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洗 选 民国初期,1925年,穆棱煤矿为与抚顺、扎赉诺尔煤矿争夺煤炭市场,开始在井下井上
设人挑选矸石。东北沦陷时期,部分矿开始建选炭厂。煤炭采出后,卸入选炭厂的受煤坑,
经皮带运输机把煤炭送到手选皮带上,手选工人在皮带上拣去大块矸石,即装车外运。1935
年满炭建滴道选矸厂,入选能力为50万吨/年。1943年滴道洗煤厂投产后,选矸厂报废。19
37年在鹤岗矿区建南山选炭场,1938年手选工艺系统建成。以后为提高选矸效率又安装两台
选煤机(条筛),煤炭由皮带运输机先送至条筛,筛上大于50毫米的运到手选皮带,将矸石
拣出后,与筛下小于50毫米的煤混合入仓,装车外运。1941年在鸡西建城子河选矸厂,能力
为60万吨/年。1942年建鸡西小恒山选矸厂,能力45万吨/年。同年又在鹤岗兴山一井、兴
山二井各安设一台选煤机。截至1945年,黑龙江地区煤矿共有手选皮带机10台,能力为420万
吨/年。而1944年原煤产量已达690万吨,选煤机能力不足,有一半原煤未经选矸而直接销售
。这些选矸设备,日本侵略者投降时,遭到破坏。
解放战争初期,地面选矸设备尚未恢复。为保证煤质,各煤矿强调井下拣矸。1948年鹤
岗矿务局和鸡西矿务局开始修复手选设备。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继续坚持井下拣矸制度的同时,积极加强地面拣矸系统的建设
,充分发挥拣矸设备的能力,努力降低含矸率。1957年以后,为满足用户需要,提高煤矿企
业的经济效益,各煤矿开展原煤筛选分级加工,大部矿井选矸结合筛选分级同时进行。
1977年5月,鸡西麻山矿针对开采劣质煤层后,原煤含矸多,灰分高达39.6%的情况,自
制3台风选设备组成3套风选机,使用风力选矸。需要风选的块煤进入风选机以后,通过振动
和吹风,致使煤块呈飘浮状态,在分选盘作用下,煤中矸石向上运动,通过排矸孔排出,块
煤向下运动并由排煤孔排出。此种选矸方式设备简单,占用厂房面积小,投资少,见效快,
事故少,便于维修。问题是除尘复杂,对入选煤的水分要求较严,不能超过8%,在黑龙江省
内未普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