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煤炭加工综合利用研究成果

  到1985年,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主要研究成果有:
    一、喷射旋流式浮选机
    鹤岗矿务局南山选煤厂郝殿荣、杨少和、吴大为、韩怒与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唐山分院 ,在60年代末共同研制成功的XPM—4型喷射旋流式浮选机,是回收煤泥残存精煤的新型浮选 机。特点是利用高速喷射煤泥及药剂的混合矿浆,在混合室造成负压而吸入空气,一起经过 旋流器进入浮选槽。由于空气饱和及旋流运动,增加了精煤粒和气泡的碰撞机会,从而增加 了精煤粒和气泡的粘著速度和牢固性。可以较快的形成泡沫,与煤泥中的其它杂质分离。经 过实践,在功率、药剂消耗、精煤质量和回收率上,均优于一般机械搅拌式浮选机。1975年 11月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共同主持鉴定,认为该浮选机结构简单 ,制造和维修方便,重量轻,处理能力大,选择性好,药剂耗量低,可以定型推广使用。19 76年5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七届国际选煤会议上,宣读了有关论文,引起与会各国代表的很 大反响。获1978年黑龙江省和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二、辉绿岩铸石锚链运输机
    洗煤厂刮板输送机磨损快,钢材消耗大,事故多。1970年4月,双鸭山矿务局洗煤厂运用 新型耐磨材料——铸石做衬板,自行设计制造铸石圆环链子运输机,和原来刮板输送机比较 ,使用期限延长25倍,运输效率提高33.6%,每年节约钢材上百吨。该运输机有耐磨耐腐蚀 的优点,而且适合煤水混合运输,消除了煤泥水对作业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文明生产。获19 78年黑龙江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三、风力选矸
    1974年8月,鸡西麻山矿选运科利用煤和矸石不同比重的特点,采用风力选矸机和双级螺 旋除尘器组成一套风力选矸系统。小时入选原煤14吨,排矸3.6吨,与人工手选比较工效提 高60倍,煤炭质量提高一级。获1978年黑龙江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四、煤炭胶质层程序控温自动化纪录仪
    在测定煤的结焦性能时,按国家规程要求,在250℃以内要求温度以每分钟8℃的速率上 升,250℃—730℃之间,要求温度以每分钟3℃的速度上升。原来由化验员一边观察一边调压 ,劳动强度大,误差大。1974年,鸡西矿务局化验室杨书元采用电子电位差计记录仪表与电 动PID调节器及程序给定器与可控硅装置配合,用以实现对温度单回路调节。在整个胶质层测 定过程中自动控制温度,技术先进,记录准确,已成批生产推广使用。获1978年黑龙江省科 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五、鸡西矸石试验电厂
    1975年经煤炭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共同商定,在鸡西矿务局建设采用 低热值煤矸石为燃料的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安装二台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二台130吨的 沸腾炉。从1979年6月开始试运后,沸腾炉事故较多。1982年9月,国家科委攻关局把沸腾炉 列为第六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983年5—6月,国家科委劣质燃料流化床燃烧攻关 组,对二号炉进行了全面测试,认为该炉堵灰已消除,尾部受热面磨损大为减轻,锅炉效率 达80%左右,飞灰由15.7%降到1—2%,固定炭由41.3%降到18—21%,负荷可以稳定在每小时 100吨,热效率达64%。1984年10月由煤炭工业部、一机部联合鉴定,认为对节约煤炭有重大 意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85年获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
    六、煤矸石加气砼
    煤矸石加气砼是以自燃煤矸石为主(占67—71%),与生石灰(20—24%)、水泥(8—1 2%)、石膏(3—4%)及铝粉(发气剂)、苦土、水玻璃、可溶油等,混合成浆,经过成型、 加温而成。双鸭山矿务局以煤矸石为主原料,借鉴加气砼工艺,于1980年5月—1981年5月, 建成年设计能力2万立方米生产线。1981年8—11月进行小试,1983年8—11月进行中试,并经 北京市建材科研所检验,达到国家JC—315—82标准,可做民用及工业建筑墙体材料。1984年 12月上旬,由煤炭工业部邀请的建材工业专家,到双鸭山进行鉴定,认为综合利用煤矸石生 产加气砼砌块变废为宝,经济合理,建议正式投产。1985年3月至年末,生产砌快7000立方米 、大板1400立方米。其重量轻(相当于粘土砖的1/3)、保温好、耐火、抗震性能强,是高 层建筑的理想材料,并为综合利用煤矸石,发展建材生产开辟了新途径。