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七台河矿井建设

  七台河矿区原属勃利县。勃利煤田发现于1910年。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未能发现 可供大规模开采的煤层。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原发村农民在缸窑沟开小煤窑,同时安乐村农民也开始挖煤。195 5年4月县政府禁止私人乱挖原煤,并正式组织办矿。截至1958年8月末,勃利县地方国营煤矿 开井口16对。其中正常生产的5对,正在建设的7对,因井下水影响而停采的4对。为运输煤炭 ,由副县长毕福山为总指挥,动员机关干部、农民、学生13000多人参加施工。用5个月时间 ,于1958年11月建成勃利至七台河的35公里铁路线。1959年2月架设了由桦川电厂至缸窑沟的 高压输电线,为勃利煤田的大规模开发创造了条件。
    1957年8月黑龙江省委书记任仲夷到勃利视察。1958年5月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经济委 员会、建设委员会作出《关于加速开发勃利煤矿的几项决定》。黑龙江省燃料工业厅党组提 出《勃利煤田开拓规划工作报告》。为加快开发速度,决定采取“大矿下小矿”的办法,由 鹤岗矿务局负责全面包干开发建设。1958年10月2日,鹤岗矿务局徐芊副局长带领十多名干部 到勃利县,调查勃利煤田开发事宜。经研究决定,由勃利县地方煤矿和109勘探队勃利工区合 并,组成鹤岗矿务局勃利煤矿筹备处。从此勃利煤田开始大规模开发。
    筹备处党委副书记张玉新、副主任李存生,率领第一批以杨安华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来 到七台河时,房无一间,桌无一张。大家自己动手,在七台河后岗的高坡下,因陋就简,就 地取材,利用柳树条,编盖半地下式的地窨子,既是宿舍,又当办公室。室内阴暗潮湿,多 雨季节,积水不断。借用废马棚,做临时食堂。地面运输条件更差,车少,道路泥泞。职工 们编顺口溜说:“一进七台河,稀泥没脚脖。”七台河矿区就是在这样困难条件下开始建设 的。
    “大跃进”开始后,各采区先后开小井310处。1959年底勃利煤矿筹备处变为省直属企业 ,属省煤管局领导。一、二、三、四采区划归筹备处。五采区划归地方煤矿,由勃利县管理 。同年民办勃利至七台河铁路正式移交牡丹江铁路局接管。1960年2月省煤管局根据省委指示 ,从鹤岗、鸡西、双鸭山矿务局抽调近2000名技术工人支援勃利煤矿建设。国民经济调整时 期缩短基建战线,勃利煤矿停建了一些开采条件不好的小井,合并了一些相邻的小井。1961 年成立勃利矿务局,下设桃山、七台河、胜利3个煤矿。截至1962年末建成片盘斜井10对。
    1963—1965年建成片盘斜井3对,设计能力39万吨。主要辅助系统(主要是矿区内铁路专 用线、供电、机修)已逐渐形成,生活福利设施逐渐配套。到1965年末,在矿井建设方面, 国家投资5584万元,由原来的小煤窑群,新建或改建为正规片盘斜井12对,设计能力为123万 吨。
    “文化大革命”期间,建成9—12万吨能力的小型斜井6对。除桃山五井外,其它5对斜井 工期均为4—5年,比正常工期拖长一倍以上。
    1976年以后,对西部3个矿以集中生产为目标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建成新建、新兴、桃山 3个皮带斜井。1983年11月在东部地区开始建设富强立井。1985年铁东二井开工,为东部区开 发拉开了序幕。1985年末七台河西部有5个生产煤矿,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282万吨。其中新 建矿78万吨、新兴矿75万吨、桃山矿75万吨、新立矿30万吨、东风矿24万吨。
    一、新建煤矿
    新建煤矿位于七台河市新兴区,北起倭肯河南沿,南至400米等高线,东与桃山矿相连, 西与东风矿相邻。矿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煤田属鸡西群城子河含煤组,含可采和局部可采 煤层共11层。
    新建煤矿的开发是从建小窑开始的。1955年七台河镇农民种地,发现露头煤,10月这个 农民开了一个单筒小井,斜长达30米,后因顶板破碎发生死亡事故而停采。1957年4月,在新 建矿区南、北岗又发现38和43号煤层。于是县办地方煤矿在此开小井。1958年10月成立勃利 煤矿筹备处。划为四采区,后称胜利采区。1961年勃利煤矿筹备处变为勃利矿务局,胜利采 区变为胜利煤矿。1966年经煤炭部批准改为新建煤矿。
