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生产补充勘探和普查找煤

  各地市县煤矿和各直属小型勘探队,自1958年以来,采用井探、巷探、手钻、坑道钻机 和地面钻机等多种手段,围绕生产矿井及外围煤点开展生产补充和普查找煤勘探。但因受资 金的限制,所开展的工作多是零星的间断性的,提供的地质资料也多是阶段性的总结资料。 仅有少量的地质报告。1958—1960年三年中,牡丹江专署重工业局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过 林口七星区、杨木区,穆棱碱场区3件地质报告。1961—1970年间,密山(鸡东)煤矿勘探队 提交了密山(鸡东)矿一井地质报告,碱场矿勘探队提交了碱场矿区地质报告,立新矿勘探 队提交了岭南井地质报告。70年代以来,各地市县煤炭局和各煤矿地质勘探队开展勘探的地 区主要有勃利县青龙山、红卫、大个岭区,宝清县梨树沟,依兰县达连河,立新矿区,鸡西 市老达沟,爱辉县东方红区、盘肠沟区和宋集屯等地。为宝清、依兰、立新、老达、东方红 、西岗子宋集屯等地方煤矿及勃利县、鸡西市的乡镇区街煤矿提供了大量地质资料,并提交 了宋集屯、东方红、147斜井区3件详查地质报告。各地方煤矿和地市县煤炭局的地质勘探队 ,所提交的零星地质资料虽不正规,但确为生产矿井的生产、开拓延伸,技术改造和小井开 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对地方煤矿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第一次组建的省直属地方煤田地质勘探队,1966年—1968年的3年中,主要在鸡东煤矿永 华区(现三井区),碱场煤矿一井区,立新煤矿岭东区(现三井区),青山、依兰、五常曙 光煤矿区,尚志丁山区、亮河—风山区,延寿玉河—穆家屯区,内蒙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 旗大杨树煤矿区等地开展生产补充勘探和普查找煤工作。1966年开动钻机3台,共完成钻探工 程量5680米。1967年开动钻机3台,共完成钻探工程量8312米。1968年开动钻机4台,共完成 钻探工程量6900米。3年累计完成钻探工程量20892米。3年中还有4台手钻同时施工,年施工 8—10个钻月,累计钻进4500米。3年中实施钻探工程同时,还进行了部分槽探工程和地形测 量工作,3年共完成永华、丁山、青山3个区1:5000地形图20平方公里。
    3年中提交的地质报告和普查找矿总结,因地方煤矿局被撤销,大部分未正式审批,仅有 3件被审查批准:一、立新煤矿岭东区(补勘),二、碱场煤矿一井区(详查),三、大杨树 煤矿区(补勘)。
    第二次组建的省煤田地质勘探队,1980—1985年累计完成钻控工程量90993米,提交各类 地质报告12件。其中精查、精补3件,详终、详查、补勘和小井勘探9件,获得地质储量1975 7.74万吨。共增加矿井年生产能力60多万吨。其中永丰煤矿6万吨,杨木—兴华矿6万吨,老 达矿6万吨,光义矿12万吨,依兰矿15万吨,青山矿6万吨,呼玛矿3万吨。碱场矿9万吨以及 待开发的宝清县双柳、东宁县三岔口等区。
    1980年以来,为促进地方煤矿的发展,各地市县自筹资金和省煤炭公司筹集资金进行了 大量外委地质勘探。其中省煤炭公司,1983—1985年筹资943.41万元外委完成地质勘探面积 594.5平方公里,钻探工程量57615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2件,获得地质储量47058万吨。 这些地质报告经省煤炭公司批准的有:东宁县老黑山区(精查),碱场矿六井区(详查), 鸡西市西鸡西区(详查),双鸭山市双桦二井区(详查),宝清煤矿三井区(详查),双鸭 山市三合煤矿区(详查),穆棱县宏兴区(详查),东宁县太阳升区(精查),七台河市无 烟煤一井区(精查),双鸭山市双华一井深部区(补勘),原林口县七虎林区(详查),密 山县珠山煤矿区(详查)。
    由各地市县自筹资金外委的地质勘探提交的主要地质报告有: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电厂煤 矿区(精查),嫩江农管局老莱煤矿区(详查),嫩江农管局太平煤矿区(补勘),牡丹江 农管局八五一一煤矿区(详查),鸡东县永丰煤矿六井区(详查)。
    上述煤田地质勘探技术成果,为省属地市县和乡镇企业煤矿的生产、开拓延伸和新井建 设及全省地方重点煤炭基地的开发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