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发电厂

  一、鸡西矿区发电厂
    (一)穆棱煤矿发电厂
    1925年2月15日,穆棱煤矿公司董事会决定投资修建自备电厂。1927年6月,穆棱煤矿发 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安装两套发电机组,用60马力立体复式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出力为48千 瓦。电压为2×235伏。1930年第二期工程完成。安装两套交流发电机,出力125千瓦,电压为 200伏,通过7条架线送至各井口。1943年从鸡宁发电所架设一条22千伏输电线路到梨树镇, 并建起一座二次变电所。穆棱煤矿转用鸡西发电所电力,穆棱煤矿发电厂停止发电,发电机 组于1950年迁至北票。
    (二)满炭滴道发电所
    1938年满炭株式会社在滴道煤矿河北修建一座发电所。设一台汽轮发电机,出力1000千 瓦。1941年由满电滴道发电所供电后,该所停止发电。
    (三)满电滴道发电所
    1939年4月,满洲电气株式会社滴道大半道发电所建成。设发电机组3台,总容量为6880 千瓦,1941年又投入4号发电机组,容量为8130千瓦。不久2号机损坏,4号机迁往蛟河,发电 能力降为5000千瓦。日本投降时,电机被炸毁。
    (四)鸡宁发电所
    1940年满洲电气株式会社在鸡西建鸡宁发电所(现鸡西发电厂),发电机出力为15000千 瓦。1941年12月又增设1台15000千瓦机组。鸡宁发电所正式发电后,滴道发电所于1942年转 为备用发电所。日本投降时鸡宁发电所一号机被炸,二号机运走,只剩三号机发电。
    (五)滴道矸石试验电厂
    滴道矸石试验电厂是利用煤矸石(洗煤废渣)为燃料的自备电厂。1975年经煤炭工业部 、一机部、电力部共同商定,在鸡西进行试验。同年10月由黑龙江电力设计院设计。1976年 4月在滴道矿九井东坡破土兴建。总设计装机容量为2台130吨的流化床燃烧炉(沸腾锅炉), 两台北京重型电机厂产的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主厂房建筑面积为18054.5平方米(为 二期工程预留5万千瓦发电机的余地)。1979年6月,一号机、炉基本建成,6月17日首次点火 试验,9月16日一号机、炉并网发电。1980年1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题为“第一座烧矸石 电站建成”的消息。1981年3月,二号机、炉建成。3月13日点火试炉。3月24日二号炉并汽带 负荷。6月8日二号机、炉并网发电。
    自1979年试运行到1985年末,两台锅炉起停246次,累计运行38128小时,发电量为6693 9万度。耗矸石量249.4万吨,相当于节约原煤84万吨。一号炉在运行中暴露出两大问题:第 一,尾部烟道受热面严重积灰和磨损;第二,煤矸石在输送、燃烧过程中对设备的磨损严重 。在安装二号炉时,改造了给煤绞笼,加装了2次风装置。1982年9月在长沙会议上,国家科 委攻关局把沸腾炉列为“六五”期间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983年5月攻关组由黑龙江电力试验 研究所主持,邀请煤炭科学院煤化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济 南锅炉厂、鸡西发电厂、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煤炭科学院煤化所、冶金部北京钢铁研究总 院、滴道矸石试验电厂等单位,对二号炉进行了全面测试。通过测试表明,该炉堵灰已消除 ,尾部受热面磨损大为减轻,锅炉效率达80%左右,飞灰挥发分从15.7%下降到1—2%,固定 炭从41.3%下降到18—21%,负荷可以稳定在100吨/小时,热效率达到64%。
    1983年6月国家科委劣质燃料流化床燃烧攻关组,在滴道电厂召开了130吨/小时流化床 锅炉技术攻关座谈会。1984年下半年对滴道矸石试验电厂进行了技术鉴定。电厂1985年1月获 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
