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动员成千上万的人上山找煤、挖煤。哪里有煤就在哪里开井。到年末全省各地
办起256个地方煤矿,当年产煤84万吨。当时条件很差,除乡社煤矿地产地销以外,绝大多数
县营以上煤矿地面运输十分困难。牡丹江地区新建和扩建的14个煤矿中,有4个煤矿距铁路线
20—40公里,产煤运不出来,被迫停产。鸡东煤矿303井、哈达采区,碱场煤矿四井、五井和
老六井,杨木煤矿的河南一井、岭西小井,老道沟煤矿的跃进井等,亦因地面存煤运不出来
,被迫停产或减产。
1959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小型煤矿工作会议上,提出小型煤矿必须大搞群众性短
途运输,大力改善运输条件,凡有条件的,应积极修建轻便铁路,铺设轻轨、土铁轨或带角
铁的木轨,采用木矿车运输。黑龙江省燃料工业厅要求各地贯彻会议精神,积极推广铺设铁
木混合轨、土铁轨(铸铁)、架空索道等,以实现产运平衡。省燃料工业厅地方煤矿处1959
年工作总结中记载:当年全省地方煤矿铺设重轨一条、钢木混合窄轨线路两条、轻轨线路三
条,总计长达60多公里。1960年牡丹江地委提出“以运为纲”,积极补长运输短腿。鸡东和
碱场煤矿各铺一条重轨专用线和轻轨倒运线,勃利缸窑沟、穆棱凤山煤矿等铺设了轻轨铁路
,经倒运后装火车。据省地方煤矿处1960年工作总结记载,截至1960年末,距铁路线较近的
矿基本上都修上了轻重轨线路,全省地方煤矿有轻轨铁路86公里,重轨铁路9.5公里,日运
水平可达3000—4000吨。没有轻重轨道的均配备了汽车马车,经汽车马车倒运后可装火车外
运。县营以上煤矿的运输问题获得初步解决。
重点矿修建的轻轨运输线路,质量差,设备不配套。黑河西岗子煤矿铺的是每米8公斤的
轻轨,牵引机车是18吨的蒸汽机车,轨轻车重,时常造成脱轨和翻车事故。穆棱县凤山煤矿
轻轨线路铺的质量差,经常掉道,运输效率极低,1960年1—6月,鸡东、碱场、凤山、老道
沟、林口杨木等5个煤矿,轻轨平均每日外运871吨,仅为设计能力的26%,与实际日产水平1
750吨比较,仅能运出50%。而且由于运输环节多,占用劳动力也多。据上述五家统计,地面
运输工人1497人,占全部生产工人的37.4%,几乎与井下采掘工人相等。1961年下半年,各
煤矿加强了对轻轨线路、矿车、机车的维修保养,对现有汽车马车运力的组织领导,组织了
专业装卸队伍,采取轨道运输与汽车马车运输并举,经常性运输与突击性运输相结合的方法
。1961年运出煤炭63.5万吨,地销煤炭48.6万吨,年末存煤比年初减少近30万吨。
“文化大革命”期间,地方小煤矿发展迅速。但地面轨道运输能力增加不多。1973年鸡
东煤矿穿山运输平硐建成,全长1408米。1974年随着青山煤矿15万吨的一井建成投产,开始
修建青山煤矿重轨专用线,全长2.97公里,后因故未用。1974—1975年间黑河西岗子煤矿轻
轨线路改造。据省煤管局1975年7月10日在《关于请求解决运煤汽车的报告》中记载:“地方
煤矿现有190多处,其中只有4处是铁路专用线,其余都是汽车运输和倒运,运输距离近则几
公里,远则60多公里。”为了解决煤炭外运问题,一是用户派车到煤矿去拉煤,谁倒运到铁
路边就给谁发煤。二是各地煤炭局先后组织了汽车运输队。1972年鸡西煤炭局组建了汽车队
,共有“布切奇”汽车17台,“解放”汽车2台。有些煤矿也组建了汽车队。据《1976年全省
地方煤矿生产运输工作会议纪要》记载:到1976年各地(市)和主要产煤县已成立运煤车队
24个。由于煤炭产量增长迅速,汽车数量仍然不足,加之许多车辆缺少零配件,不能运转,
