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科学技术
黑龙江地区煤矿在开发初期,采用人工刨煤、马拉运输、自然通风、明火照明,采煤技
术十分落后。1926年,鹤岗煤矿公司和穆棱煤矿公司才开始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绞车、排水
泵,采用人工打眼,炸药爆破技术,进行常年生产。
,1936—1939年鹤岗、鸡西矿区先后使用电力绞车、排水泵、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和煤
电站、风钻,陆续开发一批小型片盘斜井和小露天。个别矿井井上使用架线电机车,井下使
用无极绳运输,采煤技术有所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学习苏联煤矿生产建设经验,进行近代竖井和洗煤厂建设
,推行长壁式采煤法,引进截煤机、康拜因(框式联合采联机)、装岩机等采掘机械化装备
及制造技术,推行正规循环作业。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本省煤矿科学技术发展的初
步基础。
1958—1960年开展了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技术
革命(双革)运动,推广了快速拆装刮板输送机、机械化回柱等先进经验,采煤工艺由一昼
夜一循环向多循环发展,掘进巷道推广了混凝土支架,地质勘探研制成钻探三器,都取得了
较好效果。但是由于忽视科学规律和缺乏严实作风,不顾条件推行水力采煤、三无工作面(
无人、无支护、无输送机),动力单一化及双化一导运动(超声波、煤气炉、导电切削),
造成不少损失浪费。
1961—1965年,严格执行煤炭技术政策,纠正错误的采煤方法,整顿快速掘进和正规循
环作业,改进巷道布置方式,推广金属摩擦支柱和长距离局部通风方法,引进浅截式滚筒采
煤机组及其制造技术,采煤工作面单产开始大幅度提高。地质勘探推广重磁、地震、电法等
物探方法。
1966—1969年,科技工作停顿。1970—1974年,竖井井筒施工,应用了冻结法、沉井法
,推广了毫秒爆破、高威力炸药、高频风钻、金属活动模板等掘砌技术,创造了帷幕凿井和
地面长绳悬吊大抓斗装岩新工艺,巷道掘进推广使用耙斗装岩机、锚杆喷浆支护。地质勘探
推广应用了光电测井、锯末白灰泥浆、针状自磨钻头、强力钻井、仪表判层、整体搬迁钻场
经验,洗煤创造了喷射旋流式浮选工艺。
1975年后,大规模进行矿井集中改造,试行厚煤层无煤柱开采,推广采区运输连续化,
应用了灌注桩深基础建筑技术,创造了倾斜长壁、定向掘进、条带巷道布置方式,试用金刚
石钻头、低固相冲洗液和2000米钻机。引进一批综合采煤机和综合掘进机,开始实现采掘工
艺全部机械化。1980年后,在高沼气矿井,开始装备瓦斯断电仪、瓦斯遥测仪等监测系统,
实现瓦斯超限自动报警,增强抗灾能力,开始了现代化煤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