    二、鹤岗矿区发电厂
    1929年鹤岗煤矿建电灯厂。发电机为25千瓦交流机,供机械动力和夜间照明用电。1935 年开始修建鹤岗发电所,归满洲电气株式会社佳木斯支店管辖。1号发电机为3相50周波,33 00伏特,1500千瓦。1938—1940年间又陆续增设1500千瓦发电机两台和2800千瓦发电机1台, 总发电容量达7300千瓦。
    当时,鹤岗发电所主要供矿区生产用电,同时也向莲江口、佳木斯一带送电。由于煤矿 用电逐渐增加,鹤岗发电所供不应求,1941年,满洲电气株式会社在佳木斯修建发电所,向 鹤岗送电。鹤岗发电所改为备用所。
    1984年鹤岗矿区为解决矿区用电和供热问题,筹划修建热电厂。1985年成立了鹤岗矿务 局电厂筹备处,开始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三、双鸭山矿区发电厂
    双鸭山建矿以来一直由佳木斯发电厂供电。1984年开始筹建矿区矸石热电厂。经东煤公 司批准,12月委托沈阳煤矿设计院进行可行性研究,1985年5月煤炭部同意可行性研究报告。 7月沈阳煤矿设计院提交了《双鸭山矿务局煤矸石热电厂初步设计》。装机容量2.4万千瓦, 年发电量14400万度,年供热量164160百万大卡。职工人数350人,总投资3571.94万元。截 至1985年末仍在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四、依兰煤矿发电厂
    1960年依兰煤矿初建时,没有电源。为解决照明和动力用电,先后安装了柴油发电机。 同年11月11日,省经委、省电业局批准在依兰煤矿建设一座自备电站,第一期工程建设1×1 500千瓦汽轮发电机和1×10吨锅炉的火力发电机组。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建设公司承 担安装。1961年6月24日经省委确定由多宝山铜矿调给依兰煤矿汽轮机和发电机,由哈市锅炉 厂供应锅炉。当时物资极缺,为了保证按时施工,煤矿组织大批力量在哈尔滨、沈阳、北京 采购有关器材。采购人员最多时达30多人。同年9月土建工程开始施工,并成立了电厂建设指 挥部。1963年7月烟筒、水塔、厂房等45项土建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电厂建设一期工程全部 竣工。同年8月27日开始点火烘炉、暖管,进行启动试运。9月20日正式并网发电。
    1966年5月27日,省经委与电业局研究同意扩建2800千瓦和1500千瓦两台机组。总规模达 5800千瓦,投资为168万元。决定从仓库调给1500千瓦汽轮机和10吨锅炉各1台,同时拆迁齐 齐哈尔发电厂的四号2800千瓦汽轮机和牡丹江市电厂的18吨锅炉。同年6月依兰煤矿发电厂抽 调1/3的技术力量,从全矿借调40多名技工,分别赴齐、牡两市电厂拆迁机组和锅炉。经一 个多月的突击工作,战胜重重困难,于8月末将全部设备运回矿山。但配件残缺不全。
    1967年9月20日依兰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开始安装。首先安装2800千瓦的3号机组。工人们 在工具、人力、器材“三不足”的条件下,昼夜奋战。起重工作没有卷扬机,就用绞磨推着 干,解决了减速机有缺陷和电机转子弯曲等难题,加速了安装速度。1969年1月1日,经有关 部门同意,3号机组整体启动,进行了72个小时试运。情况良好,并网发电。2号机组于1970 年5月15日开始安装。1971年4月14日安装结束。经试运后,同年10月1日并网发电。
    1979年1月省批准依兰煤矿电厂进行第三期扩建工程,扩建3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总投 资363.7万元。全部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均由本矿承担。汽轮机3—24—1型青岛市汽轮机 厂产。发电机AFK—3—2济南生建电机厂产。锅炉AZD20—25/400济南锅炉厂产。1980年9月 开始安装,经百日会战,完成本体就位,安装进度快、质量好。1981年9月29日经过试验,并 网发电。旧机组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