结果煤炭积压。据1976年2月不完全统计,仅鸡东、勃利、宝清、七台河、鸡西等县市,就积
压煤炭近40万吨。有的煤矿被迫停产。1976年9月省政府调拨给地方煤矿解放牌载重汽车200
辆,增加了各地方煤矿的外运能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0年依兰煤矿开始将露天坑及达连河至沙河子港专用线15公
斤的轻轨换成24公斤的轻轨,将6吨自翻车换成20吨自翻车,提高了地面运输能力。同年立新
煤矿开始对地面运输系统进行改造。1981年开始修建集贤县升平煤矿重轨专用线,全长9.5
公里。截至1985年,省直属煤矿的正规矿井的运输问题,已获初步解决。各省直煤矿运输发
展历程如下:
一、鸡东煤矿
建矿初期,主要是雇佣畜力车和汽车运输,人力装卸。在平阳(鸡东)车站设露天装煤
站台。50年代末,建银丰采区至平阳车站轻轨线,用绞车、辘辘牵引矿车和用人力推拉矿车
。1959年先后建2.5公里重轨铁路专用线和银丰、张鲜两采区之间7.5公里轻轨线,均于19
61年正式投产。原银丰采区(一井)至车站的轻轨线缩短至铁路专用线终端装煤站台。至此
,地面轨道运输基本形成系统。1966年跨线式煤仓在铁路专用线终端建成投产,初期容积50
0立方米。经三次扩建,总容积达1650立方米。一井至煤仓的轻轨线要经过200余米的陡坡,
跑车事故不断发生,不适应生产发展需要。1968年开始建穿山(运输)平硐,长1408米,19
73年建成投产。平硐于井下贯通一、二井,北出口接煤仓,南出口设翻矸场。矿车统由10吨
架线式电机车牵引,使地面环节繁杂的分散运输变为集中运输。截至1985年末,三对正规矿
井,全部可装车外运。
二、依兰煤矿
1936年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开发依兰煤田时,曾修煤矿至沙河子码头运煤专用的窄轨铁路
一条,全长12.5公里。1947年,依兰煤矿停产后,线路拆除。1960年重建依兰煤矿,同年1
0月5日从露天坑口至西江岸,铺设600毫米轨距简易轻轨2.8公里,奋战七昼夜完工。用于临
时运站建设物资。1962年10月10日修复达连河至沙河子轻轨铁路。轨距762毫米,全长12.5
公里。1973年开始重修珠淇河铁路桥,1974年8月1日建成。1980年为窄轨铁路的路基铺设了
毛石道床,18公斤轻轨更换成24公斤的,6吨铁矿车更换成20吨自动连接自卸式铁矿车。同时
改造了行车信号和通讯设备,增加了行车安全防护装置,改善了安全行车条件,提高了铁路
运输能力。1983年为了增加煤炭外运能力,矿汽车队改为主要承担往沙河子码头运输煤炭任
务。截至1985年汽车队配备载重汽车35台,年运输能力12万吨。蒸汽机车18台,20吨自翻车
96辆,年运输能力60万吨以上。
三、立新煤矿
建矿初期,主要是马车运输,当地销售。1959年末,铺设一条铁木混合轻轨轱辘道,直
通恒山车站。煤炭升井后用木制炭车经铁木混合轨道,利用地势顺坡下滑,坡缓车停再用人
力推至恒山车站装车。1962年购买一台载重12吨小火车头牵引矿车。1964年省地方煤炭局调
11台解放牌载重汽车给立新矿,建立了汽车队,专门从事由井口至车站的运输任务。同时修
简易公路6公里。1974年为提高装车效率,减轻繁重劳动,在三井水平峒附近建成井上储煤仓
,储煤40吨。仓分三层,下层能进汽车,中层储煤,上层铺轨道设翻罐笼。装满煤的矿车被
推入翻罐笼,翻入储煤仓,用人工揭开挡煤板,煤由煤仓流入汽车,运到恒山火车站待装储
煤堆,通过皮带运输机装入火车。环节过多,增加装运费用。1980年开始地面装运系统改造
