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下气化试验

  地下气化是一项世界性尖端技术。1958年“大跃进”期间,在全国煤炭工业技术革命誓 师大会上,鹤岗矿务局承担了进行地下气化技术的试验项目。成立了地下气化技术的试验站 ,配备了机电技术员、化工技术员、地质采煤技术员各1名,配备机械维修工3名、木工1名、 记录员(初中以上文化)4名、化验员1名、司机2名、事务员1名,共18人。在北京煤炭科学 院的帮助下,拟定了试验规划纲要,在兴山煤矿,利用废弃的煤层(储量8万吨,煤层厚度为 0.8—1米)分六个盘区,开始了试验。试验研究的内容:探讨鹤岗煤田以电力法建立气化通 道的适应性(包括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探讨贯通过程中参数变化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合理的电极结构及其探讨;气化过程中工艺指标的测定及其变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单工作面 及盘区的气化临界宽度与气化效率的概算。
    经过气化站全体职工日夜奋战,截至1959年5月1日开拓了第三、第四气化盘区,突破了 电力贯通技术关,稳定了气化过程,成功地输出了平均热值达1150大卡/立米的煤气。并在 地面安装小型煤气发电机及民用燃烧器,试运成功。
    地下气化试验1960年黑龙江省列入自筹计划,拨付资金,继续进行扩大试验。拟开拓第 五、第六两个气化盘区,日产煤气2万立方米,供200—400千瓦煤气机发电用。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初步掌握了一般的工艺过程,学到了基本的理论知识。1961年以后 ,由于资金、设备和一些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停止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