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四边作业”

  一、50年代初、中期“四边作业”的教训
    东北沦陷时期,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多操日本人之手。日本投降时留下的煤田地质资料多 不可靠。解放后,东北煤炭工业只得在地质资料不足的条件下进行建设。1949—1950年间打 几个钻,发现有煤就开始建井。1951年东北煤矿管理局成立地质调查处,试制钻机,实行钻 机统一领导,加强矿务局的地质力量。到1955年,新井地质报告仍是当年提出的。煤炭工业 部虽然制定了合理的建设程序,但为满足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要,初期煤矿建设的地质勘探 、设计、施工无法按程序进行,不得不采取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四边”平 行交叉作业。虽然争取了时间,但也有很多教训。
    (一)鹤岗东山竖井中途停止
    鹤岗东山竖井采取了地质、设计和施工平行作业的办法进行建设。1950年9月20日破土开 工,到1951年才提出地质资料,使得承担矿井设计的苏联列宁格勒煤矿设计院的设计工作停 止半年时间。预定井筒打到150米处开第一水平巷道。1952年2月主井井筒已掘182米,副井1 66米,均已超过第一水平巷道,非设计要求深度。设计图纸尚未寄回,无法施工。东北煤管 局决定并经东北工业部同意,于1952年2月22日停止掘进。1952年11月复工,延长了总工期, 造成了浪费。
    (二)鸡西麻山七井因地质不清转为非正规井
    麻山七井设计能力年产21万吨,计划1956年移交。在左翼布置采区,但掘进了约190米还 未见煤,遂放弃左翼改在右翼布置采区,干了好几个月仍未找到正式煤层。建设期原定18个 月,干了28个月后转为非正规井。
    (三)双鸭山洗煤厂无施工图造成窝工
    双鸭山洗煤厂1955年初列入计划271万元。从2月份起组织了380多人的工程处。由于没有 图纸,大批工人窝工。到年终只干了6万多元的工作量,全处超支38万元。主厂房的施工图纸 一直到9月份才全部到齐。于是突击施工,造成损失很大。
    二、“大跃进”时期“四边作业”的教训
    “大跃进”期间,为保“钢铁元帅升帐”(工业以钢为纲),要求“煤炭工业先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煤矿建设程序尚未完全理顺,1958年7月18日,又提出将大、中、小型矿 井的建设期限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六、四、二年,分别缩短为二、一、半年。为达到此目的 ,基建程序无法贯彻,只好推广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四边作业”。具体作 法,是把勘探、设计、施工人员组织到一起,再分地区或工程实行包干。鸡西矿务局在开建 正阳、哈达、张新矿井时,开工前只有“地质地形图”,正阳矿的井口位置,由施工人员提 出利用原来的采煤井的建议,经地质、设计人员同意就确定了。张新矿采区位置就是根据普 查资料和临时手钻资料,经地质、设计、施工人员共同研究确定的。上午研究,下午确定, 第二天就开始施工。结果损失很大,教训极为深刻。
    (一)鹤岗矿务局“四边作业”的损失
    1、富力斜井群(6对斜井)由于没有批准设计就开工,造成2400多米巷道作废。而且井 筒均按水采掘成。改旱采后,断面过小,给后来生产带来了困难。
    2、由于地质设计资料不充分、不完整,盲目施工,造成不少停工项目。大陆东斜井,岭 北一、二、三井,解放一、二井,南山南、北斜井,都曾开工后又先后停工。这些矿井总计 使用投资685.6万元,未能发挥投资效果。
    3、运输改革工程。施工当时没有正式设计文件,总计完成轨道铺设20.95公里,后来又 逐步拆除,申请报废。
    (二)鸡西矿务局“四边作业”的损失
    1、因没有查清地质情况,投资没达到预期效果的有:
    正阳斜井。原设计5对斜井,能力66万吨。1958年9月至1960年3月开工,1959年末至196 1年3月移交生产。由于地质构造发生变化,一井改为勘探井,能力降低到39万吨。
    穆棱六井二斜原设计15万吨,1957年6月开工,1958年10月移交生产。因地质条件变化, 核定能力降为9万吨。
    2、技术条件不成熟,造成投产后需要重新改造的有:
    恒山九井原为水采矿井。1958年8月开工,1959年末简易投产。1960—1962年进行水采补 套。由于水采、水运、水掘技术都没有过关,1963年又进行改建,建成后变成斜井2处,保持 原设计能力。浪费资金200多万元,时间长达6年。
    3、建成投产后,由于地质变化太大,变为勘探井的有:
    城子河十一斜井,原设计能力12万吨,1957年7月开工,1958年10月投产。因地质构造复 杂,不能做出正规工作面,致使该井曾于1961—1962年中断生产,变为勘探井。
    4、由于地质资料不清,开工后又停工。
    1958年第三季度在地质资料不清的情况下,开建了哈达井,能力30万吨;解放平硐及斜 井各1处,能力合计30万吨;向阳斜井两处,能力合计为30万吨。开工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 ,无法进行设计,于1959年停建,浪费投资57万元。
    (三)双鸭山矿务局“四边作业”的损失
    1、岭东八斜井,投资858万元。太平一井设计年产能力9万吨,投资619万元。由于缺乏 水文资料,事先未作处理涌水的施工方案,在建设期间,涌水大、速度慢,地质条件变化多 ,虽然于1962年移交生产,但在很长时期内没达到设计能力。
    2、窑地竖井设计能力60万吨。四方台一井设计能力21万吨,四方台二井设计能力12万吨, 四方台三井设计能力21万吨,宝山四井设计能力9万吨,上述井于1958年7—8月开工,由于需 要补充地质报告,修改设计,均先后缓建,窑地竖井报废。
    3、宝山一、二、三井投资43万元,已报废。
    (四)勃力矿务局“四边作业”的损失胜利岗一、二井设计能力36万吨,不按设计施工 ,井巷工程完成不到1/3,就于1959年简易投产,移交后就减产。到1961年末已花费投资约 270万元,因移交工作面采完,掘进落后,1962年重新归建设补套,又花投资650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的现象曾再度出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各矿务局普遍坚持执行建设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