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营林生产

  4个中央直属矿务局共有林地95977公顷。其中:鸡西59267公顷,鹤岗22503公顷,双鸭 山9757公顷,七台河4450公顷。
    一、育苗
    鸡西矿务局1952年在滴道建立第一个苗圃。1953年开始育苗,当年产苗455.9万株,其 中可供上山造林的成苗73.5万株。
    1960年以后贯彻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方针,又相继建起滴道、小恒山、城子河、 穆棱、恒山、麻山、正阳、东海、二道河子、建材总厂、桦木林场苗圃和大石桥林场中心苗 圃。1973年在城子河苗圃成立实验站,在城子河、恒山、大通沟等矿设标准地进行播种试验 。同年末开始培养赤眼蜂防止病虫害。育苗方式分为:播种育苗、留种育苗、插条育苗和育 大苗5种。在苗圃敷设了现代化的喷灌系统,并设有植物园、防风林等。截至1985年累计产苗 59690.4万株,其中成苗24911.8万株。
    鹤岗矿务局1965年建立苗圃。初期仅育苗10余亩,当年产苗94万株。为了适应大面积造 林的需要,局林业处在松鹤苗圃建立了病虫防止站、物候观测站,推行了“全光育苗”新技 术,并增设了高压水泵、自动喷雾装置和管道5000多米等配套的喷洒设备,在苗圃管理上全 面实行了承包责任制。1969—1974年先后又在南山、青山、青岭3个林场增设了3个新苗圃。 截至1985年,育苗面积由1965年的10余亩,增加到73公顷。不仅发展了营造矿柱林所苗木, 而且发展了为绿化服务的苗木,其品种除最初的单一落叶松,又增加了樟子松、红松、赤松 、白桦、杨木、水曲柳和绿化用的丁香、云杉、桃红、玫瑰、杜松、垂柳、龙须柳等10多个 品种。年产苗量由1965年的94万株,增加到1985年的1300多万株。苗木产量可满足全局造林 和绿化的需要。
    双鸭山矿务局1952年10月在尖山林场创建第一个苗圃,用地8公顷。1953年春播种红松、 落叶松、水曲柳和杨树共3.3公顷。1954年春换床、栽植落叶松2.7公顷,无性繁殖杨插条 1.3公顷。1954年秋,有落叶松、水曲柳、杨插条300万株出圃上山。1969年宝山、四方台、 岭西矿相继建立起小型苗圃。
    因技术力量弱、管理不当、产量低、成本高而告失败。因此撤销了各矿苗圃,由尖山林 场苗圃集中育苗。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尖山林场苗圃发展到33.6公顷,共分7个区。其中 2个育大苗,4个轮换休闲和换床,一个轮换播种和换床苗。五年产苗2914.5万株。第六个五 年计划期间育苗面积达83.7公顷,1981年产苗1500万株。除满足本局造林和“四旁”绿化用 苗外,还外销苗木300万株。截至1985年苗圃共产造林苗16000万株,“四旁”绿化和美化庭 院羁1000万株。尖山林场1984年和1985年连续被评为全国重点煤矿苗木管理先进单位。
    七台河矿务局生产学习大队1965年在葫芦头沟建起第一个苗圃,种植落叶松120床(每床 10平方米)。1966—1977年因“文化大革命”造成混乱,育苗和产苗已无据可查。1978年育 苗5.7公顷,产苗380万株,其中成苗230万株,主要苗种为樟子松。“五五”期间共产苗11 40万株,其中成苗755万株。1981年育苗面积5.4公顷,产苗567万株,其中成苗203万株,主 要为落叶松。截至1985年育苗面积已达10公顷,累计产苗3837万株。其中成苗落叶松677万株 、樟子松536万株。其它杂苗674万株。
    二、造林
    鸡西矿务局1953年秋,在大通沟造林136公顷。1955年和1956年只用从销售苗木的收入中 抽出部分资金维持少量造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共造落叶松林150公顷。
    1958年造林面积有所增加,1958—1960年造林953公顷,1961年造林218公顷,1962年造 林68公顷。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共完成造林面积1239公顷。其中落叶松1190公顷,红松49公 顷。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造林面积有所下降。3年共造林343公顷,其中落叶松260公顷,樟子松 27公顷,红松55公顷。
    1964年煤炭工业部和国家财政部对煤矿企业造林资金有了明文规定之后,第三个五年计 划期间造林面积大幅度上升。1966年造林316公顷,1968年最高峰达到年造林3113公顷。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累计造林7404公顷,其中落叶松6780公顷,樟子松454公顷,红松1 6公顷,赤松52公顷,白桦89公顷,水曲柳8公顷,黄波萝5公顷。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造林生产持续稳定,五年完成造林面积4359公顷,年平均872公顷。 其中落叶松3482公顷,樟子松461公顷,红松319公顷,赤松86公顷,白桦7公顷,水曲柳4公 顷。
