中柯尔克孜族学生5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7%,
巩固率96%,及格率82%,升学率81%。教师6人,其中公办教师4人、民办教师2人,文化程度为
大专1人、在职函授1人、初中2人。
在中央民族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有常崑、吴兰,在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的有吴永禄,哈医大
毕业的有吴玉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