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篇 地质勘探

  史料记载,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是从1859年(清咸丰九年)俄入施密特首次发现乌 云煤田开始的。从1859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的86年中,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中华 民国及东北沦陷时期,在全省境内共发现煤点68处。伪满煤质煤量调查委员会1943年掌握的 探明煤炭储量32.3亿吨,推定储量73.2亿吨。
    人民政府接收煤矿后,为了尽快恢复煤矿生产,各矿区及时组建勘探队伍,充实技术装 备,大力组织勘探。保证了煤矿生产恢复建设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矿井建设 规模日趋扩大,地质勘探跟不上生产建设需要。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期,出现了建井等待地质 资料或建井与勘探平行作业以及地质资料不齐、不全就盲目施工等情况,曾给新矿井建设造 成不少经济损失。为了达到地质先行、超前服务、适应生产建设需要,国家强调要把煤田地 质勘探放在煤矿基本建设首位。1954年中央燃料工业部决定成立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勘探局( 以下简称东北二局),担负吉林省长春以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区的煤炭资源 勘探任务。从此黑龙江省新区煤炭资源勘探由“东北二局”所属一○八、一○九、一一○、二○ 四钻探队和物测大队承担。各矿区生产地质补充勘探由矿务局地质队自行负责,很快扭转了 地质勘探落后于生产建设发展的被动局面。
    1946年至1985年的39年中,煤田地质勘探技术获得显著进步,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勘探 手段由解放战争初期单纯靠打钻发展到采用地质测量、山地工程、重磁、电法、地震、测井 、抽水试验及分析测试等多种手段,并获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查明了省内成煤时期、含煤 地层、地质构造、资源分布。截止1985年底共施工钻探工作量4552132米,提出各类地质报告 234件,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259796.0万吨,比1943年推定储量增加78%。同时还为大兴安岭 西坡呼伦贝尔盟地区提交扎赉诺尔、大雁、伊敏、大杨树等矿区最终地质报告15件;提交拉 布达林、宝日希勒、免渡河、陈巴尔虎旗等煤田详查、普查、找煤报告11件,提供保有储量 283亿吨,为呼盟地区的褐煤和部分长焰煤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各矿区的生产补充勘探为生产 矿井局部地层、煤层构造,可采煤层变化,临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等补充了大量地质资料,保 证了各矿区煤炭生产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