    ,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进一步加强了造林生产,造林面积又有新的提高。1978年完成 1174公顷,1979年1684公顷,1980年突破2000公顷。五年共造林6609公顷,年平均1100公顷 以上。其中落叶松5055公顷,樟子松1100公顷,红松309公顷,赤松136公顷,水曲柳9公顷。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82年各林场推行了承包责任制,年均造林2000公顷以上。1982 年8月26日—9月2日煤炭工业部和林业部在鸡西矿务局召开了全国重点煤矿营造坑木林会议, 授予鸡西矿务局营造林坑木林先进单位称号。1985年12月又被东煤公司评为营造坑木林先进 单位。“六五”期间累计造林11456公顷,年均2291公顷。其中落叶松5877公顷,樟子松478 7公顷,红松364公顷,其它428公顷。1953—1985年累计造林31560公顷,其中落叶松22794公 顷,樟子松6829公顷,红松1112公顷,赤松274公顷,白桦96公顷,水曲柳22公顷,黄波萝5 公顷,其它428公顷。
    鹤岗矿务局,1965年开始重新建林场。当年营造落叶松林2.6公顷。从第三个五个计划 起,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实现了造林生产的高速发展。“三五”期间共造林406. 7公顷。其中落叶松369.5公顷、樟子松35.2公顷、赤松2公顷。
    “四五”和“五五”期间,造林面积大幅度上升。1975年造林700公顷,1977年增加到1 728公顷,实现了两年翻一番。1978年1月29日煤炭工业部命名鹤岗林业处为大庆式企业,青 岭林场为大庆式林场。1979年造林面积猛增到2081公顷,创造了历史的最好水平。“四五” 期间共造林2143.7公顷。其中落叶松1967.6公顷、樟子松168.6公顷、红松7.5公顷。
    “五五”期间造林7956.4公顷。其中落叶松6941.1公顷、樟子松1013.1公顷、红松2 .2公顷。
    “六五”期间造林5064.8公顷。其中落叶松4601.3公顷、樟子松463.5公顷。
    青岭林场上山知识青年崔新江热爱林业,扎根林业。10年自学成才,全面掌握了勘查、 设计、造林、抚育等林业生产技术,1981年4月被共青团中央和林业部授予“绿化祖国青年突 击手”光荣称号。
    鹤岗矿务局1965—1985年累计营造坑木林15574.2公顷,其中落叶松13882.1公顷、樟 子松1680.4公顷、红松9.7公顷,赤松2公顷。
    双鸭山矿务局1952—1955年秋造林183公顷。1956年以后因造林资金没有来源,造林生产 连续10年没有发展。1964年煤矿企业造林有明文规定之后,造林生产又有新发展。1956—19 68年共造林535公顷。其中落叶松462公顷、樟子松31公顷、水曲柳42公顷。1969年2月—198 3年,矿务局把林权下放到矿,岭东、岭西、四方台、宝山等各矿自营造林,15年累计4733公 顷。其中落叶松3057公顷、樟子松1633公顷、红松32公顷、水曲柳11公顷。1984年又将林权 集中到局。1984—1985年造林1023公顷,其中落叶松665公顷、樟子松341公顷、红松17公顷 。
    1952—1985年累计造林6474公顷。其中落叶松4184公顷、樟子松2188公顷、红松49公顷 、其它53公顷。
    七台河矿务局1965年在勃利县购买落叶松、樟子松树苗造林8公顷。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一段时间造林生产停顿。1967年以后,相继建立了新兴、新建、桃山3个造林站。 但造林速度仍较缓慢。1966—1976年10年只造林330公顷,年均33公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 团”后,造林生产开始上升,1977—1980年4年造林1025公倾,年均256公顷。1981年以后, 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推行以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造林生主迅速发展。 1981—1985年5年间造林1452公顷,占总造林面积的50%以上。截至1985年底,全局累计造林 2815公顷。其中落叶松1217公顷、樟子松1581公顷、落樟混合17公顷。
    三、采伐
    鸡西矿务局1957年开始采伐。当年采伐坑木、原木16200立方米。1958年桦木林场由经营 性质变为主伐型,设立5号棚、平寿桥、金刚台3个采伐工段。共有采伐工人400多人,手工锯 采伐、人工串坡、牛马套子集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1963年桦木林场撤销原有3个采 伐工段,成立主业工段,保留采伐工人150多人。由弯把锯逐步改用油锯伐木,并采用拖拉机 和冰雪道运输相结合集材,逐步提高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1960—1969年机械化 程度为50%。1985年提高到85%。由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线采伐人员相应精简。原来 150多人逐渐减少到80人。
    截至1985年累计采伐木材789623立方米。其中桦木林场540520立方米,各矿林场249103 立方米。
    鹤岗矿务局1965年重建林场。截至1985年4个林场累计采伐木材128000立方米,其中坑木 69092立方米、矿芭条51200立方米、杂木7708立方米。
    双鸭山矿务局1980年以前对人工造林进行2次小面积间伐。1980年成立了人工林抚育间伐 专业队,开始对1953年以来营造的人工林进行间伐抚育。每年间伐木材量500—800立方米。 截至1985年累计间伐面积660公顷,间伐木材6050立方米。其中坑木4480立方米、小径木157 0立方米。
    七台河矿务局1981—1985年共间伐人工林938公顷,间伐木材8828立方米。其中坑木473 0立方米、小径木1259立方米,其它用材和薪炭材2839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