    新建一井1958年10月作为小井开工,1959年正式开始建设。到1965年共建5对斜井。新建 一井1959年末简易投产。井巷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20%。井口地面建筑均为简易草木结构,四 大件(绞车、主扇、压风机、水泵)均未安装。1962年8月黑龙江省煤管局及矿务局联合检查 组认为该井“三个煤量”严重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生产,决定停产交建设公司重新建设。19 63年矿务局设计处重新设计,生产能力由21万吨降为15万吨。1964年开始第二次建设,1965 年竣工。
    新建二井1958年10月作为小井开工。1959年列为建设项目。1960年2月提出初步设计,设 计能力年产21万吨。1960年7月简易投产。1965年开始第二次建设,设计能力由21万吨降至1 5万吨。1966年第二次投产。
    新建三井1958年末开工。1960年2月编初步设计,设计能力年产15万吨。1961年上半年曾 列为国家建设项目,并将能力降为9万吨。1961年因缩短基建战线停建。1963年末转作生产小 井,并按年产6万吨能力进行系统配套。
    新建四井共有三个斜井。一斜井原为勃利县营煤矿所开。1959年列入国家建设项目,19 60年转为生产小井,1966年报废。二斜井是1962年开的小井,同年因贯彻调整方针停工,19 63年4月复工,1963年8月竣工。三斜井1963年开工,1965年采煤,核定能力6万吨。
    新建五井1959年开工。1960提出初步设计,列为建设井,设计能力24.5万吨。最后定为 15万吨。1961年6月曾停缓建。1964年复工,当年11月竣工移交。
    新建六井系1957年勃利县营煤矿所开。以后转为生产小井。
    1975年新建矿结合矿井延深,对6对斜井进行环节改造,集中为一对钢丝绳皮带斜井,1 982年8月竣工。1983年开始改扩建,生产能力扩大为120万吨。截至1985年仍在施工中。
    二、新兴煤矿
    新兴煤矿位于勃利煤田西部,东与桃山矿相邻,南以F27断层为界,西与东风矿相连,北 与新建、新立矿接壤。矿区面积27.5平方公里。煤田含煤66层,总厚度26.52米,其中可采 和局部可采14层。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人曾在此开一对小井,抗日战争胜利后小井报废。1958 年“大跃进”期间在此搞小土群开采。勃利煤矿筹备处成立后,划为第三采区。1961年改称 七台河煤矿,1965年勃利矿务局更名七台河矿务局,七台河煤矿随之更名为新兴煤矿。新兴 煤矿在“大跃进”初期,人背麻袋装煤,运至地面,汽车运走。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建成3对斜井。新兴三井1959年开工,1961年曾停缓建,1962年复工, 1963年11月建成。设计能力9万吨。新兴四井1958年开工,1960年列入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能 力15万吨,1962年8月竣工投产。新兴七井,1960年列入建设项目,设计能力15万吨,1960年 12月简易投产。这些斜井开始用绞车提升,架线电机车拉运,人翻罐笼装车。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兴煤矿继续建成3对斜井。新兴一井,1959年初开工,1960年停 建。1965年恢复建设,设计能力21万吨,1975年竣工。新兴二井,1970年开工,设计能力15 万吨,1974年竣工。新兴六井,1971年自筹资金上马,设计能力9万吨,1975年12月竣工。
    1976年开始,建设新兴皮带斜井(新兴五井)。在地下贯通五、六、八井,既解决地面 生产系统的集中问题,又为其它各斜井实现集中创造条件。1976年开始施工,1979年12月, 皮带斜井投产。皮带斜井能力按75万吨设计。共完成井巷15131米,投资3372万元。
    1980年开始斜井群技术改造工程。1982年末,第一期改造工程结束。1985年进入第二期 扩建。改扩建完成后,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120万吨。1985年保有储量7123万吨。
    三、桃山煤矿
    桃山煤矿位于七台河市桃山区西部。矿区面积25平方公里。煤田共含煤65层,其中可采 和局部可采36层,煤层总厚度30米。