,建成跨线圆筒型储煤仓3个。可储煤1200吨,铁路专用线1.8公里。1985年7月投入生产。
截至1985年末,立新煤矿有正规矿井一处,能力21万吨,所产煤炭全部可直接装车外运。
四、碱场煤矿
1959年7月1日在城鸡铁路54公里处修建铁路专用线5公里。一、二、三井和新五井生产的
煤炭通过3个圆筒煤仓可直接装火车,同时四井在地面铺设轻轨,通过倒运可装火车。老五井
、六井因地面运输未解决,于1960年下半年停产。截至1985年末,碱场煤矿有正规矿井2处,
能力36万吨,产煤均可装车外运。
五、青山煤矿
井下生产的原煤须经汽车倒运到车站,然后组织人力装入火车外运。在1971—1979年修
筑一条2.5公里的铁路专用线,但没有使用。
六、光义煤矿
井下生产的原煤须经汽车倒运后方能装车外运。在车站设贮煤场,全长182米,14个车位
。矿有汽车队常年专业运输。截至1985年末拥有载重汽车9台,年运输能力5万吨。
黑宝山煤矿、密山煤矿尚在建设中,运输工具主要是载重汽车。
各市县营煤矿的运输情况如下:
1、鸡西市所属各煤矿生产的煤炭均由汽车运输。1972年9月市煤炭局直属汽车队成立,
以后各煤矿相继成立汽车队。截至1985年共拥有各种汽车134台,当年运输煤炭41万吨。
2、鹤岗市属老山头二井、群英山矿井,生产能力12万吨,因距车站较近,主要靠汽车外
运。
3、双鸭山市属双桦、三合煤矿,共有矿井4处,能力24万吨。均无铁路。双桦煤矿距市
煤场36公里,运输车队有汽车11台,运输量占产量的一半左右,其余外雇车运输,年运煤约
5万吨左右。三合煤矿有两条公路运输线,一条三合煤矿至市煤场,全长52公里。另一条是三
合煤矿至二十九团煤场,全长18公里。矿运输车队拥有汽车7台,担负往二十九团煤场运煤任
务,全年运煤3万吨左右。往市煤场运煤,主要靠外雇车,全年运煤1万吨左右。
4、七台河市属煤矿四处,其中:兴盛煤矿有矿井2处,设计能力12万吨。桦川煤矿二井
,设计能力6万吨。北岗煤矿,有矿井5处,设计能力27万吨。兴利煤矿有矿井1处,以上四矿
均自备汽车运输。
5、黑河市属西岗子、宋集屯、东方红煤矿均靠小火车运输。1959年春由原马套子运煤线
路改为762毫米轨距的轻轨线路,用蒸汽机车牵引,由黑河直通西岗子煤矿。1970年初,在黑
河至西岗子煤矿线路5公里处,接轨至宋集屯煤矿。1974至1975年间黑河运煤小铁路进行改造
,把8公斤、11公斤的轻轨更换为15公斤的轻轨,增加了机车和车皮。1975年与干线接轨,小
火车通进东方红煤矿。截至1985年拥有28吨蒸汽机车6台,货车车皮65辆,15公斤的轻轨线路
干线63公里,支岔线7公里。
6、伊春市所属嘉荫乌云煤矿。1967年10月建矿时,仅有乡道通附近村屯,冬季用马车或
爬犁运输。1968年为解决嘉荫县城从乌云煤矿运煤的困难,从爱辉县机船大队调来机船两艘
,拖轮2艘,定名“红旗船队”。从煤矿用车运到乌云码头装船,水运至朝阳镇卸船后再装车
。环节多,损耗大。1974年稻富公路通车后,省地方煤炭局调拨解放牌汽车3台给该矿。至1
976年运销能力达到30%。由于路况差,车辆损坏率高,1978年煤矿将汽车卖掉,煤炭运输改
由买方自运,直至1985年。
7、牡丹江市属东宁、新城沟、东方红、杨木、高安、云山六个煤矿,其设计能力分别为
年产3、6、9、6、9万吨,均有自备汽车短途运输。
8、佳木斯市属依兰县松江煤矿、宝清煤矿、宝清县岚峰矿均由汽车、马车短途运输。集
贤县升平一井设计能力24万吨。1981年建铁路专用线9.5公里,可直接装火车。
9、松花江地区所属方正县煤矿,设计能力6万吨。由汽车、马车短途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