    桃山煤矿开发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勃利煤矿筹备处成立后划为第一采区。1960年 一、二采区合并,成立桃山煤矿。截至1985年桃山煤矿建成五对斜井。
    “大跃进”期间建成桃山三井。原系1959年末开的小井,经改造升级,先后将1958年末 开的四井及上部19、26号层划归三井,并另开了一个岩石井筒。核定能力为15万吨。国家投 资134万元。
    1965年建成桃山一井。设计能力15万吨,1964年末开工,由双鸭山矿务局工程处支援建 设。1965年12月竣工。建井工期一年。移交时完成井巷工程3648米。总投资354.8万元。
    1966年建成桃山五井。设计能力15万吨,设计标准较低。1965年2月开工,由双鸭山矿务 局工程处支援建设。1966年5月移交。移交后未立即采煤,继续西风井的工程。1967年8月才 开始采煤。总投资415万元。
    1974年建成桃山六井。设计能力15万吨,1970年开工,1974年投产。移交时完成井巷工 程5486米,投资788.8万元。1975年12月与二井合并。
    1976年建成桃山二井。设计能力15万吨。1970年开工,1976年6月移交投产。
    1980年为开发深部煤田,实行集中生产,开工建设桃山皮带斜井,1983年竣工。为充分 利用皮带斜井的提升能力,1984年对矿井改扩建。生产能力由75万吨提高到105万吨。截至1 985年,改扩建工程仍在进行中。尚有可采储量4373.7万吨。
    四、东风煤矿
    东风煤矿位于七台河市西部。北以F9号断层为界,东与新兴、新建矿相邻,南以等高线 投影为界,西至12号勘探线。矿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10层,总厚 度为8.23米。
    东风煤矿开发于1955年1月,初期定名为缸窑沟煤矿。60年代初期,矿区人员增多,吃水 非常困难,人们称“缸窑沟”为“干巴沟”。1967年上半年该矿矿长建议更名,经省地方煤 炭局批准,正式叫东风煤矿。开始由勃利县经营,后改属合江行署。1972年4月1日由地方移 交七台河矿务局,正式成为国家统配煤矿。先后建成二井、五井、七井。东风七井,设计能 力21万吨,1966年8月开工,由双鸭山第25工程处施工。在施工期间,经204勘探队补钻证实 ,一采区右部有3个较大的断层,矿务局将断层区留待生产时边探边采,相应的井巷移作开拓 的采区。由于第25工程处调往新疆,1972年12月投产。东风五井,原系地方国营缸窑沟矿未 建成的小井,1972年划归七台河矿务局后,继续进行掘进。1976年8月开始采煤,实际年产5 —7万吨。此井未列入矿区生产能力。
    1983年东风矿又进行生产环节改造,将五井、七井贯通,几个采区集中在一个矿井出煤 ,消灭了斜井群。改造后矿井生产能力可由原来的21万吨提高到40万吨。截至1985年改造工 程仍在进行中。
    五、新立煤矿
    新立煤矿位于七台河市西部。东与桃山矿接壤,西以七台河为界,南与新兴矿相邻,北 至96号煤层露头。矿区面积5.7平方公里,含可采和局部可采10层,总厚度8.43米。
    新立煤矿原系新兴矿一井。1977年至1978年进行环节改造,1980年改建成吊挂式皮带井 投产。由于一井是独立生产系统,生产能力比较大,又系超级瓦斯矿井,为加强领导,搞好 安全生产,于1980年11月19日独立建矿,取名新立矿。
    六、新富煤矿
    七台河矿区除国家投资建设的国营煤矿外,矿务局还自筹资金建设一些全民性质的小矿 井。为对这些小井进行生产技术、安全监察和财务的管理,于1985年1月经东煤公司批准,成 立了新富煤矿。该矿共有生产井口7对,总设计能力年45万吨,核定为50万吨。其中矿直属3 对,代管井4对。各井分布在井田或勘探区边缘地带。
    一井(属矿区工会疗养院)位于安乐勘探区内,包含8对小斜井,工业储量130万吨,已 采出29.4万吨。
    三井(属局公安处)位于桃山矿区内,桃山六井西侧。工业储量34万吨,采出量11.7万 吨。
    四井(属水电厂)位于富强二采区东侧,包含两对小斜井。工业储量51万吨,采出量17 .5万吨。
    五井(局直属)位于桃七三采区勘探区内,新兴二井西南侧。工业储量310万吨,采出量 11.5万吨。
    六井(属地测处)位于桃七三采区勘探区内,新兴矿二井南侧。工业储量60万吨,采出 量7.1万吨。
    八井(矿直属)位于新兴勘探区内,与新兴五井和矿务局林业处苗圃相邻。工业储量32 万吨,采出7.1万吨。
    九井(矿直属)位于桃山矿五井西部,八道岗村北。工业储量70万吨,采出0.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